市监总局官方公告,日前小米汽车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召回编号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车型,共计98462辆。
召回编号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2车型,共计18425辆。
先说重点:这不是一件坏事,恰恰相反,这甚至是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正面案例。
本次小米召回的原因,在于“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这是一个软件问题,召回本质是为迭代软件能力和打补丁。
其触发条件是“极端特殊场景”。这说明不是日常通勤会遇到的普通情况,可能是在非常罕见、复杂的路况或天气条件下,系统的决策逻辑出现了预期之外的空白。任何一家智驾系统,都逃不过这种长尾问题的考验。
而小米的解决方式是通过OTA升级软件。这告别了麻烦的传统召唤方式,不需要车主把车开回服务中心,在家连上网,后台自动就搞定修复了。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特斯拉是因软件问题召回汽车数量最多(162.6万辆)的一家车企,而特斯拉的软件服务恰恰是走在行业前列的。
事实上,辅助驾驶问题每一家智能电动车企都会遇到,智能驾驶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海量的真实路况数据去喂养、去训练、去迭代。没有一家企业敢拍胸脯说自己的系统100%完美,能处理地球上所有极端场景。 特斯拉、小鹏、华为系,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小米作为新势力里的新入局这,这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长尾问题并快速响应,这学费交得值,也交得及时。
这件事也完美诠释了为什么说“软件定义汽车”。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成本,因为OTA的存在而发生了质变。能快速通过OTA修复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与之对比,消费者真正要担心的是那些必须回厂更换电池、电机、刹车硬件的召回。
总的来说,别被“召回”两个字吓到。在智能汽车时代,这或许会成为一种新常态。敢于直面问题并高效解决问题的企业,才更值得信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