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一个数据,过去五年的时间,央企 资产总额从不到 70 万亿元增长到超过 90 万亿元,利润总额从 1.9 万亿元增长到 2.6 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7.3%、8.3%;累计上缴税费超过 10 万亿元,更完成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 1.2 万亿元。
这组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央企 “硬实力” 的证明,规模在扩大、盈利在提升,还能为国家税收、民生保障托底。
前两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要“大力推动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看着好像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其实看懂背后的逻辑,对大家投资和生活都是一次大突破。
今天咱们不聊官话,就用大白话拆解清楚:国家队到底在折腾啥?对你的工作和钱袋子有啥影响?
国家队为啥突然要 “重组”?不是瞎折腾!
你可以把咱们的国资央企想象成 “家里的工具箱”:以前为了啥都能用上,里面塞满了各种工具 —— 有的扳手重复买了三四把,有的老掉牙的螺丝刀早就用不上了,真正需要的精密仪器(比如修家电的专用工具)反而没有。
现在国家队要做的,就是 “整理这个工具箱”:
扔了重复的、过时的(比如一些不赚钱还内耗的企业);
添上能用得上的 “新家伙”(比如搞卫星互联网、找矿产资源的企业);
把好工具归拢到一起,别再东一个西一个(比如把分散的钢铁厂合并成 “钢铁巨头”)
核心就一个: 从 “啥都有但不精”,变成 “啥关键就强啥” 。以前国企追求 “大”,现在只追求 “能打”—— 毕竟关键时刻,得有靠得住的 “自己人” 扛事。
说的很玄幻,简单说一下改革的两个个大方向:
1、造“杀手锏”:解决“卡脖子”和安全问题
在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如卫星互联网、战略性矿产资源)推进重组。 就像家里要确保 粮食、水、电、网络 绝对不能断供一样。国家得确保在关键时候,我们的矿产、能源、通信、粮食这些命脉领域,有自己信得过、靠得住的“亲儿子”公司,而且这个儿子还得特别能打。
2、 结束 “内耗”,组团跟国际巨头 “掰手腕”
以前咱们的国企有个毛病:同一个行业,好几个国企互相抢生意。比如钢铁行业,A 国企卖 3000 一吨,B 国企就卖 2800,最后谁都没赚到钱,还没力气跟国外的钢铁巨头竞争。
比如之前鞍钢合并本钢,把两家的技术、厂房、客户整合到一起,一下子就成了能跟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叫板的 “钢铁国家队”。
核心逻辑:把分散的力量拧成拳头,不跟自己人打架,专打 “需要突破的硬仗”。比如高端芯片、大飞机、人工智能这些,以前国企各自为战,现在集中钱、技术、人才一起攻,进度会快很多。
可以说是集中力量干高精尖、保安全、谋未来的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给一些人带来阵痛,比如有些人铁饭碗不铁了!一些央企国企确实在“锁编”、“控员”。
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其总部职能部门从原来的15个压缩至12个,编制人数缩减40%;
省属国企方面,例如甘肃省属国企甘肃电气集团,截至今年6月份,总部职能部室由12个压减至8个,减幅33.33%,全集团调岗分流管理人员320人。
还有前段时间,上海地铁裁员...
人员“优化”,也是要 “腾出钱搞技术,另一个当下确实是又到了要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一些领域的人才需求可能会增加,但一些过剩领域的就面临优化的困境。
如果你在国企做这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准备:远离 “可有可无” 的岗位;赶紧学技术,往核心业务靠。
我身边有个建工的朋友,以前就是喝酒应酬,今年就很少跑饭局了,不是考证就是拉业务,前段时间还听说在申请什么专利。总之,以前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现在不好使了,央国企都已经实行竞聘上岗了,是真的要秀肌肉才能活下去的时候了。
对于投资来说,这场变革意味着央企投资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从前我们看央企,看的是规模、是垄断地位。
现在则需要更深层次地理解国家战略意图,并沿着产业发展的脉络进行投资布局。
国家队重组后,会变成 “产业链的带头大哥”(官方叫 “链长”),它需要什么、跟谁合作,谁就有机会赚钱。下面 3 个方法,看完就能查、就能用:
1、 关注“共链行动”与供需清单。
简单说就是:“我需要这些零件、这些技术,谁能提供?” 这相当于官方给的 “投资地图”。
仔细研究这些清单,能找到大量为央企提供配套产品、技术或服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合格供应商名录
每个央企都会公布 “合格供应商名录”
就是经过官方认证,能给它供货的企业。这些企业不是随便选的,要么技术够硬,要么供货稳定,是央企 “离不开的合作伙伴”。
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供应商里,有做特种材料的小公司;国家电网的供应商里,有做智能电表的企业。这些公司知名度不高,但业绩稳,股价容易涨。
这个可以通过研究央企的“合格供应商名录”或者研究央企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就可以找到哪些依赖度高的核心供应商。
3、研究央企创投基金的投资方向,抄作业
央企设立的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其投资方向极具指向性。它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国家队的眼光比咱们准多了,它投的公司,未来要么被央企收购,要么能上市,潜力很大。
总之,这场重组正在向2.0推进,它不只是一个企业新闻,而是整个中国发展逻辑转变的信号,从求大到求强,从速度到质量。
更多解读,大家可以预约来我的直播间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