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往期优秀营销数字化案例
作者:舒紫花 校审:林德燊 排版:习丌
在流量成本攀升、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的今天,品牌营销早已告别“烧钱买曝光”的粗放时代。
百事可乐纯果乐以“0.38元微信红包”为支点,通过“一物一码+裂变红包”的创新组合,将单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转化为社交网络中的传播链,最终实现“1个用户→N个好友→N²新用户”的指数级裂变。
这场以微小成本撬动指数级增长的营销实验,不仅重构了快消品的社交传播逻辑,更揭示了“技术+利益”双轮驱动下的传播裂变新范式。
裂变红包的拉新策略:IP联名是引子,裂变才是核心
1)IP联名:吸引初始流量,降低传播门槛
《一人之下》作为国漫顶流IP,其庞大的年轻粉丝群体天然具备高活跃度与强传播意愿。联名海报、流沙立牌等限量周边精准切中粉丝收藏心理,形成“为IP而来”的初始流量池。
IP价值在于降低用户参与门槛——粉丝因情感认同主动扫码,为后续裂变机制提供基础用户群。
2)裂变红包:用“微小成本”撬动“指数级传播”
裂变红包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即时利益+社交驱动”激活用户的自发传播。具体来看,其设计包含两大关键要素:
其一,“即时到账+限时翻倍”的双重激励。
消费者扫码中奖后,0.38元红包会直接到账微信零钱,这种“零延迟”的反馈强化了消费者的获得感,建立了对活动的信任基础。
而“24小时内邀请好友助力可再获0.38元”的限时任务,则通过制造紧迫感(避免用户拖延导致兴趣流失),推动消费者快速行动——要么立即分享,要么放弃额外奖励,这种“二选一”的决策场景大幅提升了分享转化率。
其二,“好友助力=双向收益”的闭环设计。
好友通过分享链接领取0.38元尝鲜礼金时,无需付出额外成本(不影响自身扫码抽奖机会),这种“零门槛薅羊毛”的设定形成了极强的吸引力。
但关键在于,好友需在7日内完成购买并扫码兑换礼金,这一条件将社交裂变与产品复购深度绑定:消费者为了获得奖励,必须推动好友成为实际消费者;而好友为了激活礼金,同样需要完成购买行为。
这种设计确保了裂变行为不仅带来流量,更直接推动销售转化,形成了“传播—消费—再传播”的正向循环。
总体来看,IP联名为活动带来了初始的流量和关注度,而裂变红包则凭借“低成本+高激励”的机制,将每一个用户都变成了潜在的传播节点。
一个用户参与活动后,会带动N个好友加入,这N个好友又会各自带动更多的人,从而实现了“1个用户→N个好友→N²个新用户”的指数级增长,用微小的成本撬动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一物一码:裂变效率的超级放大器
1)消费行为绑定:确保裂变流量“真实可溯”
一物一码技术让每个产品都拥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消费者只有真正购买了产品,才能参与到活动中,这就避免了那些没有实际消费行为的虚假用户参与活动,确保了进入活动体系的流量都来自真实的消费者。
一方面,它保证了活动数据的准确性,品牌可以通过这些真实数据来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后续的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真实的消费者才是品牌真正的潜在客户,他们的参与和传播才有可能带来实际的销售转化,而不是无效的流量泡沫。
同时瓶盖二维码与产品唯一绑定的特性,使得活动的每个奖励都与特定的产品二维码关联,只有扫描该二维码的消费者才能获得奖励,确保了奖励能够准确地发放到目标用户手中,实现费用直达,避免渠道截留的情况。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2)持续裂变支点:高频触发复购与传播
消费者每购买一瓶百事纯果乐活动产品,扫描瓶盖内码时,都能抽取奖励,有机会获得价值3499元大疆Osmo Pocket3、1.68元复购红包、0.38元微信红包(裂变红包)、5元京东优惠券、纯果乐联名海报,同时还能直接获得一次周边抽奖机会。这种高频次的触发机制,不断地给用户带来新的期待和激励。
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一次购买产品都可能带来额外的惊喜,无论是随机奖励还是限量的联名周边,都促使他们更愿意重复购买产品,从而推动了产品的复购。
而每一次复购又可能引发新的裂变传播(即抽中裂变红包奖励),形成了“购买—扫码—裂变—再购买”的良性循环,让裂变传播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好友助力反向绑定消费的设计,更是将社交裂变精准地导向了销售转化。当用户邀请好友助力时,好友需要通过“购买+扫码”的方式来激活礼金,这就意味着好友必须实际购买产品才能获得奖励。
这种设计没有让裂变停留在单纯的社交分享层面,而是将社交关系转化为了实际的消费行为,确保了每一次社交传播都能带来潜在的销售机会。通过这种方式,社交裂变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品牌带来了销量的增长,让裂变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3)数据驱动风控
一物一码技术不仅赋能裂变,更通过数据化手段构建了风控体系。消费者扫码时需注册会员小程序并关联微信账号,自动生成唯一用户ID,记录扫码时间、地点、频次等信息,形成完整的消费者画像。
这种数据沉淀为后续精准营销提供了基础,例如:识别高频购买用户,定向推送复购优惠;分析区域扫码热度,优化库存与渠道投放。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同时,系统设置了多重防刷机制:同一瓶盖仅能使用一次,同一用户每日扫码上限20次,频繁操作将自动冻结账号。这些措施确保了活动的公平性,避免了“专业薅羊毛团队”破坏生态平衡,保障了普通用户的参与体验。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社交传播的裂变路径:从“个体参与”到“群体狂欢”
1)用户行为路径
用户行为路径是裂变传播的基础,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影响着传播的效果。扫码触发阶段,用户首先需要购买产品,这是整个行为路径的起点。
购买行为完成后,用户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参与抽奖,当获得基础的0.38元微信红包时,整个裂变传播的契机就出现了。在这个阶段,用户的心理是获得了实际的利益,对活动有了初步的认可。
分享裂变阶段,用户在获得基础红包后,看到“立即红包翻倍”的按钮,会产生进一步获取利益的欲望。
点击按钮后,生成分享链接并邀请好友助力,这一行为是用户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传播的转变。用户会权衡分享行为带来的收益,由于只需简单分享就能有机会获得额外的红包,大多数用户会愿意尝试。
好友激活阶段,好友通过点击分享链接进入活动页面,看到可以领取0.38元尝鲜礼金,会被这一利益吸引。
在领取礼金后,为了激活它,好友会在7日内购买纯果乐产品并扫码,这不仅完成了助力,还让好友自己也参与到了抽奖活动中,有机会获得更多奖励。
整个用户行为路径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以利益为驱动,引导用户完成相应的动作,从最初的购买扫码,到中间的分享传播,再到最后的好友参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2)传播链路设计
个体层面,用户为了获取更多的红包收益,会主动将活动分享至微信好友、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对于用户来说,分享行为的成本较低,只需要简单的操作,而潜在的收益却很明确——获得翻倍的红包。
同时,在社交平台分享活动,也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大的社交压力,因为分享的内容是带有利益点的活动信息,好友可能也会对此感兴趣。
群体层面,当好友参与活动后,会重复最初用户的行为路径,成为新的传播节点。比如用户A将活动分享至一个微信群,群成员B和C看到后参与了活动,他们在获得红包后,又会将活动分享给他们自己的好友和群聊,这样就形成了“链式反应”。
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作为主要传播渠道,为这种链式反应提供了绝佳的土壤。这些平台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用户之间的信任度较高,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一个活动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多个用户的分享,扩散到不同的社交圈层,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实现指数级的传播效果。
而在整个传播链路中,裂变红包的“互惠性”是传播能够持续的核心动力。助力者和被助力者都能从传播行为中获得利益,这种双赢的模式让每个参与其中的用户都有动力继续传播,从而推动传播链路不断延伸,从个体的简单参与逐渐演变成群体的狂欢。
总结
这场由0.38元红包引发的裂变风暴,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交货币实验。百事可乐纯果乐通过三个关键要素的组合拳——IP联名的情感共鸣、一物一码的技术保障、裂变红包的利益驱动,成功将每瓶饮料转化为社交传播的种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而是一个自运转的增长飞轮:消费者因兴趣而来,因利益留下,因社交扩散,最终形成生生不息的传播生态。
这套玩法给予行业的重要启示在于: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与其盲目追求宏大叙事,不如深耕用户行为的微观动机。当品牌能够洞察人性深处对即时回报、社交认同、自我实现的需求时,即便是微小的创新也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
点击下方关键字,查看原创热文
行业案例:| | | | | | |
业务场景:| | | | | | | | | | |
系统应用:| | | | | |
数智科普:| |
米多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顶层设计(营销数字化蓝图/架构/体系等)、系统规划(一物一码/智能营销/渠道管理)及运营落地(扫码发红包/一元换购/五码合一等)提供服务,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