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映民宿,夜幕市集烟火浓……曾经“环境差、空置率高”的麒麟区文华街道,如今已蜕变为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闲置房空置率从80%降至30%的旅居热门地,不仅吸引旅居客在此停留,更让创业者扎根落户。
“以前房子旧、巷道挤,家家户户盖五六层楼,大半空着租不出去,总想搬出去,现在反倒成了‘香饽饽’,好多人盼着搬回来。”在丰登第三居民小组居住30年的王祖明,道出了居民们的共同心声。短短数年,以丰登三组、凤来村为代表的“城中村洼地”破茧成蝶,成功转型为独具特色的“旅居村”。
“我们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居民凑一点’的方式,让大家都参与到改造中来。”街道负责人介绍。文华街道摒弃“大拆大建”模式,以“绣花功夫”推进城中村提质: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坑洼路面铺上平整光滑的水泥,智慧安防系统24小时守护社区安全。“现在水电燃气全通,停车充电也方便,住着特别舒心!”居民王大爷的笑容里满是满意,这些贴心改造不仅提升了居住品质,更为旅居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环境变好、游客增多,居民们也动起了“增收脑筋”。王祖明将自家七层小楼改造成民宿,20个房间干净温馨,还贴心增设适老适幼设备。“去年夏天,来避暑的游客挤爆房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他乐呵呵地说。如今,像王祖明这样的“民宿老板”在文华街道越来越多。街道精准构建“一社一品”特色住宿生态圈,开发“避暑食堂”“候鸟厨房”等服务;凤来乡街子、“好食里”小吃街、王家街心商业街等特色街区相继火爆,地道“吃购娱”体验让旅居从“睡一晚”升级为“过一天”的深度融入,商户盈利颇丰,居民也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文华街道引入智慧化管理手段,在街巷安装1786个智能摄像头、650套刷脸门禁,19个智能道闸实时监控人流车流,既保障安全又不打扰居民生活。房东们化身“旅居管家”,除收租外,还帮游客代收快递、推荐游玩路线,甚至提供“一老一小”照看服务;社区建设“候鸟驿站”、搭建“候鸟舞台”、开放“候鸟课堂”,助力旅居客融入本地生活;同时开设“法律诊所”调解纠纷,守护游客与居民的和谐共处。
下一步,麒麟区文华街道将持续深化城中村改造与文旅融合,重点推进特色民宿集群提升,完善智慧社区与便民服务体系,创新非遗体验项目,培育在地旅游人才,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旅居新名片,让“城中村”的蝶变故事持续绽放新光彩。
图文:李丽 徐慧
责编:夏莉 段琼会
审核:窦俊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