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有个外号叫“苍鹰”,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外号呢?因为他是酷吏。提起汉朝酷吏最出名的当属张汤,但张汤属于晚辈,郅都是前辈,只不过名气没有张汤大,但能力不低于张汤。可以说郅都是个十分复杂的人物,对内,他维护国家律法,不怕得罪豪强贵族,忠于皇帝。对外,防御匈奴,甚至让匈奴人“闻风丧胆”,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他还是一个把地方治理得夜不拾遗的好地方官。然而废太子刘荣的死又跟他脱不了干系,最后,窦太后心疼孙子以国家律法把郅都给处决了。
郅都是河东杨县人,家庭背景不清楚,为人公正,而孔武有力,在汉文帝身边做郎官。自从进入官场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奉公尽职,保持节操”,他确实是这么做的。汉景帝继位后,官至中郎将,由于为人处世正直,但起初在汉景帝心里地位并不重要。
史书记载,有一次,郅都跟随汉景帝去上林苑打猎,汉景帝宠妃贾夫人正在如厕,突然闯入一只野猪。汉景帝非常着急,急忙暗示郅都去救驾,但他不为所动,汉景帝着急自己拿着武器就要去救人,被郅都拦住。跪地磕头劝阻汉景帝说“陛下贵为天子,不应该以身冒险,天下女子不差贾夫人一个,要是陛下有个闪失如何向祖宗和太后交代。”也是贾夫人命大,竟然没有被野猪攻击,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郅都为什么不去救驾?因为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皇帝的女人,如果郅都真的进去救贾夫人肯定被弹劾,搞不好就没命了。此事被窦太后知道了,直夸郅都是良臣,然后赏赐百金。从此以后汉景帝注意到了郅都,越来越受重用。郅都的酷吏之路是从济南太守任上开始的。济南郡上豪门望族有三百多家,他们横行不法,骄横跋扈,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尤其是瞷氏家族最为人多,济南太守拿他们毫无办法。汉景帝想到郅都,将他去治理济南。
郅都的办法既简单又粗暴,就一个字“杀”。《酷吏列传》记载:“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什么意思呢?瞷氏宗族最势大,最不听话,郅都把他给族灭了。这下镇住了所有宗族,全部吓到胆寒。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氏族没想到郅都真敢来真的,甚至连济南周边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吓蒙了,见到郅都都跟见到长官一样。对于豪强来说郅都是恶魔,对于济南老百姓来说就是青天大老爷,一年多时间里,郅都就把济南治理的夜不拾遗。
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郅都被提拔为中尉,掌管京都治安警卫,还掌管北军,相当于卫戍司令。郅都是个认法不认人的主,哪怕是王公贵族知法犯法也不留情面,所以老百姓不怕他,列侯贵戚们对他十分忌惮。因此豪强贵族给郅都上了一个外号叫“苍鹰”,可见郅都的手段。
郅都虽然法不容情,执法如山,但容易得罪人,贵族们都恨他恨得牙痒痒,但是没办法。公元前148年,郅都被卷进了废太子刘荣自身事件当中,差点丢了性命。汉景帝的薄皇后无出而且被废,就立了皇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根本不得宠,只是汉景帝宠爱他母亲栗姬,但后来栗姬也失宠了,刘荣就被废了,主要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和王娡在后面推波助澜。
刘荣被废之后贬为临江王,刘荣虽然不受宠,能力也一般般,但算得上本分人。公元前148年刘荣想扩充一下王府,因为侵占了宗庙被告发。汉景帝将他召回京城问罪,关进了中尉府。刘荣从临江出发前往长安的时候,当地百姓都舍不得他,都来送行。刚上车的时候车轴断了,当地族老们大惊失色,拉住刘荣不让走,跟他说:“我王此去长安凶多吉少,能不能不要去?”刘荣说我只是犯了小事,父皇不会把我怎么样,要不了多久我就回来了,大家放宽心。百姓们依旧苦劝刘荣不要去,但是没拦住,刘荣是个本分人,不能违抗皇命,大家只能全部跪地哭着为刘荣送行,口说我王危矣!
果然此别既是永别,刘荣再也没有回到临江的机会了。刘荣来到长安之后是直接带到中尉府的,刘荣此时也预感到出事,为什么父皇不直接面见自己。郅都直接逼问刘荣,言辞犀利,刘荣毕竟还是个少年,非常害怕,跟郅都要笔墨写信给汉景帝,但遭到郅都的拒绝。魏其侯窦婴曾经是刘荣的太子傅,疏通关系偷偷给刘荣送去笔墨要他给汉景帝写信,澄清自己的罪过。可能是刘荣已经看透了事情的原委,写完绝笔信之后就自尽了。
此事被老太太知道了,雷霆大怒,要杀郅都谢罪。汉景帝苦口婆心求情,老太太就一句话,郅都是个人才,难道我孙子不是冤枉的吗?汉景帝无奈,他非常喜欢郅都的本事的,就来个偷梁换柱,把郅都安排到偏远的雁门做太守,远离长安,瞒着老太太说依旧处决了郅都。大家想郅都就算再法不容情也不敢私自关押皇子,哪怕是被废的太子。没有汉景帝的指示,郅都还不至于如此嚣张。所以有人就说汉景帝绝情,虎毒还不食子,为了给刘彻铺路连亲生儿子都能逼死。郅都只是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又不能不这么做。老太太是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不喜欢打打杀杀,何况逼死自己的亲孙子,汉景帝可以不喜欢刘荣,老太太还是喜欢这个长孙的,所以她要杀郅都就是在骂汉景帝无情。
郅都到了雁门关之后又干的风生水起,因为雁门是个要塞,匈奴人南下掠夺就从这里过。中原人没少吃匈奴的苦,直到郅都到来后,形势发生逆转。杀得匈奴叫苦连天,闻风丧胆。匈奴人对郅都恨得牙痒痒,但是毫无办法,他们用皮草做成稻草人,写上郅都的名字,让士兵们射箭。匈奴士兵看到郅都的名字就吓得全身发抖,竟然射不中,甚至有的不敢动手。
匈奴人被郅都给挡住了财路,没法南下中原掠夺,总想除掉郅都。他们终于打听到了老太太跟郅都不对付,就到处散播谣言。终于传到郅都的耳朵里面,加上王公贵族也恨郅都,跟老太太诉苦。老太太马上叫来汉景帝问怎么回事,汉景帝敢觉为郅都辩护,说他是个人才还是忠臣,他能挡住匈奴人。老太太不听这些,他责问汉景帝说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任汉景帝如何求情老太太就一条,郅都别想活了。
汉景帝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去,然后写信给郅都说自己尽力了,连他也保不住郅都了。郅都收到汉景帝的信之后,知道自己没希望了,对着长安方向磕头,然后自尽。郅都死后,匈奴人大喜,又重新入侵雁门关。
郅都说他复杂又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人生经历,从郎官入仕开始一直就是以铁面无私为主。认法不认人,王公贵族,列侯外戚对他既恨又怕。对维护国家的秩序做出很大贡献,主要是因为他出身一般,没有什么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办起事情来不用顾及太多,这也是汉景帝对他信任的主要原因。关键是他能文能武,既能治理地方又能保家卫国,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不幸的是牵涉到皇族内部矛盾中去,其实就是夹在窦太后和汉景帝中间。窦太后代表着功勋权贵,信奉黄老学派,汉景帝想要自己独掌乾坤。老太太最清楚自己儿子的性格,她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汉景帝有什么想法,她能一眼看穿。老太太喜欢清静,汉景帝喜欢折腾,郅都夹在中间,成为牺牲品也是正常。
如果说郅都有逼死皇子的嫌疑被人诟病的话可以理解,但镇守雁门关杀得匈奴闻风丧胆就是大功一件。郅都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只政治不法豪门望族,根本不扰民,这又是一个优点,总体来说郅都是功大于过,对国家层面来说是有功于社稷的。“战克之将,国之爪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