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各地举行安静庄重的纪念活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参观者对着历史照片鞠躬,街头听到防空警报的行人停下脚步默哀。
然而今年九一八前夕,日本驻华大使馆突然发文,要求所有在华日本侨民“近期需提高安全警觉”,特别提到“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纪念场所”。
日本驻华大使馆不仅发布警示,还大动干戈地协调在华日本学校。上海、广州等地的几所日本学校直接宣布九一八当天停课一天,有的甚至提前一天就让学生居家。
这些学校还在门口加派保安巡逻,摆出一副“防范风险”的架势。这种特殊安排在历年九一八纪念期间前所未有。
日本媒体也配合渲染紧张氛围。朝日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多处强调电影《731》的宣传语“绝不遗忘”和票房成绩,向日本民众传递中国“反日情绪高涨”的印象。
时事通信社更是将九一八纪念日与2024年9月深圳日本人学校学生遇袭事件无端关联,声称“在华日本人无法消除心中不安”。
历史记录表明,中国从未在九一八纪念期间发生过针对普通日本侨民的事件。每年这时候,各地的纪念活动都是庄严肃穆的。
中国警方甚至在去年主动加强了日侨聚居区的巡逻,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日本使馆的“安全警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九一八事变已过去94年,中国人民纪念这段历史,绝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纪念活动旨在汲取居安思危的警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中国各地举办公祭活动,参观抗战纪念馆,举办历史审判展,都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日本外务省2024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长期居住在中国的日本人数量为9.75万,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10万大关。
这些日本侨民主要分布在上海、香港、北京和广州等城市。上海有约3.7万日本常住人口,香港以2.3万紧随其后。
与在华日侨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日华人数量已突破百万大关。日本2019年修订《入管法》,新增14个特定技能领域开放外劳引进,护理、建筑等行业大量吸纳中国劳动力。
东京池袋地区已经形成不需要日语的中国经济圈。池袋北口到处是由中国人经营的超市和餐厅,即使不懂日文的中国人也能轻松生活。
九一八事变在日本被称为“柳条湖事件”,多数日本民众对这个日子的历史意义缺乏基本认知。
日本社交平台上关于九一八的讨论很少。仅有的帖子也几乎都是在为日本当时的扩张政策开脱,或炒作中国上映《731》电影是营造反日情绪。
只有“日中友好协会京都府联合会”等少数账号明确表示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开端,但这些内容几乎无人问津。
这种历史认知的差异直接反映在两国的纪念文化上。中国全国鸣警报悼念时,日本使馆却在提醒安全警戒,仿佛中国人是要搞抗议活动而不是肃穆纪念。
日本使馆大张旗鼓的警示活动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通过炒作“日侨安全”这个话题,日本成功分散了国际舆论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罪行的关注。
日本方面试图借助这些“担忧”和“防护措施”,在国际上打造一种虚假叙事,暗示“双方都有顾虑”,甚至暗戳戳地把自己塑造成“潜在受害者”。
这种做法与日本国内对历史问题的回避态度一脉相承。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官方表述中被轻描淡写地称为“南京事件”,731部队的罪行也被质疑“证据不足”。
日本驻华大使馆的警示活动,本质上是想营造一种中国人一到九一八就会对日本人有“敌意”的错觉,稀释和淡化历史罪责。
日本使馆前加派的保安队伍显得多余。沈阳街头,中国民众在警报声中默默站立,没有任何过激行为。
那些停课的日本学校附近,中国邻居们依旧礼貌地问候。上海古北新区的日式餐馆里,中国食客和日本侨民并肩而坐,分享着美食与生活趣事。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也不容改写。但中国人民清楚区分历史责任与当代友好,日本使馆的特殊安排,反倒成了折射其历史心结的多棱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