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特朗普又一次把北约“搞得鸡飞狗跳”。
这次,他不谈军费,也不提乌克兰,而是盯上了一个更敏感的命脉——石油。
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接下达“最后通牒”:谁还敢买俄罗斯的油,美国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听上去气势汹汹,但匈牙利、斯洛伐克、土耳其这仨北约国家压根没接招,既不回话,也不改购油路线。
这场关于能源和地缘政治的对抗,不只是特朗普的“强人秀”,更暴露出北约这个老联盟的裂缝,越来越大,越来越深。
一把“双刃剑”,特朗普的禁油令砍伤了谁?
特朗普这次动真格了。
他要求所有北约国家立刻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说是要“切断普京的战争资金来源”。
听上去义正词严,但一查美国自己账本就露馅了。
美国不仅没完全停购俄油,连从俄罗斯进口的化工原料都照单全收。
这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姿态,让盟友们看得分外难受。
从数据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整个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总额达到419亿美元,而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两国就贡献了超过三成。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交易。
背地里,土耳其不仅照吃俄油,还靠着转售欧洲偷偷赚差价。
特朗普却把矛头对准自己盟友,搞得像是在打一场“北约内战”。
而且,这招“能源施压”并不新鲜。
早在2024年,美国就拿印度开过刀。
因为印度坚持买俄油,美国直接给它商品加了50%的关税。
结果呢?2025年,美印贸易额反而增长了12%。这说明什么?
说明特朗普那一套“制裁即惩罚”的逻辑根本不灵,别人并不吃这一套。
更有趣的是,特朗普此次还把对中国的施压和北约问题捆绑在一起。
他公开表示,中国对俄乌战争的“间接支持”才是核心问题。
但中国商务部没有多言,直接出台新一轮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芯片产业,杀得硅谷一片鸡飞狗跳。
这一轮“甩锅外交”,看似强硬,实则是特朗普在用北约当挡箭牌,把内部问题外部化。
北约内部也不买账。
秘书长喊话要“团结”,但德国和法国明确反对“一刀切”禁油政策。
波兰倒是积极,趁机要求美国增加驻军,变相要好处。
这个联盟表面还在合唱,背地里已经各唱各的调。
匈牙利斯洛伐克土耳其,你制裁你的,我照买不误
特朗普的“禁油令”喊得震天响,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土耳其却选择沉默应对,既不表态,也不配合。
不是他们不懂外交,而是现实摆在那儿,谁也不能拿国家经济开玩笑。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得很直接:“如果断了俄油,匈牙利工业直接瘫痪。”
这话听上去夸张,但数据摆在那里——匈牙利60%的能源依赖俄罗斯,而且主要靠“友谊”管道直供。
如果真要改从克罗地亚港口进口,运输成本立马飙升40%。
欧尔班哪怕再亲美,也不会拿本国企业当赌注。
斯洛伐克的情况更惨。
该国唯一的炼油厂90%的设备专门为俄油设计,改装需要20亿欧元,这对于一个GDP只有2300亿欧元的国家来说,几乎是要掏空家底。
而且根据斯洛伐克反垄断局的调查,73%的民众反对制裁俄油,因为他们担心的是实打实的通胀,不是外交场上的义气。
土耳其则是另一种“精明”。
埃尔多安没有明说支持俄罗斯,但行动上什么都说明了:每天从俄罗斯进口30万桶原油,占全国需求的四分之一。
更绝的是,土耳其还把这些油转手卖给欧洲,赚取超过20%的利润。
一边是北约身份,一边是实打实的生意,埃尔多安选择站在了利润这边。
从地缘角度看,土耳其更是把这场能源交易变成了战略棋局。
它正试图通过俄油,巩固与俄罗斯和伊朗的“战略三角”,对抗西方在中东的影响。
所以你让它跟着美国走?可能吗?土耳其不是傻,它知道什么时候该装聋作哑。
总而言之,这三国不是无视美国,而是在告诉美国:你有你的制裁逻辑,我有我的生存现实。
在能源这件事上,没人愿意当炮灰。
北约的裂缝:从能源博弈到战略空心
特朗普这次的“禁油行动”,其实撕开了北约一个最尴尬的伤疤——这个联盟,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
表面上大家还在谈“共同防御”,实际上早就各怀鬼胎,尤其是在能源和军费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欧盟口口声声说要在2027年“摆脱俄罗斯能源”,听起来很励志。
但现实却啪啪打脸:2025年,俄液化天然气仍占欧洲进口量的19%。德国更是悄悄重启煤电厂,用来应对天然气短缺。
这说明什么?说明“绿色转型”只是说给媒体听的,真正面对能源危机,欧洲国家一样靠着传统能源过日子。
与此同时,美国这边也没闲着,开始老调重弹军费分摊问题。
特朗普要求各成员国把军费提高到GDP的5%,听上去像是加强北约,其实更像是变相“收保护费”。
波兰倒是点头哈腰,但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直接拒绝。
大家心里都明白,北约的“安全伞”越来越像一把“账单伞”,下雨的时候不一定顶用,但每年都要你交钱。
在北约内部的投票中,特朗普的“俄油禁令”方案只得到了9个国家的支持,23个国家不是弃权就是直接反对。
这可不是小事,这说明特朗普连北约一半的盟友都说服不了。
这个联盟,已然失去了政策一致性和战略凝聚力。
俄罗斯这头也没闲着。Gazprom(俄气)对欧洲减供15%,同时把廉价油气卖给印度和土耳其。
结果呢?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反而增加了5%。
这说明普京并没有被“禁油令”打倒,反而利用这场混乱找到了新的市场。
所以说,特朗普这一手看似是对俄罗斯下狠手,实际却是打在自己人身上。
北约的裂缝,不是在爆炸中产生的,而是在每一次这样看似“理所当然”的施压中,一点点被撕开的。
从油到局,谁才是这场博弈的真赢家?
特朗普这次重拳出击,表面上是对俄罗斯“动刀”,实际上却是对北约“下手”。
这一套“经济绑架外交”,看似强硬,实则是美国霸权走下坡路的无奈之举。
当军事威慑不再管用,只能靠经济威逼维持盟友忠诚,这样的北约,还能走多远?
对于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土耳其来说,他们的选择并非背叛,而是现实的必然。
他们只是用沉默告诉世界:在能源面前,意识形态并不值钱,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未来的能源战,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色博弈的常态。
而这场“已读不回”的外交冷处理,或许才是对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