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在中医阁看病真是太舒心了!医生是本村的,了解我的身体情况,结合我的体质给出了调理方案,这下我对调理身体更有信心了。”近日,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小寨镇魏街村张大爷在村卫生室中医阁就诊后高兴地说。“十四五”以来,我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特点,始终坚持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
如今,中医馆和中医阁建到居民“家门口”,中医药文化夜市成为打卡地,综合医院广泛开设中西医联合门诊……在中华大地上,一幕幕中医药服务民众的生动场景展现了我国传统医药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种生机与活力,源自对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坚决贯彻和有力执行。
坚持中西医并重,持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国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突出“中西医并重的融合中心”的功能定位,建强中医药科室,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少综合医院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开展中医医师和西医医师联合查房、联合会诊,释放中西医两种医学叠加优势,显著提升了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临床疗效。此外,通过建设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了一批中医药高地;通过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促进了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约90%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已经达到9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都建设有中医馆……从城市到乡村,中医药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得益于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2024年,全国中医类总诊疗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了60%。
政策体系的完善,从上至下的推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也让中西医并重全面开花结果。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山东省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中西医结合医疗的样板工程;上海市探索中西医结合最优解,不断加强中西医协同的制度保障。甘肃省实施中医药发展九大工程;湖北省规划中部地区中西医结合“五大高地”建设;河北省绘出中医药强省“数据图”,着力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实行“西学中”人才培养、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坚持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以重大疑难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药具有优势的病种为突破口,建立多学科、跨部门、跨境中医药协同创新机制和合作平台,着力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发展。要深入开展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挖掘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丰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时代不断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发挥这一显著优势,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启示录①: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启示录②: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启示录③: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启示录④: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健康报评论员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