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预售时的“强得可怕”、“终结油电之争”、“30分钟小订破万”、“累计订单超5万台”,到正式上市后的“27分钟大定破万”、“杀死比赛”、“推迟员工预订车辆交付时间”。种种信息都试图在证明全新智己LS6上市即热销。
背靠上汽、阿里和张江高科,创始融资达100亿元,曾被称“中国特斯拉”的智己汽车,成立至今尚未拿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型,反因营销方式,饱受争议,被认为是黑红品牌,靠降价维持生存。
毫无疑问,无论是炒作还是真实表现,智己确实都需要这样一款爆款车型来给自己打一针强心剂。
如果从产品力和现在的市场趋势来看,全新智己LS6确实有成为爆款的资格与实力,理应成为智己手上的一张好牌。
这款车搭载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不仅提供了CLTC纯电续航450km,和1500km综合续航能力,而且在亏电状态下仍能保持275.5kW的高功率输出。再加上全系标配的800V高压平台、灵蜥数字底盘2.0和英伟达Orin X芯片。
给以上配置的一款中大型SUV,定一个19.79-26.99万元,算得上是非常厚道的。
但是全新LS6上市后,有人叫好,也有人表示套路太深。所以,这里真诚的向智己汽车提两个意见,希望智己汽车真能像官方所说的“听用户的话”。
第一,请智己认真考虑精简全新智己LS6的SKU吧。
智己LS6目前提供了多达9个配置版本,涵盖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系统。在各家厂商都宣传“标配即顶配”、“标配即满配”、“入门即顶配”的2025年,智己的这一波操作的确有点逆潮流。
且不说这9个版本中,低配车型被阉割了多少重点宣传的配置和功能,也不说各个版本对应的复杂的可选装和不可选装的配置,光是看动力电池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头大。
9个配置版本车型还分别采用了中创新航、江苏正力、宁德时代、时代上汽四家电池供应商,三种不同容量,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
这种多SKU并行的配置策略,虽然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市场覆盖,看似给了用户更多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复杂性,增加了用户的决策难度。
有网友直言:“两种动力形式,三家电池供应商,五个电池包,九个SKU,加上一堆权益和选装包。没有条理的SKU,估计门店的销售心情也是很复杂。”这是要逼疯有选择困难症的用户。
我不是怀疑全新智己LS6订单数据的真实性,但我很好奇那1万个在上市后27分钟就确定自己的配置大定的用户,他们是怎么做到在短时间内搞清楚这些复杂的配置排列组合,做到“闭眼入”的。
现在新能源品牌越来越倾向于精简产品SKU,让用户的选择门槛降至最低。智己汽车这种背道而驰的操作,颇让人不太理解。就算你想玩套路,也别太直白了。精简一下目前复杂的SKU,不是也可以促使更多用户小订转大订吗?
第二个意见:智己汽车的营销团队真的需要换一换血了。
要说目前为止营销翻车次数最多的新能源品牌,恐怕非智己汽车莫属吧。早期刘涛针对燃油车,拉踩特斯拉、宣扬加班美德的各种逆天言论;炒作违章行车、车内包饺子等花样视频刷存在感;与饿了么联名合作,又被网友群嘲成为网络热梗。
就算前面这些是为了黑红营销,智己可以短期不在乎会不会影响品牌形象。但发布会上碰瓷友商,还标错参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次全新智己LS6发布会上,又发生了刘涛一口气在台上把价格念错,LED大屏和全屏幕两版价格硬生生杠出了“穿越”事故。
一而再的低级错误,这至少说明智己的营销团队在专业性和严谨性上是有待提高的。
而在产品宣传的策略上,网友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有网友就评论智己明明是有着男性用户喜欢的底盘技术,却一味往女性化方向宣传,导致智己落得一个男女都不买的局面。
话粗理不粗。2025年1-7月,智己累计销量2.5万台,同比下跌6.25%,月均不足3600台;8月交付量仅6108台,4款车平均月交付1527台。数据也可以反过来证明营销团队存在问题。
这种营销策略,会不会是营销负责人从上至下的一厢情愿?该不该有人为智己这些年的营销失误负责呢?
一句话总结:
全新智己LS6这张好牌,真不要再次毁在智己自己手上啊!(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