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西安巴奴门店因为五片土豆卖十八块钱的事,悄悄地戳破了“高端火锅”的精致外壳。公司最开始说是员工搞错了,解释了半天还强调食材多金贵、服务多周到,可顾客其实心里都明白:花这钱,完全不像宣传里那种物超所值。
媒体一验,发现招牌的富硒土豆含量低得离谱。最后巴奴只能认栽,把这道菜撤了。这个小插曲,在当时可把不少食客的信任感顺带带走了。
而另一边,巴奴的火锅店却越开越多,很快门店就铺到了全国。尤其河南这些地方,随处可见。人均消费始终扎在一百四十元左右,说是主打“品质火锅”,面对面的氛围、人情味都足。
可三线以下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嘀咕:店里说自己品质高端,实际上收费还压不住价格线,该有的农村社保也总欠着。
每次问及社保、加班这些事,公司都说员工太多,流动太快,有的还随意外包,服务员月休只够四天,干得比谁都狠。
紧接着去年又爆出北京超岛分店羊肉卷里竟然掺了鸭肉。公司嘴上总说“保真”,实则现场一查就露馅,不仅被罚了钱,还直接让大家对巴奴的“中央厨房”和那点原材料自信有了新的看法。
等到今年,创始人的做派又让品牌风评添堵。先有直播里那句“月薪五千就别来吃巴奴”,让人对这个火锅品牌有了距离感。
之后,蔬菜菜单一变再变,好端端的白菜和菠菜说停就停,理由说是要推“新鲜感”,大家反倒觉着老板离顾客越来越远。
表面看,巴奴这些年营业额、净利润都水涨船高,店也从几十家扩到一百多家。可一边高管分红领得手软,一边欠社保、员工待遇又拖又欠,公司的账本里到底藏了多少说不出口的尴尬?
证监会也看出了门道,直接追问巴奴为什么负债高还要给股东这么多分红,还要求彻查非正式工的社保问题。加上国家对全民社保的政策收紧,公司再怎么扩大规模,这些漏洞都藏不住。
现在的巴奴,还在走所谓的高品质,靠直营店、广告大力冲市场。可这些一年又一年的热闹背后,顾客到底愿不愿意再掏钱去为“讲究”买单,这其实早就留了一个问号。
品牌靠着一系列产品和氛围造的声势固然能吸引人眼球,但如果信任感一次又一次被鸡毛蒜皮的小事磨光,火锅再热,终究还是凉在了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