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新区:文旅融合“串珠成链” 多元业态增添动能

0
分享至

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9月19日《焦作日报》A01版

高新区:文旅融合“串珠成链” 多元业态增添动能

第十二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5云台山旅游节正在激情上演。高新区抢抓机遇,文旅搭台,盛装出席:

大沙河音乐会每周六持续举办至10月,汇聚众多焦作本土优秀乐队组合,在大沙河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轮番献艺,为观众呈现流行、摇滚、民谣等多种风格音乐盛宴,实现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精心策划“古韵今风·非遗探秘”“果香满园·采摘狂欢”等系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

开展“传承非遗 乐享生活”非遗推广活动,精心选送非遗卤制技艺等参与展示,组织太极拳文化研究会队员参与市级传统武术展演;

全面升级大沙河生态公园、391文创园等接待能力与游览体验,确保游客出行顺畅、体验愉悦……

文旅融合高质量,多元业态添动能。今年以来,围绕我市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城市,该区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实施“亮珠”“活珠”“串珠”等“串珠成链”专项行动,以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品牌打造、活动惠民、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安全等,项目为王、景城融合,积极培育文娱旅游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双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亮珠”行动,打造品牌

该区重点围绕大沙河、寨卜昌等特色文旅资源做文章,打造品牌。

“焕新”工程。该区将大沙河生态公园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积极与市直有关部门、运营企业对接,加强大沙河两侧后续规划建设、业态提升,改造提升太行盆景园,打造文旅消费体验新地标,让大沙河成为补齐城市文旅短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接专业运营团队,精准捕捉年轻群体消费需求,在大沙河公园布局露营基地、文创市集、主题音乐会等业态,策划骑行、桨板等体育赛事活动,谋划推出成熟、精致、有盈利能力的文旅项目,释放水岸经济价值,打造适宜年轻人的时尚潮玩地。

农文旅融合。该区挖掘沿沙河乡村文旅潜力,积极宣传推介葡萄小镇辛庄、沙河明珠姚郭庄、花田水乡北西尚、垦农小院桥湾村等特色村庄,培育发展休闲观光、田园采摘、农事体验等新业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保护利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标平遥古城等案例,探索符合该区实际的发展路径。加快编制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划定保护红线、明确发展定位,破解保护与开发矛盾,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效利用;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推进寨卜昌古民居修复、保护、开发;对接专业运营团队,整合政府、企业、村集体力量,打造古建筑文化与红色文化品牌。

活动惠民。该区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纳入区重点工作布局,持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戏曲进乡村”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文化活动超700场,惠及群众逾18万人次,实现文化资源下沉、服务直达基层。同时,贯彻落实“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2025年十大群众文化活动部署,积极组织参赛并取得显著成效:选送作品《豫见·百鸟朝凤》荣获“中原舞蹁跹”河南省广场舞大赛焦作市选拔赛第一名,将代表焦作市赴省参赛;成功录制并推送“唱响新时代”群众合唱大赛参赛视频至省级决赛;参加我市“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展演,报送的村歌《高兴逛一逛》和乡村好物《“和酥”芝麻糖》已由市文旅局推荐至省级赛事。

“活珠”行动,创新场景

“活”,“文化活化故事化”。一个景区,优美的风景固然重要,但蕴含其中的文化、故事才是灵魂。

该区积极与市直有关单位对接,在大沙河两岸的规划建设、业态提升中融入焦作的山水文化、太极文化、黄河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怀药文化、陶瓷文化等文化标识,讲好焦作故事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形成体验式主题文旅公园,将大沙河打造成展示焦作文化魅力的窗口和名片。

“活”业态。该区在寨卜昌引入沉浸式体验业态,开发标准化研学课程,逐步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加强龙凤灯舞等非遗创新性转化,推动特色非遗技艺市场化、年轻化;常态化组织群众性文化惠民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办好“光影世界·出彩怀川”“盛世梨园我来唱”等品牌赛事,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活”场景。该区深度挖掘391文创园消费场所潜力,集聚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文旅产业,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如今园区已经入驻数十家企业,成为夜间消费的主要聚集地。以391文创园、大沙河生态公园等为重点,积极推进文旅场景打造与业态升级,成功举办了“又见·花火之夜”“龙凤大集”等特色文旅活动20余场,有效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同时,太行盆景园入选“焦作市十佳旅游名景”,寨卜昌村入选“焦作市十佳最美乡村”,391文创园入选“焦作市十大文旅消费聚集区”,古怀州博物馆入选“焦作市十大公共文化旅游空间”,区域文旅影响力显著提升。

“活”产品。该区文旅产品赋能,紧抓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支撑,完成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为高新区高标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对现有的老农民合作社、祥云芝麻糖合作社等品牌合作社进一步提质升级,推动产品多种形式销售,衍生开发研学活动,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姚郭庄、辛庄、北西尚等具有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村庄提档升级,开发了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串珠”行动,激发活力

拉长旅游消费链条。该区优化提升大沙河沿线基础设施,强化与云台山等景区的联动引流,串联湿地公园、文化节点,形成景城联动的景观廊道,拉长旅游消费链条。以大沙河、太行盆景园、391文创园、寨卜昌村等为节点,持续谋划举办特色文旅促消费活动,用好苏家作乡“村BA”IP,打造“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生态观光+运动休闲+文创消费”特色一日游线路。积极对接推进明仁水文化博物馆、沙河商务中心、粮库文创园等项目,加快紫月汇文化广场、古杨家园、沁泉湖社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保护发展同步。该区坚持理念融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依托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辛庄村葡萄采摘节,将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探索农文旅发展新模式;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灯舞等与景区发展相融合,深化“非遗+文旅”,统筹推进传统景区业态多样化融合发展,在非遗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同时,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顺利完成寨卜昌村古建筑群6、7、8、11、12号院修缮工程及安防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非遗进商圈、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等主题活动,组织国家非遗龙凤灯舞、扶持市级非遗项目开展演出17场;持续深化辖区非遗资源挖掘整理,新增区级非遗项目4项、非遗传承人17名。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焕发新生,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

打造文旅特色线路。该区聚焦技术产业聚集地特色,打造蒙牛、名仁、天宝桓祥等特色工业游,持续更新文旅产品;擦亮“豫见美好、艺享高新”文化品牌,强化项目招引与业态培育,开展“文旅推介进高校”等系列活动,走进河南理工大学,通过手绘地图讲解、特色线路推介、年票办理、特产体验等形式,向新生及家长全方位展示焦作文旅资源,搭建起高校群体与本地文旅产业之间的桥梁,获得学子广泛好评,为文旅消费注入新生动力。同时,该区持续加强对网吧、KTV、培训机构等文旅场所的监管,累计检查241家次,推动57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联合多部门开展文物安全、消防隐患等专项检查,确保文旅特色线路健康稳定运行。

焦作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郭皓月 报道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贾天罡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焦作日报 incentive-icons
焦作日报
焦作最权威的政经信息发布平台
21496文章数 98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