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立陶宛新总理:刚上任就喊话改善与华关系,表态很矛盾

0
分享至

2025年9月11日,立陶宛刚上任两天的女总理鲁吉涅内,直接向媒体表示,要对华施压,要求中国配合恢复两国关系。

这话听着就够奇怪的,更离谱的是,她一边说要改善关系,一边又咬死不松口

之前引发争议的“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名字不改、机构不撤,甚至还要求中国别把这事和复交绑在一起。



新一届立陶宛总理英加·鲁吉涅内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此时的立陶宛境内,早就没有中国外交官了

最后一名中方人员5月就被迫离境,现在立陶宛人想办个赴华签证,得坐着火车去邻国拉脱维亚,来回至少折腾3天。

一边断了外交沟通的渠道,一边又强硬地“催着”对方恢复关系,这位新总理的操作,到底是没搞懂外交规矩,还是另有算盘?



施压式求和的荒诞开局

鲁吉涅内这波操作,从一开始就透着矛盾。

她上任前,立陶宛刚在最新的外交政策纲领里悄悄改了句话,把之前“中国是重大安全挑战”的表述删掉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想给对华关系留个台阶。

可没等中方回应,她转头就放话:恢复关系不能只让立陶宛动,中国得先有动作。



这话里的逻辑漏洞,连立陶宛本地媒体都看不过去。

要知道,自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用“台湾”名义设代表处后,中方就把双边关系从大使级降到了代办级。

后来因为立陶宛多次刁难中方外交官,连代办级的人员都陆续撤离了。



到2025年5月,最后一名中国外交官离境时,立陶宛连签证续签都不肯批,现在倒好,连直接沟通的人都没有,却要求中国“先行动”,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更有意思的是鲁吉涅内对“代表处”的态度,她的态度十分明确:这个代表处不用改名字,也不用撤,和恢复关系不冲突。



可稍微懂点外交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台湾互设机构,都用“台北”命名。

比如美国的“美国在台协会”、日本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这是为了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立陶宛偏要叫“台湾代表处”,本身就是在挑战红线,现在想绕过这个核心问题谈复交,哪有这么容易?



立陶宛总统倒打一耙

投机心理

其实早几年,立陶宛和中国的关系根本不是这样,2019年的时候,立陶宛的高官一年能来中国好几趟,双方签了不少合作协议。

立陶宛的青贮饲草、小麦能直接出口到中国,野生海捕水产品也打开了中国市场,当时立陶宛的农业协会还专门发过声明,说对华出口让他们的农户收入涨了近三成。



转折点出在2021年,那时候中美关系紧张,立陶宛想靠着美国和北约“找安全感”,作为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一直担心俄罗斯,觉得抱紧美国的大腿才能安心。

为了讨美国开心,它就把主意打到了台湾问题上,不仅允许设“台湾代表处”,还在欧盟内部带头说中国的“坏话”,甚至退出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



当时立陶宛政府觉得这是笔“划算买卖”:既讨好了美国,又能从台湾那边拿点好处。

比如2021年台湾当局就和立陶宛签了半导体合作备忘录,承诺给650万欧元,后来立陶宛还把金额涨到了1400万欧元。

可他们没算到,中国市场的分量远比这点“好处”重,立陶宛的激光设备、乳制品本来在华有稳定销路,关系一恶化,这些业务几乎全停了,反而亏得更多。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内外困局

鲁吉涅内接手的立陶宛,说是“烂摊子”一点不夸张。

2025年二季度,立陶宛的GDP看着同比增长了3.1%,但环比只涨了0.3%,基本相当于没动。

更直观的是对华出口数据,立陶宛统计局2025年8月刚公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他们对华出口还有1.3亿欧元,到2024年上半年就只剩0.12亿欧元了,跌幅高达91%。



支柱产业一个接一个受挫,立陶宛的激光设备本来是优势产品,之前对华出口占全球份额的10%左右,现在呢?

2025年上半年只卖了0.03亿欧元,连之前的零头都不到。

百年乳企更是惨,失去了94%的亚洲市场,没办法只能关掉3家生产线,不少工人被迫下岗。



最讽刺的是,鲁吉涅内政府不仅没把精力放在救经济上,反而还在往“讨好外部势力”的路上走。

她上任没多久就承诺,要把军费提高到GDP的5%,要知道立陶宛2024年的军费占比才2.3%,一下子提这么多,钱从哪儿来?



还不是得从民生开支里挤?可国内老百姓连面包价格都快扛不住了(2022年立陶宛面包价格曾暴涨66%,现在虽有回落,但仍比2021年高40%),这些政策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这种“顾头不顾尾”的操作,让立陶宛陷入了恶性循环:经济越差,越想靠讨好美国、欧盟获取支持;



可讨好外部势力需要花钱(比如援助乌克兰、提高军费),又进一步拖累经济;

经济越差,国内企业越着急恢复对华贸易,政府却又不敢在台湾问题上让步,只能在中间拧巴着。



反噬

立陶宛这场“押注美国、挑衅中国”的外交赌博,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反噬了。

之前他们以为抱上美国的大腿就能有好处,可美国2022年承诺给的6亿美元出口信贷,到2025年9月实际到账的只有900万美元。



剩下的钱美国国际开发署说“国会拨款延迟”,什么时候给还不知道,现在特朗普执政,更是直接关闭了国际开发署,这笔钱立陶宛是别想了。

台湾当局更不靠谱,2021年承诺的5000万美元投资,到现在一分钱都没落地,台湾内部还骂民进党当局“拿纳税人的钱讨好小国”。



台湾拒绝购买立陶宛的粮食

欧盟那边也靠不住,2024年的时候,欧盟还帮立陶宛出头,就中方的贸易措施提起诉讼,可到2025年,因为拿不出证据证明中方“违规”,只能悄悄撤诉。

现在欧盟反而给立陶宛提要求:想拿剩下的10亿欧元补贴,先把对华政策调过来再说。



说白了,欧盟也不想为立陶宛的错误买单,毕竟现在欧洲不少国家都在抢中国市场,谁也不想因为立陶宛得罪中国。

反观中国,早就把立陶宛留下的市场空白补上了。



匈牙利、波兰这些中东欧国家,这几年对华出口涨得飞快,2025年上半年,波兰对华出口同比增长28%,匈牙利的农产品也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到中国。

立陶宛之前的那些合作机会,现在早就被其他国家抢走了,就算它想回头,也得先拿出足够的诚意。



鲁吉涅内现在的“施压式求和”,本质上就是想既保住面子,又拿到好处,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从来没变过,想恢复关系,就得先纠正错误,把“台湾代表处”的问题解决了。

不然就算立陶宛经济再难,中方也不可能妥协。



说到底,立陶宛的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政治短视上。

作为小国,本该在外交上谨小慎微,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可它却把自己绑上反华的战车,最后落得外交断联、经济受损的下场。

现在想靠“强硬喊话”逼中国让步,显然是打错了算盘,毕竟中国不缺一个立陶宛这样的贸易伙伴,可立陶宛,却再也输不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壹知眠羊 incentive-icons
壹知眠羊
茶遇水而生,水见茶而活
2067文章数 4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时尚
本地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211大学一研究生的立法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卡其裤+蓝衬衫,简单高级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军事要闻

以军两个方向朝加沙城市中心推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