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亳都,始于商汤,《史记》云“汤始居亳”。在亳地经营多年后,商汤发起了灭夏之战,而现在最可信的夏都斟鄩是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因此亳都理应在其周围,距离不会过远。那么,亳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春秋时期,左传有过一段记载:襄公十一年,鲁国联合晋国等十多个诸侯国讨伐郑国,最终“同盟于亳城北”。当时,郑国都城在今天河南郑州,联军讨伐郑国,会盟地点理应靠近郑州,因此亳都应在郑州一带。
问题在于:汉唐之后,历代学者多有考证亳都,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比如魏晋皇甫谧云“梁国谷熟(商丘下面的谷熟镇)为南亳,即汤都也”,还有认为是洛阳偃师商城为西亳,山东曹县为北亳等,那么史书中最早记载郑州附近的“亳城”,到底是不是“亳都”呢?
对此,现代考古发现印证史书记载,证实商朝第一首都就在郑州,具体理由如以下几个:
首先,战国亳城位于郑州
关于亳城,最早记载的传世文献是左传,根据左传记载分析,亳城理应在郑州附近,那么有没有相应考古发现呢?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附近出土的疑似或确认的亳字陶文数量众多,虽然其中某些写法是不是亳字还有一些争议,但总体来说亳城就在郑州附近。同时,郑州曾是战国韩国都城,此地还出土过韩国钱币中的“亳百浧”。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张立东在《最早的亳都——郑州商城的始建与命名》中指出:此地出土的战国陶文中,“亳”字出现的频率极高,占90%以上。
除此之外,汉代史书中还记载此地有“薄亭”,其中“薄”与“亳”可能是音假。上述张立东认为:“薄亭”之名往往沿袭古地名,因此这是探究“亳城”的一条重要线索。
总之,考古、史料互相印证,证实春秋战国时的“亳城”就在郑州附近。
其次,郑州商城规格最高
虽然证实了春秋亳城位于郑州附近,但“春秋”距离商汤有千年左右,而地名会随人群流动变化,就是商汤亳都或在其他地方、因为人群迁徙而带到郑州附近。比如,商末周初之“商奄”,其实本称为“商盖”,“奄”有“阉割”之意,这是周人对其蔑称,其中部分商奄之民迁徙到了辽东,故有“盖州”之名。
因此,商汤亳都在不在郑州附近,还要相应考古证据。那么,郑州有没有亳都证据呢?答案当然是有,而且还非常过硬,比如以下三点:
其一,考古发现“郑州商城”,总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都城占地面积为3.25平方公里,是中国早商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其中,城址的平面近似长方形,四周是高筑的城墙,墙周长7公里,地面残留的墙垣最高处达5米,墙基最宽处达32米。
其二,都城内部发现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还有专门的手工业区等,总之规划的非常完善。其中,宫殿区各种大中型夯土台基的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大型基址的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说明此地曾经居住过地位非常高的“王者”。
其三,郑州商城中挖出“铸铜作坊遗址”等,其中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等级高。比如杜岭一号、杜岭二号方鼎,其中一号高达1米、重达86.4多公斤,可谓“国之重器”。这些器物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都显示出王都的气象。
因此,距今3600年左右的郑州商城,不仅在时间上吻合商汤时代,而且其规模、规格、青铜器的情况等等,都说明此地曾为早商都城。
第三,一片甲骨破解谜团
相比上述证据,郑州商城还出土了一片极为重要的甲骨文,上面记载的内容可谓一锤定音,证实郑州商城就是亳都。
二里岗遗址,郑州商城的最早期,其中出土了一片甲骨文。虽然该片甲骨文于1953年发现,但当时判断错误,认为是练习之作的“习刻”而没有重视。本世纪,中国国家博物馆李维明教授发现这片甲骨文被误解了,后来将之破解,上面写的是“又乇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
由于殷墟甲骨文中有“又亳土”之说等,因此学者断定二里岗这片早商甲骨文“乇”字,是晚商甲骨文“亳”字的早期写法。秦汉之前,中国文字一直不断变化,不断与时俱进,这与西方文字大相径庭。
由于二里岗遗址距今3620年左右,与商汤灭夏时间大体吻合,因此确定“乇”为“亳”的早期字形后,商汤亳都也就被破解,即商汤亳都就在郑州。
总而言之,既有史料证据,也有相应考古证据,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实郑州商城就是商朝早期亳都。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叙事更多依靠孤立的文物,或者所谓的古希腊史料,然后就不明不白的考证出伟大的苏美尔、古埃及、古希腊等,这种考证严谨程度、证据充分程度等,都显然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