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第十章、生死兄弟大决战
“连副,有人上来了。”负责观察的一名教官道。张维国向山下看去,七八条人影梯形散开悄悄地爬上坡来。一名学员见人影临近,急道:“教官,打吧。”张维国摇手止住。
人影更加接近。忽然对面山坡响起枪声,有两个人影倒下。另一些人影迅速倒卧,避开射击。
张维国知道在对面低坡上潜伏的老姜等人开枪,仍然沉住气,等待机会。不料学员见枪响,慌忙瞄准一个人影就打。 一声枪响,对方滚身躲过。
江长海发现山上有人,立即向山腰急绕。张维国端枪射击,众人一齐开火,因地形阻碍,未能击中。
山下老姜正带两名教官向人影开枪,忽见众人影向山腰绕去,急令调转枪口射击,不料众人影集中火力扫射,两名教官中弹身亡,老姜伏于土坎之后不敢抬头。
张维国听老姜等人枪声停止,暗道不好,命追击队全部向山下猛冲。对方忽转向山上速登,火力凶猛,几名学员倒地。张维国一边奔跑,一边开枪,脚下发力,速如闪电。靠近宪兵竟未被枪弹射中。三名宪兵却在射击中倒下。
剩下几个宪兵正待逃跑,认出张维国独臂。大叫:“张连副,别开枪,是我们。”张维国一迟疑,见对方一人举枪射来,急忙让过,子弹击中身后一名教官。张维国立时出枪,那人应声倒地。
老姜待火力消散由土坎后抬头,见有人向张维国射击,不得分辨开枪又将另两名宪兵射倒。
![]()
张维国走过去,见江长海喘着粗气倒在血泊中。看见张维国,江长海挣起身道:“连副,我知道了,昨天也是碰上你们……你补我一枪吧,我难受得很。”
张维国俯下身,扶起江长海道:“老江,对不起,是我开枪打中了你。”
江长海喘过气来,“连副,是我先开枪……”
老王、老姜走近,见江长海在血泊中挣扎,心中不忍,老王道:“江排长,你不开枪,不就…… ”
“老王,老姜,”江长海说话更加吃力:“我是身不由己,委员长待我们不错,委员长的命令,我不能,不能不听。”说罢,手向空中一抓,似乎要抓住什么,嘴角冒出血水,身子一重,长长出了最后一口气。
张维国放下江长海尸体,与老姜,老王默默立身。
吴部长带人马赶来,见张维国等已将特务全部消灭,握住张维国的手,高兴道:“张教官,你们胜利了。”
张维国道:“我们也只有三个人了。”
吴部长看时,除张维国、老姜、老王之外,追击队其他人员全部牺牲。收敛了笑容,向带来的战士们道:“把同志们遗体抬回去,好好安葬。”战士们答应。
张维国道:“把他们也抬回去。”指着江长海等人的尸体。吴部长脸上稍露一点难色,随即道:“一同抬走。”
![]()
次日上午,闻知已将特务全部消灭的消息,各部门首长齐来保卫部表示祝贺。吴部长把张维国、老姜、老王介绍给大家,立时响起一片掌声。首长们面露欣喜之色,均松了一口气。企图刺杀毛泽东的特务队终被消除,这对安定边区起了关键性作用。
首长们谈笑一阵散去。张维国等也向吴部长告辞。正待出门,肖秘书长叫住张维国等人,让进另一间屋内坐下。肖秘书长道:“张教官,你们消灭了最后的特务,立了一大功。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想请教张教官。”
张维国道:“首长请吩咐。”
肖秘书长点点头道:“张教官,你们宪兵连退到重庆时, 一共有多少人?”
“六十二人。”张维国道。
“伤员多少人?”
“先有十六人,后来杨守财、老姜等人负伤。共有二十一名伤员。与美国军官进行巷战时,牺牲一名,后又被行动队打死一人,只剩下十九名离开重庆。”
“这么说来,没有受伤的宪兵有四十一人。你说过在西安打死了二十人,这次又一共消灭了十八人,还有三人,他们会在哪里?”
张维国、老王、老姜俱是一怔,心道:“他们在哪里?”
“蒋介石既把三十八名宪兵都派出来,还留着三人有什么用?”肖秘书长道。
张维国沉思良久,道:“他们也到达了边区。”
“是的,他们已到了边区。我们差点忽略了这个问题,以为他们被完全干掉了。据我们的情报,五天前由重庆来了一批一共二十一名进步青年,他们正是这批宪兵扮装。现在总计消灭十八人,这说明,边区内确实还潜伏着三名危险的宪兵。”
室内一片沉默。他们知道形势非常严重。
“这三名宪兵,才是这次行动的真正主角,他们在已被消灭的那帮宪兵们大肆活动的时候,就悄悄地准备着行动。我估计他们此时已准备完毕。”肖秘书长道。
“首长判断准确。在江长海他们战死后,人们以为特务们的全部计划已被粉碎,防备松懈,他们正可以借机行动。”张维国道。
“是的。江长海他们在各县的扰乱是为了掩护另一伙向杨家沟的进袭;进袭杨家沟也是一种掩护性的行动。”肖秘书长道:“特务们施行了一种非常高明的双层掩护方法。可是,这三名宪兵是以什么方式潜伏又以什么方式进入杨家沟接近毛主席?”
![]()
张维国思索着,突然想起吴部长让他读过的材料,道:“他们很可能化装为军人。在赤水的暗杀中,补充团于团长和两名警卫被剥去了衣服。而这些衣服,目前没有出现,也没有在江长海等人手中。”
众人恍然大悟,均道有理。在延安,装扮成军人是不易被人发现的。肖秘书长道:“这么说他们是化装为军人向毛主席接近?”
“正是这样,首长,请给我一份毛泽东主席今天将接见的名单。”张维国道。
“你认为他们会混在被召见者里面?”
“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正常顺利地接近毛泽东主席。”
肖秘书长将情况报告给昊部长,吴部长很快拿来名单。
张维国仔细地审查,扫过一些中共中央的高级官员名单,除开文学家、记者和民主人士,眼光盯在“田守尧,军委,下午二时接见。”几个字上。
“田守尧是什么人?”张维国道。
“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他是五天前到达延安的。”吴部长道。
“首长,请查清他的来历。”
![]()
不久,参谋拿来田守尧的报到登记,上写他自三月上旬由华中出发,经渤海、翼东、平西进入晋西北,再由晋西北介绍进入边区。进入边区时晋西北有电报给军委报告消息。田守尧本人执有证件和华中局介绍信,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
张维国合上名单,久久没有作声。他的判断必须准确,不然会出大错。“首长,请向晋西北查证,是否真有田守尧旅长等人从那里路过。”
吴部长吩咐秘书照办。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下午一时三十分,晋西北仍没有回音。突然有参谋进门递给吴部长一份电报。吴部长看完,道:“据我们的特工人员密电,国民党军统最近策划了一个保密程度极高的行动,叫渤海计划。”
肖秘书长道:“详情如何?”
“没有说明,只有这个消息。”
“渤海计划?”张维国不断重复这四个字。心头猛然一亮,道:“首长,立即制止田守尧去见毛主席。”话音未落,参谋飞奔而入道:“首长,晋西北各方查证,新四军田守尧旅长没有经过那里。”
此时是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一时四十五分。就差十五分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