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叫阿玉,是一位大二的女生,她慢慢地走进咨询室,坐了下来。
“有什么事请尽量说出来,我很乐意帮助你的。”我用恳切的语气对她说。
阿玉开始了叙述。
“我从小性格内向,体质较弱。家中有一个姐姐在读大学期间患了心理障碍,没办法只好休学。父母为此而丧失了信心,整日为照顾姐姐而对我有所忽略。经济不堪重负,家庭失去了往日的和睦与幸福。”
“当时,我正读高三,因家中之事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曾经有一次无意中听到爸爸对妈妈说,自己也可能像姐姐那样成为心理障碍,从那以后,这个念头就无意有意地经常出现在自己的头脑中,难以摆脱掉。”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大学,希望借此在外读书来摆脱忧虑及紧张的家庭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内心压力。初次离开家到外求学,开始时生活自理遇到了一些困难,后来逐渐适应。但是和同学的关系难以做到真正的推心置腹。我害怕孤独,因此经常不开心,闷闷不乐。于是就认为自己会变成像姐姐那样的心理障碍,这种念头经常出现,自己感到很害怕。我经常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有时还会把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自己的行为对号入座,同时很害怕听到别人说涉及到心理问题方面的话。我很苦恼,想努力摆脱这个念头,您说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
“你很有勇气,今天终于说出了多年埋藏在心底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你所叙述的问题。”我用鼓励的语气说。
阿玉点点头,目光中隐隐约约含着些许的期待。
“我认为你的主要问题在于,心里非常担心自己也会出现像姐姐那样的结局。其实这根本没有必要。引发这种担心的诱因,就是你偶然的一次机会听到了父母的谈话。这在你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挫伤。但是,你想过没有,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你姐姐的障碍的确对你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心理打击。在这种心力交瘁的情境下,你父母所说的话,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无奈的发泄而已。你应更多地体谅父母当时的心情。毕竟他们没有当着你的面直接表达这种看法。”
“是不是当时我对父母的谈话过于在意了?”阿玉问道。
“是的。当时因你姐姐的问题,使得你感觉到整个家庭都失去了往日的温馨与幸福,对父母无暇顾及你的做法,在心中有一种不愉悦的体验,就像你刚才所说的那样,自己感到心理压力很大,直接影响了你的学习成绩的下降。在这种负面情绪体验占主要地位的背景下,人是很容易对别人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得过分的关注。这无意中在你的心灵深处给自己贴上了一个不适宜的标签,以至于在你的以后生活里,头脑中经常浮现这个观念。”
“进入大学后,这个念头仍然左右着你,驱使你去读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与资料。这本来或许是为了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自己试图努力消除这个负面观念,或许对理解姐姐的问题有些帮助,但适得其反,更加巩固与丰富了以前给自己贴的标签,甚至于对周围同学闲谈中涉及心理障碍的话题,也觉得和自己有关,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循环。”
“那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阿玉急切地问。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玉意识到自己并不知道姐姐得心理障碍的自身根源与背景,父母的谈话只是一种担心,这或许是他们长时间心里不痛快后的一种发泄的途径而已。
我同时建议她,努力扩大社交范围,主动地与同学交往,摆脱自我压抑与自我孤独的状态。放假回家后,和父母主动地沟通,多做一些家务事,来分担他们的忧愁。
“我觉得获益匪浅。我知道了我以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会按照您的建议努力去摆脱这层阴影。您相信我能做到吗?”
“我相信你完全有能力改变你自己,希望从此以后你有一个愉快的大学生活。”我用鼓励的语气说。
阿玉的眼神中流露出一股兴奋与自信。
不久之后,离开咨询室时,阿玉高兴地说:“我基本上已经不再出现那个想法了,这段时间过得很开心,和同学在一起我学到了许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