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这趟三天快闪上海,重要吗?答案是:比行程表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事情简单说清楚:25号一行五人上飞机,27号就匆匆回台,走的像走马灯。表面上是双城论坛、签几份商务备忘录、握握手、拍拍照,台面上的议题热闹,但台面下那道“看不见的墙”——九二共识——才是整个行程的隐形主角。
回顾来龙去脉,台北—上海双城论坛自2010年起几乎年年有,这次原本暑期办的被岛内两次罢免风波拖到九月底。国台办嘴上欢迎交流,但同时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当成入场券。民进党直接不理邀请,公开喊着“抗中保台”;国民党则像走钢丝,一边说要交流合作,一边得对内强调反对“一国两制”,走得小心又有点尴尬。
▶ 现场戏里戏外
蒋的节目单排得跟秒表似的:出席论坛、洽谈城市合作、签署备忘录、握手合影,再来个几句致辞——流程化得像机场安检。可镜头外更热闹:四个字“九二共识”成了照妖镜,谁站哪儿一看就明白。社交平台上各种声音都有:有人嘲讽“蒋家后代也要表态反对一国两制?”有人酸“拿着两岸红利却不敢谈未来?”这些话不等于官方立场,但足够暴露民众的期待和困惑。
政治上的算盘怎么打?蒋万安面对的不是城市合作的PPT,而是一道政治学考卷。岛内选民要务实、要利益;岛外舆论盯着言辞,生怕触及台独红线。有人称他是“政治精算师”,每步都看民调;也有人提醒,兩岸关系不是算术题,含糊其辞迟早会出问题。
如果把视角放宽一点,每一次握手和每段致辞都被拆成政治符号。交流确实有好处:经贸互补、民间来往带来实际利益。但如果交流永远停留在城市层面、只谈合作不碰核心政治议题,那就像一场排练精良的舞台剧——掌声落下,现实依旧。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思考:对话重要没错,但如果长期避开核心议题,交流能不能真正化解对立?你心里的那道“看不见的墙”是什么?欢迎在评论里说说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