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 CMB)是地球内部极其重要的区域。流体外核和固体下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地球的热量传输、地磁场变化以及深部动力学过程。但是,一直以来,科学家对于核幔边界是如何随时间演化的仍知之甚少。
在一项新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研究中,一个研究团队基于GRACE(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卫星的观测,发现大约20年前,在距离地表数千公里、靠近地核的物质,曾经历过一次神秘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可能源于核幔边界附近部分岩石结构的转变,使其密度增加。
这一发现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这类地质变化会改变地球的重力场。而GRACE卫星可以探测到这种变化。
探测重力的卫星
GRACE卫星于2002至2017年间绕地球运行,由两颗一前一后、相隔约220千米飞行的卫星构成。这个卫星系统能探测到小于每秒1微米的相对速度变化,通过监测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就可以推算重力。
(图/NASA)
当GRACE卫星飞过像高大山脉这样的巨大质量体时,前方的卫星会先感受到额外重力的作用并加速,从而稍微拉开与后方卫星的距离。这种细微变化可以被精确测量,并与重力的变化对应起来。利用GRACE卫星间距的变化,并结合其他观测模型,科学家可以监测地球表面水体的分布、冰盖的质量损失、海底压力的波动以及海平面的升降。
然而,GRACE的探测能力远不止于此。此前,地球物理学家Isabelle Panet就曾利用GRACE的探测数据,捕捉到大地震之前发生在数百千米深处的质量变化。这让她意识到,这对卫星或许能探测到更深的层次——深入到接近2900千米深处的核地幔边界。
2007年东大西洋的异常信号
于是,她与研究团队查阅了GRACE卫星在2003–2015 年间的数据,分析了地球重力场在时空上的变化,寻找大尺度的“瞬态(短期)重力变化”信号。
在这些数据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异常信号:在2007年1月左右,东大西洋出现了一个异常的南北方向的重力信号,这个信号在几个月到几年内发生了变化。
经过排查,他们发现这一信号无法仅用地表水体质量变化来解释。而是可能来自更深的地方,至少有一部分必须源自地幔最底部,即位于核幔边界处。
地幔深处的矿物变身假说
研究人员联想到,就在这种重力异常出现的同一时期,曾有科学家利用观测地球磁场变化的卫星,探测到2007年左右在同一区域发生的一些地磁扰动。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最新的重力异常信号,或许能与之前对磁场变化的观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解释。
在这种假设下,研究团队提出,这一信号可能与地幔底部的一种矿物变化有关:即那里的钙钛矿在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下发生了结构重排,转变为后钙钛矿相。这一转变又会反过来导致这一区域的岩石密度增大、质量增加。
随后,邻近岩石的位置发生了轻微移动,质量被重新分布。这种变化逐渐扩散,最终可能影响到核幔边界,使其形状在大约2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分米级”的起伏。核幔边界上哪怕出现如此细微的变化,也可能改变地核中的液体流动,并以奇异的磁场信号表现出来。
地球动力学的线索
这是一项利用卫星探测的重力和磁场数据,间接捕捉地幔深部动力学的研究。它的核心结论是,地球深处的质量重新分布,可能会在几年内引起可测量的重力和地磁变化。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各层之间的联系——从脆弱的地壳,到坚固的地幔,再到部分液态的地核。这些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关系到大地震的起源,也决定着地球如何维持磁场,从而抵御太阳风暴等外部威胁。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给出的解释仍然只是推测,还需要更多研究来加以验证。目前,研究人员在卫星数据中尚未发现除2007年以外的其他大规模重力异常。但他们计划持续监测 GRACE的后续卫星的数据,以便探寻地球深处是否还存在其他神秘的变化。
##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007-6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5GL116408
#图片来源:
封面图&首图:NAS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