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9月15日标志着中俄互免签证政策正式落地实施,两国公民在入境停留不超过30天的情况下无需申请签证即可通行,这项举措被视为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一步。
然而就在这一利好消息传出之际,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茹罗娃提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观点:她预测随着免签政策的推行,将有大批中国适婚男性前往俄罗斯寻找人生伴侣。
她的判断依据何在?这种现象是否会真实发生?
中俄互相免签
早在9月2日,我国外交部为促进中外人员流动便利化,宣布将对俄罗斯公民实行临时免签安排,有效期为一年,自2025年9月15日起至2026年9月14日止。
根据该政策,在此期间,俄罗斯民众若来华从事商务、旅游、探亲或文化交流等活动,只要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仅凭普通护照即可入境,无需额外办理签证手续。
或许是出于推动民间交流与友好互动的考量,俄总统普京于9月5日公开回应称,俄罗斯也将同步采取对等措施,对中国公民开放同等免签待遇。此举使得中俄之间的互免签证机制得以确立,进一步巩固了两国战略协作的民间基础。
如今,9月15日已顺利到来,免签通道如期开启,大量俄罗斯游客开始涌入中国各地,开启了跨境旅行的新热潮。
从黑龙江边境城市到内蒙古草原腹地,再到新疆伊犁河谷,都能看到俄罗斯游客的身影。为了更好地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东北多个口岸城市的商场、景区甚至街头小店纷纷推出贴心服务——广播系统播放俄语提示,菜单上加注俄文翻译,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出行体验。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人借此机会进入俄罗斯,有的是为了领略贝加尔湖的自然风光,有的则是前往远东地区开展商贸合作或短期务工。
正当两国人民沉浸在互联互通带来的喜悦之中时,茹罗娃却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预判:她认为,免签政策可能引发中国“婚恋大军”大规模赴俄寻偶的现象。
她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当前存在明显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适婚年龄段男性数量远超女性,导致部分男性面临择偶困难;而俄罗斯则相反,女性人口长期多于男性,尤其在大城市中,许多优秀女性难以觅得理想伴侣。
乍听之下,这一说法似乎带有夸张成分,但结合现实背景分析,其逻辑并非空穴来风。
天生互补的婚恋缺口
婚姻市场的本质是供需匹配,当我们将视角转向跨国婚恋领域,这一规律表现得尤为突出。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末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4.05亿人。
其中女性人口为6.86亿,男性则高达7.19亿,男女总数相差达3300万之巨。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足见失衡之严重。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25至35岁的核心适婚群体中,未婚男性数量达到惊人的1800万,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莫斯科市全部常住居民的两倍。
这部分人群普遍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一方面父母催婚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同龄人陆续成家立业,孤独感和焦虑感不断加剧。
再加上现代社会结婚成本居高不下——房产、车辆、彩礼等物质门槛层层叠加,让许多男性望而却步,婚恋难题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情况截然不同。早在2014年就有统计显示,该国女性比男性多出约一千万人,约49%的女性处于单身状态,渴望恋爱却难遇良缘。
即便进入2025年,这种性别结构差异依然显著,特别是在主要城市中,三十岁以上的单身女性比例居高不下,形成了典型的“求偶难”局面。
由此可见,中国的“男多女少”恰好可以弥补俄罗斯“女多男少”的结构性矛盾,若能实现有效对接,或将形成一种天然互补的跨国婚配趋势。因此,茹罗娃的担忧其实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洞察力。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跨国婚姻真的那么容易达成吗?
中国男性成“潜力股”
近年来,中俄之间的婚恋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相亲角,时常能看到手持征婚牌的俄罗斯女性身影。
她们站在街头举着写满条件的纸板,有人明确表示“不索要彩礼”,展现出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也有人强调自身优势,如擅长烹饪、愿意生育、性格温柔等,试图吸引潜在对象。
过去,一些俄罗斯女性可能对中国丈夫的生活方式存有偏见,担心婚后缺乏浪漫氛围,但随着时间推移,她们对中国男性的看法正在悄然转变。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女性开始将中国男性视为理想的婚恋选择,原因十分现实:本国部分男性存在酗酒、家庭责任感薄弱、大男子主义等问题,而中国男性普遍表现出踏实稳重、顾家负责、乐于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的特点。
这些品质恰恰契合了俄罗斯女性对理想伴侣的核心期待。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根据俄罗斯最大婚恋平台Mamba在去年的调查结果,在25至30岁的适婚女性中,高达42%的人表示愿意与中国男性建立恋爱关系。
对于中国男性而言,俄罗斯女性提出的“零彩礼”要求无疑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她们更注重情感联结与日常相处质量,这种务实态度赢得了众多中国男性的青睐。
双方正呈现出明显的“双向奔赴”态势。以黑河市民政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为例,2024年中俄跨国婚姻登记数量达到217对,相较2023年增长了2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要知道,此前大多数俄罗斯女性更倾向于与欧洲国家男性交往,因为那时俄罗斯经济相对强势,且与西方关系密切。而如今形势已然逆转。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与欧美国家关系急剧恶化,外交孤立加深,而中国则自2008年奥运会后持续崛起,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制造业体系全球领先,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男性的正面形象被进一步放大,吸引了越来越多俄罗斯女性的关注。现实中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经营中餐馆的老王,就娶了一位名叫卡佳的俄罗斯姑娘。
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激发了许多俄罗斯女孩前往中国寻找幸福的愿望。尽管憧憬美好,但真正实现跨国结合仍需克服重重障碍。
这里所说的“成本”并非金钱意义上的支出,而是指语言沟通、文化习惯乃至政治认知等方面的深层差异。例如,俄罗斯人偏好冷食与简洁饮食,中国人讲究热菜与丰盛餐桌;遇到情感矛盾时,因语言不通往往难以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此外还有更为实际的家庭议题:双方父母的养老安排如何协调?未来子女接受哪种教育体系?国籍归属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每一对跨国夫妻必须面对的现实考验。
只有当这些结构性难题逐步得到解决,中俄之间的跨国婚恋才能真正走向常态化与规模化。
因此,茹罗娃的预测并非无端臆测,而是基于人口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所作出的一种合理推演。当然,要让这一趋势真正成为普遍现象,还需跨越语言、文化、制度等多重壁垒。
至于未来中俄婚恋潮流将如何演变,目前尚难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免签政策的深入实施,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将更加频繁,情感纽带也将愈发紧密。
参考资料:今日俄罗斯RT 2025-09-16【#俄杜马议员预测俄中免签或引发中国“择偶大军"涌入俄罗斯#】光明网2025-09-16中俄免签生效首日 俄罗斯游客的最爱目的地有哪些?六安新周报2024-09-15北京相亲角外国美女征婚,月入5万还不要彩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