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煮海为盐到点“卤”成金:寿光市羊口镇书写千年盐业新传奇

0
分享至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8日讯寿光市羊口镇是海盐的发祥地,是“盐圣”夙沙氏故里,全国海盐的生产制造基地,也是卤水制盐技艺国家级非遗传习基地、盐业历史文化特色城镇,始终引领先进制盐工艺的发展方向和盐业历史文化的前进方向。

《尚书·禹贡》记载:海滨广泻,厥田斥卤,厥贡盐絺。书中所载之地,便是如今山东省寿光市——中国海盐之都。而寿光市的盐业历程,皆从羊口镇开始起源、发展与壮大。


早在公元前26世纪,在寿光沿海一带就有夙沙氏首创煮海为盐,开中国制盐之先河。夙沙氏被尊为盐宗。

寿光境内保存有多处商周盐业遗址群,其中,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是国内最大的盐业遗址群,被列入“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春秋时期,管仲相齐,首创官山府海、盐铁专卖之策,齐国依靠羊口及其周边地区的盐业,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寿光县,设盐官,司盐事。

2020年5月,在寿光市羊口镇侯辛庄村东北约500米处,随着考古工作人员的勘探、挖掘,一处唐宋时期盐业遗存逐渐显露地表,再现唐宋时期工人制盐景象。


元朝初年,元世祖在山东设立盐场19处,其中之一的官台场,位于今羊口镇官台村,设司令司、司丞,有盐工400多人,年产盐22000余引,折合880万斤。

至明代,制盐方法仍是“取卤熬盐”,朝廷在官台场设立盐课大使、副大使主管盐务。


而制盐方式的改变,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煎盐变更为滩池晒盐。

1895年,清政府开始在羊角沟(今羊口镇)广辟盐场,发展到清光绪时,盐务改归巡抚监管,下设“盐课司”。

抗日战争期间,盐场在1939年被日伪军侵占,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军民和广大盐民开展了反侵略掠夺反封锁禁运的斗争,封锁日伪军运盐,并多次深入敌占区组织抢盐,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大海是那段血火交织岁月的见证者。

新中国成立后,海盐生产被纳入新中国重点发展计划。1956年,羊口盐业作为国家重要战备物资,成立了羊角沟盐业合作社,实现了向集体规模经济的根本转变。1959年,一支拥有坚定信仰的队伍奔赴寿光,用独轮车、铁锨、大筐等简陋工具,靠手推肩挑,搬运土方,三年建成51副盐滩及配套生活设施,捞取头耙原盐2000吨。这就是山东菜央子盐场有限公司的前身,如今,这里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1982年,羊口的各大盐场原盐中氯化钠含量由1980年的93.8%提高到95.9%,原盐品质逐年提升。

截至1984年,羊口境内共有优质盐田面积247636公亩,形成菜央子、卫东、羊角沟镇盐场与一联营、二联营等多家大中型盐场。

盐业的发展,带动了盐化工快速发展,持续不断的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延伸,让一粒盐衍生出了大产业。位于羊口镇的默夙集团就是延伸盐产业的典型企业之一。该企业聚焦海洋健康产业,专门成立子公司夙沙高科对传统卤水制盐技艺进行传承创新,集成开发了国内唯一的工厂化水盐联产技术,对浓海水中的各种海洋元素进行高值化的产品开发。


近年来,寿光市羊口镇开发了水盐联产、一卤多用、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形成了集钠基新能源、卤源中间体、防火安全材料、环保治理、海洋健康产品等于一体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

闪电新闻记者 崔冬梅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闪电新闻 incentive-icons
闪电新闻
山东广播电视台资讯首发平台
274036文章数 2368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