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的冰雹,你被砸到了吗?
上个周末,北京多地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少地方还落下了鸡蛋大小的冰雹,但这,还只是天气大戏的“前奏”。
本周,真正的“主角”登场——两轮强降雨接连影响华西至黄淮地区,同时,下半年首场大范围冷空气也要来了!北方有望全面入秋,南方高温终于缓解……天气格局,即将大变!
为什么今年华北雨这么多?还下冰雹?
先说刚过去的北京强对流。你是不是也纳闷:都9月了,怎么还下冰雹?
主要是因为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还赖着不走,导致暖湿气流特别强,水汽呼呼往北送;而高空又有冷空气,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再加上对流云团增强,变成了“超级单体风暴”,所以——冰雹、大风、短时强降雨,齐齐上阵。
事实上,整个夏天,华北的雨就没停过:今年是1961年以来雨季开始最早、时间最长、总雨量最多的一年。都是因为副高偏北+冷空气频繁,雨都下在了华北。
暴雨接力登场:四川、陕西警惕极端降雨。
如果说冷空气带来的是“凉”,那华西和黄淮地区,将迎来“湿”。
本周,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将经历两轮强降雨“无缝衔接”。第一轮从15日持续到17日,第二轮从18日延续到21日,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两轮雨有什么不同?
第一轮降雨,特点是“猛”。
对流性强,局地最大小时雨量可达40~60毫米,相当于“天上倒水”,还可能伴随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种雨来得快、雨强大,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第二轮降雨,则是“持久战”。
以稳定性降水为主,雨势虽然不如第一轮猛,但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更大。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陕西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总降雨量可能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
更危险的是,四川、陕西交界地区降雨具有极端性。这一带几乎天天有雨,且“夜雨”特征明显——晚上雨更大,白天稍微停歇。累计雨量可能超过250毫米,相当于一个月的雨量集中下完。
北方降温凶猛:冷空气来了,秋天真的要到了。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冷空气到底有多强?
这股冷空气,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气象上叫它“大范围冷空气过程”,意思就是——不是局部降温,而是全国大部地区都要被波及。
它从15日开始发力,先影响北方,然后逐步南下。
今明两天,北方是降温的“主战场”。
在冷空气和降雨的双重打压下,北方多地气温将创下今年下半年新低。像西安、银川、郑州这些城市,可能会迎来下半年首次全天温度不足20℃的天气;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地,最低气温将跌破15℃,部分地区甚至不足10℃。
更夸张的是,内蒙古图里河、黑龙江漠河这些地方,最低气温可能直接降到0℃左右,接近冰点。虽然不至于下雪,但早晚出门,已经能感受到“透心凉”的秋意了。
这场冷空气的威力,还体现在它推动了夏季风的撤退。
气象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假相当位温”(θse),通常以340K为夏季风的前沿标志。现在,这个前沿已经从长城附近南撤到长江一带,意味着北方即将全面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
换句话说,本周后半段,北方大部分地区将正式告别夏天。
等17号以后,阴雨减少,露水增多,华北、东北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蓝天白云,凉风习习,这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
南方高温暂歇:秋老虎被“打趴”,凉意终于来了。
那南方呢?是不是还要继续“蒸桑拿”?别急,好消息是——秋老虎要暂时退场了。
虽然冷空气到南方时已经“疲软”,无法让江南、华南直接入秋,但它足够把持续霸榜的高温“按在地上摩擦”。
预计从18日开始,江南、华南的高温天气将陆续结束。像杭州,最高气温将降到30℃以下,告别“高温日”;南昌、福州这些“高温大户”,也将迎来久违的凉爽。
更舒服的是,夜间气温也会明显下降。江南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25℃以下,晚上睡觉终于不用再开空调了。
不过,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南方的高温还在“最后疯狂”。
南昌今年高温日数已经累计66天,刷新历史纪录;福州9月高温日数也达到14天,创下9月新高。所以,南方的朋友在防暑降温上,还得再坚持几天。
最后总结几个重点:
华西-黄淮地区本周两轮降雨,四川、陕西交界一带有极端降雨风险,需持续防范地质灾害;北方冷空气来袭,气温大幅下降,全面入秋,记得翻出秋装;南方周初高温仍强,周末明显缓解,再忍一下,凉爽就在眼前;华北东北17–18日天气转好,有望迎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