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海洋大学,你会想到什么?是历史悠久的六二楼,还是气势磅礴的“东方红 3”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在浩瀚的海洋类专业领域中,中国海洋大学的顶尖实力可是毋庸置疑的。但于多数人而言,它首先是水产养殖领域的“标杆级存在”。无论是推动“蓝色粮仓”建设,还是引领或主要参与海水养殖业的“五次浪潮”,中国海洋大学一直在我国水产养殖领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中国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学专业。
在校友会2025中国海洋大学专业排名中,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名字赫然在前,位居全国第一,荣获2025中国七星级专业,彰显了“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中国顶尖专业”的水平。
而如此强势的专业实力,其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顶尖的师资与教研实力上。以麦康森院士领衔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教师团队,不仅连续四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更有团队负责人麦康森院士牵头成立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和教育部首批“水产养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将持续引领水产专业教育改革贯彻到底。
教学成果更是亮眼,该教师团队有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还主编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28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更斩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与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这不仅意味着该教师团队的课程与教材建设质量处于顶尖水平,是本专业乃至全国同类课程的标杆,也是直接影响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基准。更意味着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性与行动力,主动聚焦水产养殖等专业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且其改革方向、研究价值获得了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是推动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
除此之外,中国海洋大学还有完善的实践与成长平台。该校获批的13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意味着学生能从本科阶段就深入产业一线,参与真实科研项目,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该校博士张彦浩曾组织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前往山东省威海市鳗草科技小院进行社会实践,积极寻求海草床生态修复融合发展和固碳增汇模式等新技术和新模式。
该校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培养模式,正是新农科背景下产业急需的人才培养路径,能让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具备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
在这群“领军人物”的带领下,科研与产业的衔接更加紧密,也让该专业极具竞争力。团队始终瞄准“四个面向”,主攻水产种质创新、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模式等关键难题,构建起覆盖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精准营养数据库。
这些成果并非停留在实验室,而是真正落地赋能产业,应用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海水鱼配合饲料,累计推广量超400万吨,还荣获15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更是行业重量级荣誉。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麦康森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向考察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相关成果获得高度肯定,这无疑是对团队科研实力的最高认可。
从教学改革到科研突破,从人才培育到产业赋能,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用实打实的成果证明了其行业地位。对于有志于深耕“蓝色粮仓”建设、投身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事业的考生来说,这里无疑是成长成才的优质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