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原本很多球迷以为,中超BIG3在新赛季的亚冠赛场上,面对日韩球队至少能拼下一两场胜利,哪怕输,也得输得有骨气、输得体面。
毕竟这几年来,中国足球确实需要在国际赛场上证明一下自己。
结果呢?一场梦醒——上海申花1-2被江原FC逆转,成都蓉城1-2在读秒被蔚山HD绝杀,上海海港更是在主场0-3惨败给神户胜利船。
三场比赛加起来,就像被日韩球队当成了练兵场,中超2比7的总比分,让人脸上火辣辣的。
这个夜晚,不只是比分上的失利,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们和日韩之间的差距,不是靠一场热血就能抹平的……
中超三强的集体轮换
其实这三场失利,并不是简单的“技不如人”这么单纯。
在阵容安排上一看,就能发现一个共同点——轮换。而且是真的大轮换。
申花的轮换幅度可以说是三队最大的,只让特谢拉一个外援首发,马纳法、阿马杜、李可、蒋圣龙这帮绝对主力干脆都没随队去韩国。
换句话说,这支申花明显是有取舍:中超积分榜上,他们要在本周末和成都蓉城上演争冠天王山,联赛优先的意图写在脸上。
海港在主场面对神户胜利船,看似更有机会,可阵容表一出来,球迷心里都凉了半截。
明天、傅欢、李圣龙、魏震、陈威这些平时联赛里轮换的或者替补的球员全进了首发,而奥斯卡没在,莱昂纳多没在,甚至连颜骏凌都坐在替补席上。
从这个角度看,海港对亚冠的投入显然也不是百分百。
说到成都蓉城,他们是三队里对亚冠最重视的,基本派的是全主力阵容去韩国踢蔚山。
可是比赛到了下半场,他们1-0领先的情况下,主帅徐正源连续撤下费利佩、罗慕洛、莱切特这些核心外援——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着留力打一场三天后的关键联赛。
结果,就是对手的体能在后段还很充沛,我们的防线在最后阶段崩盘,被绝杀还多吃一张红牌。
也就是说,这一轮的中超BIG3,其实在出发前就已经做了战略选择:他们三家都处于中超积分榜前三甲,联赛冠军争夺到了白热化阶段,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为亚冠拼到筋疲力尽。
只是,这一个个“留力”的决定,换来的不只是战术上的损失,更是气势上的崩塌。
惨败背后的真实差距
表面的原因大家都看到了——赛程冲突、争冠焦灼,让俱乐部不得不在亚冠和中超之间做选择。
本周末联赛安排得很巧,申花对蓉城,海港客场打国安,这三场直接关系到冠军走势。这也是为什么三队没有全力倾向亚冠。
但真正刺痛人的,是更深层的——实力差距。过去几年,随着奥斯卡、保利尼奥、巴尔加斯等高水平外援离开,中超外援质量下降得厉害。
这会带来两个非常直接的后果:第一,外援个人能力不再是碾压型;第二,本土球员的短板更容易被看得一清二楚。
日韩球队的主力外援水平,与我们现在请到的外援差不多。
但日韩国内球员的基本功、对抗能力、战术执行力,整体明显比我们高一截。这意味着,一旦外援差不多,差距全压在本土球员身上。
而这几年我们本土中坚力量的成长缓慢,青训断档严重,导致在亚冠的舞台上根本打不出强队气质。
这种落差感,很像两个月前东亚杯,国足被日韩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是国家队级的差距,这一次是俱乐部级的复制。
再把镜头拉大一点看,日韩在参加亚冠时的准备也值得我们学。
他们会根据赛程主动调整联赛,比如神户胜利船的联赛在亚冠前提前进行,下一场还能推迟,确保球员休息充分。
反观中超,三队在双线作战的夹缝中硬撑,既要打国内争冠战,还要飞去亚洲各地拼亚冠,疲劳和心态可想而知。
从技术统计看,这一轮中超三队的控球率、传球次数、有效进攻次数全线落后。
申花和蓉城面对韩国队时控球率都不高,海港更是被神户压着打满全场。这样的差距,用“不在一个水平线”来形容并不夸张。
而这一切告诉我们,问题不仅仅在赛程和外援,背后是整个中国足球体系积累多年的短板。
青训的断层、联赛质量的下滑、战术水平的停滞,叠加上对国际大赛的不重视,让亚冠这块昔日的荣誉之地,成了照妖镜。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客户端:《三队三战皆负 中超亚冠精英联赛遭遇开门黑》2025年9月17日
直播吧:《津媒:在减少亚冠参赛名额的背景下,中超球队的态度令人失望》2025年9月18日
清瞳视角:《话题|中超“Big3”亚冠皆负 与日、韩足球差距拉大》2025年9月1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