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刺梨基地瞬间热闹起来——果农们挎着篮子穿梭林间,手指飞快地摘着黄灿灿的刺梨果,争当“采摘能手”;另一边,一枚枚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的刺梨被摆在桌上,评委们凑近仔细端详,认真评选出今年的“刺梨果王”。
“刺梨采摘鲜果采摘能手”比赛现场。
这是9月17日在贵州省龙里县举行的“刺梨金秋・乐享丰收”2025年刺梨节暨首届刺梨臻品品鉴交流活动现场。这场欢乐热烈的采摘比拼,一开场就把丰收的氛围拉满。活动中,果农们比速度、比效率,篮子很快就被沉甸甸的刺梨装满;果王评比环节,评委们从果实大小、色泽、饱满度等方面一一打分。经过公平公正的评比,现场评出“果王”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刺梨采摘比拼金手奖1名、银手奖3名、铜手奖5名。
“刺梨采摘鲜果采摘能手”称重现场。
“太开心了!我们五人一组,五分钟就摘了93.8斤,这已经是我第三年拿金手奖了,明年还要接着冲第一!”拿到采摘金手奖的罗达燕笑得合不拢嘴。而“果王”金奖得主罗会林也难掩激动:“真没想到能得金奖!我们种了八九十亩刺梨,都是生态管理,除草、修枝、施肥一点不含糊,欢迎大家来龙里吃刺梨!”
“刺梨果王”比拼现场。
除了热闹的比拼,刺梨产品品鉴环节也让人眼前一亮。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尝了果汁、果脯等各类刺梨产品,连连称赞龙里刺梨的好品质和加工工艺。
“刺梨果王”一等奖。
近年来,龙里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刺梨产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先后荣获中国刺梨之乡、中国刺梨名县等称号。下一步,龙里将立足建设环贵阳特色产业县、避暑旅居康养新地标的目标定位,通过拓展“刺梨+旅游、刺梨+康养、刺梨+中医药”等新业态,推进农文旅体商康“六位一体”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刺梨康养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为刺梨鲜果采摘能手颁奖。
贵州大学首批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刺梨学会理事长樊卫国表示,龙里刺梨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离不开多方的支持与努力。龙里在刺梨加工坊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省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贵州省刺梨学会将继续在品种改良、产品研发、工艺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龙里刺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刺梨“果王”领奖。
现场,杨小生对刺梨作科普;企业家代表围绕刺梨市场营销、刺梨加工及产品研发作交流发言;刺梨种植大户、刺梨企业代表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原料(刺梨)基地作行动宣言。
长势喜人的刺梨。
据悉,截至目前,龙里刺梨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刺梨综合年产值达3.5亿元以上,带动群众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通过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引领,从恒力源第一条标准化生产线落地,龙里刺梨41户小微企业迅速崛起,开发果脯、果汁等产品70余种。“龙里刺梨”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奇昂公司“群康益”和金银花刺梨饮获第105届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区)银奖。刺梨已从山间“野果”变成致富“金果”,从“无名果”变成“金名片”。下一步,龙里也将持续深化粤黔协作,通过标准化提质,集群化强链,拓渠道、塑IP、融文旅,不断推动“小果子”向“大产业”跨越式发展,持续擦亮“中国刺梨之乡”金字招牌。
游客在刺梨基地拍照打卡。
此次活动由贵州省刺梨学会主办,贵州省林业局、黔南州人民政府、龙里县人民政府、中国经济林协会刺梨分会指导。(文/陶陶 图/龙里县融媒体中心)
活动现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