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湘江之畔,一场“尖子生”的高端对话

0
分享至



湖南湘江新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金秋九月,湘江之畔,“国家队”集结。

9月16日,第十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如约而至,这不是普通会议,而是一场“尖子生”的高端对话——19个国家级新区与9大战略功能平台的代表共聚湖南湘江新区。



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湖南湘江新区组织召开第十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

大会启新篇——国家队的时代使命

2024年,19个国家级新区以全国2.5‰左右的面积,创造了全国5%的经济总量。

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区域发展的“排头兵”。

从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算起,国家级新区已走过33年,虽然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发展规模有所差异,但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内陆,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南部开放前沿,19个新区犹如战略性棋子,布局在东中西不同区域,共同构成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一盘大棋。

可以说,这样一场大会,是“国家队”间的交流合作,是“尖子生”们的分享探讨,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困难问题、加强协同合作,以全新姿态肩负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与会代表实地调研湖南湘江新区建设发展情况。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合作是另一大主题。促海洋强国建设、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中部崛起等主题成为合作锚点……“兄弟”新区探索齐头并进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携手共为的最大同心圆。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更加剧烈,而中国正用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

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这群探路者和先行者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海浦东新区2024年达成5个万亿级指标,河北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达9800亿元,南京江北新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达6%,哈尔滨新区2024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4%,江西赣江新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64家,实现营收367亿元……19个国家级新区和9个国家区域战略功能平台拿出“十八般武艺”,呈现出亮点纷呈的发展成果。

湘江十年路——一份可感可知的答卷

从2015到2025,作为“东道主”的湖南湘江新区,恰逢批复成立第十年,也总结出自己的“作战经验”。

从“三区一高地”发展战略,到当好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一面旗帜,湖南湘江新区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用加快建设“四个新区”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细细梳理,四个新区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

高端产业新区的核心是“筑根基”,关注的是经济的“体格”和“体量”,强调产业的集聚度、先进性和竞争力。



湖南湘江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先后迈进千亿级。

新区通过打造“2+4+N”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创新竞争力居国家级新区前列,形成坚实的经济基础,确保发展有“硬核”支撑。

前沿创新新区的核心是“蓄能量”,关注的是经济的“潜力”和“续航力”,强调通过原始创新、技术突破来抢占未来制高点。



湘江科学城加速建设。

新区直属片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9.5%,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1000家,唱响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湘江科学城“双城记”,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为发展蓄势充能。

开放活力新区的核心是“增动能”,关注的是发展的“氛围”和“机制”,强调通过开放的姿态、包容的文化和高效的制度汇聚动能。



虞公港、长沙(湘阴)临港产业开发区等地开发建设将对外开放阵地直接推进到长江一线。

通过实施“三区合一”,新区打破壁垒,释放出“1+1+1>3”的聚合效应。新区企业朋友圈遍及100多个国家(地区),全球人才、资本和信息纷纷流入,让新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

一流品质新区核心是“提内涵”,关注的是发展的“温度”和“质感”,让更多发展成果可感可及,能够吸引人、留住人。

新区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0个,每年净流入人口近10万人,“岳麓山下好读书”“岳麓山下好创业”等品牌深入人心。



后湖湖畔音乐会。

GDP是十年前的3倍,以全省5‰的土地贡献9.2%的经济总量……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已足够有冲击力,然而数字符号却并不如身临其境感受那蓬勃的脉动。

这些诉诸于文字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其具象的:

是园区林立,高新技术企业如春笋般涌现;

是实验室里闪烁着微光,创业者们在咖啡香中碰撞思想;

是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生态公园里鹭鸟翩跹;

是大学城里青春飞扬,街头巷尾笑语盈盈,古今中外在此和谐共生。



湘江十年路,新区的概念和意义在人民心中越来越清晰。

十年间,湖南湘江新区的概念和意义在人民心中越来越清晰,这或许是“四个新区”建设的真正含义,也是国家级新区交出的一份可感可知的“时代答卷”。

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倏忽一瞬,于一片热土却足以书写沧海桑田的壮阔诗篇。

然而,登高望远,航程从未风平浪静。当中央与省市的殷殷期望化为对新区更高标准的要求,绝非仅仅是外部指标的简单提升,它实质上是对新区发展“质性”飞跃的深切呼唤。

它必定要求新区:

“体魄”更强健,产业结构更具韧性与先进性。

“血液”更鲜活,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的浓度更高。

“灵魂”更卓越,治理体系与营商环境更具国际竞争力。

潮头再相会——超越竞争的共同体智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场恰逢其时的经验交流会,打开了眼界,也打开了思路,一些国家级新区在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开放合作、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实际例子。

他们不仅是区域的竞争者,更是国家战略的执行者、现代化路径的探索者。



兰州新区栖霞湖的璀璨夜景。

浦东新区在制度型开放、首创性改革和高效政务服务中走在前列;滨海新区“北京研发、滨海转化”的创新协同模式具有借鉴意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模式特色鲜明;南沙新区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方面探索出的丰富经验引人深思。

除了上述“有形”的做法,一些“无形”的经验同样值得关注。

强烈的“新区意识”与使命感:国家级新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需要有“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锐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

保持战略定力,做长期主义者:产业培育和制度创新往往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要保持政策连贯性,避免频繁切换赛道,才能积累起真正的竞争优势。

“用户导向”的思维:将企业和居民的体验作为衡量一切政策效果的最终标准,无论是营商环境优化还是城市功能提升,都要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

如今的三湘大地,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不断奋进,想要做的,不是追随浪潮,而是创造浪潮。



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

十年,不过历史一瞬,却足以让一片土地崛起为时代标杆。

当一个国家决定向前奔跑时,总会先让一部分土地学会飞翔。

国家级新区,正是那对最先展开的翅膀。

浪潮已至,谁立于潮头?

答案,早已写在这片土地下一个十年的晨光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网长沙站 incentive-icons
红网长沙站
时事热点 网红长沙
19839文章数 23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