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9月17日,《731》在哈尔滨正式开启全球首映,
现场气氛肃穆凝重,许多观众久久不愿起身离场,
导演赵林山更是情绪失控,泪水滑落脸颊,难以自持。
国人从未遗忘那段血泪交织的过往,
观影结束后纷纷表达内心震撼与哀思,
影片未正式公映便已引爆市场预期,预售成绩刷新历史峰值!
一、泪洒现场
9月17日,战争题材巨制《731》于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次公开放映。银幕落幕,灯光亮起,导演赵林山走上台前,声音颤抖,几度哽咽。他动情地说道:
“这场首映必须发生在哈尔滨,这是对埋葬在这片黑土地上千千万万亡灵最庄重的告慰!”
本片以侵华战争期间臭名昭著的日本第七三一部队为核心叙事背景,通过一位普通百姓的命运轨迹,揭开那段被刻意掩埋的黑暗岁月。日军不仅携武器侵占东北,更在此建立秘密基地,实施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不只是影像呈现,更是对人类良知的拷问,对民族记忆的唤醒。
截至目前,该片首日预售票房已高达1.36亿元,业内普遍预测最终总票房有望突破13亿大关。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影响力正迅速向海外扩散。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上映消息后,大量日本网民留言呼吁本国引进此片,希望更多同胞能直面这段被长期遮蔽的历史。
这一反响令人深思。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治势力始终试图淡化甚至否认侵略罪行,中小学教科书中关于侵华战争的内容往往轻描淡写,731部队的存在及其暴行几乎完全缺席。战败前夕,日军系统性销毁了大量实验设备与档案资料,并严令相关人员终身保密,企图让这些反人类行径彻底湮灭于时间长河。
然而,真相从不会永远沉睡。94岁的原731部队成员清水英男晚年选择站出来,公开身份并持续进行忏悔演讲;2025年3月,一名日本国会议员意外披露了一份尘封多年的内部文件,详细记录了人体实验的操作流程。越来越多的第一手证据和幸存者证词接连浮现,铁证如山,再也无法被掩盖。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更有责任将真实的历史传递给全世界。电影《731》或许正是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马来西亚以及多个欧洲国家均已确认将引进该片,计划在本地院线上映。
在首映礼后的交流环节中,赵林山面对观众坦言:
“今天我太激动了,眼泪根本止不住。当‘731’三个字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我知道,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件必须完成的事。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逝者的交代。”
这一刻,影院不再是普通的放映空间,而成为一座无声的审判庭,每一位观众都是见证者与裁决者。字幕缓缓升起,掌声经久不息,银幕逐渐被暗红浸染,仿佛鲜血渗透时空。现场抽泣声此起彼伏,人们神情肃然,无人急于离去。那一刻,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扑面而来的沉重现实。
二、创作细节
这部作品从立项到最终呈现,耗时近十年之久。导演赵林山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前期调研,走访遗址、查阅文献、采访专家,只为最大程度还原那段被扭曲与抹除的真实。
影片由赵林山亲自执导,张和平担任总策划,剧本则出自被誉为“中国第一编剧”的刘恒之手。他曾执笔《菊豆》《红玫瑰白玫瑰》《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经典之作,此次再度出手,为《731》注入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历史厚度。
《731》聚焦抗战胜利前夕,揭露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设立的秘密研究机构——第七三一部队。他们打着“防疫检查”“健康普查可获自由”的幌子,诱骗无辜民众进入所谓“特设监狱”,实则进行毫无人性的活体试验。
为了挽回战场颓势,日军早已丧失基本人性。自1940年至1945年间,至少有三千余名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地的平民与战俘死于这些非人实验之中。他们在档案中被称为“圆木”(logs),名字被编号取代,尊严被彻底践踏,生命沦为实验工具。
这不是《黑太阳731》的复刻或翻拍,它拒绝猎奇化处理,摒弃感官刺激,唯一使命就是还原事实。拍摄全程选址于真实战争遗迹,诸多场景直接参照“731罪证陈列馆”内的实物与布局精心复原。
例如“野外实验”桥段,《黑太阳731》仅简单描绘人物被绑于木桩之上,而《731》则更为严谨:每位受试者前方设有防护钢板,四肢被粗绳牢牢固定,身体完全无法动弹。这种设定不仅增强视觉真实感,也更贴近历史操作逻辑。
片中包含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尸体成批送入焚尸炉、遇难者遭斧头肢解、血液被抽干、内脏堆积如山……但这些镜头并非博取眼球,全部基于历史档案、幸存者口述及实物证据严格还原。每一帧影像,都是对过去的追溯,也是对谎言的清算。
出品方已在宣传物料中标注明确提示:“未满18岁谨慎观看”。事实上,这样的尺度早在预料之中,因为真实历史远比电影更加残酷。银幕所展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亲身经历的,是一场无法言说的炼狱噩梦。
演员李乃文在首映现场留下一句令人心碎的话语:
“我相信,所有在731部队中失去生命的同胞,都会被永远铭记。他们不是编号,他们有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是的,他们曾是有血有肉、有家有亲的生命个体,不该被简化为冰冷的数据。
电影结尾,主创团队以特殊方式向遇难者致以最高敬意——片尾字幕滚动播放3513位实名登记的受害者姓名。这份名单不是简单的文字排列,而是一座无形的纪念碑,提醒世人:有些真相不容篡改,有些记忆必须代代相传!
三、首波口碑
在《731》正式公映前夕,一则相关话题悄然登上热搜榜首,深深刺痛亿万网友的心弦:原来我们熟知的“人体含水量约为78%”这一科学常识,竟源自731部队进行的“干燥实验”。他们将活人置于高温密闭舱内持续烘烤,直至完全脱水后称重计算得出此数据……
那些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科学结论”,背后竟浸透着无数同胞的痛苦与死亡。尽管影片定档于9月18日,夹在暑期余热与国庆大片之间,看似档期不利,但《731》却逆势崛起,未映先热,接连打破多项纪录。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该片“想看”人数已达452.2万人次,超越《唐人街探案3》创下的446万纪录,登顶中国影史“想看”榜首位;预售票房达1.08亿元,首日排片量高达21.7万场,创下春节档以来单日排片最高规模。
哈尔滨首映现场,长达125分钟的观影过程鸦雀无声,无人交谈,无人退场。影片结束,灯光渐亮,许多人仍静坐不动,有人默默擦拭泪水,有人低头沉思,更多人凝视着片尾缓慢滚动的遇难者名单——那不是字符,而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民族伤痛。
一位“80后”观众观影后感慨万千: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看抗战剧长大,但从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真实、如此赤裸地展现历史的狰狞面目。没有人有权忘记那三千多名受害者的名字,每一个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些历史,哪怕只是一粒尘埃,也不该丢失!”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推出《731》,意义非凡。它不仅向全球揭露了731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也让全体国人再次坚定信念: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的今天,《731》在全球多地同步上映,它的价值早已超越电影本身,成为一次跨越时空的集体警醒。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成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铭记——铭记罪恶,也铭记光明如何从黑暗中艰难诞生。
这段黑暗岁月与沉重记忆,
不仅是中华民族心中一道深刻的伤痕,
也是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悲剧篇章。
愿我们不忘过去,珍视当下,
祈愿爱与和平永存人间。
对于这部影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信息来源:
1.红星新闻:《731》破影史纪录,单日场次破25.8万场,超越《哪吒2》!
2.极目新闻:第一天就破亿!导演观众哭做一团,网友:必须支持
3.中国新闻网:电影《731》全球首映式在哈尔滨举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