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为了儿子上学,我一家三口从村里搬迁到翼城县城,此后到儿子高中毕业,十二年间,我搬了八次家。
首次搬家,是在二完小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那是一栋两层的南楼,我在楼上其中一间。从村里拉来两张单人床、两张单人沙发、一张写字台、一个衣柜、一个脸盆架、一张小折叠桌和几个小板凳。在西平房顶上搭了间简易油毡房作厨房。这期间,我找了份卖服装的工作,也算在县城落脚啦。
第二次搬家是在半年后,在老解放街南找了个老院子里的西平房,平房是一间半。把家具拉过来,两张单人床换成了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单人床,小厨房也拆过来,重搭在平房边。平房通风差,冬天墙上一层水汽,被褥潮湿,总也晒不干。房后是垃圾成堆的河滩(大概就是现在九龙公园的位置),即使冬天,也能闻到阵阵臭味,住了三个月,我毅然搬了出来。
第三次搬家,住小平房的时候,刚好听说之前住过的那片有两间带厨房的房子出租,我立刻租了下来。这是一处冬暖夏凉的老房子,很舒服。这期间,我还是在服装店打工,早出晚归,日子忙碌且平淡。
第四次搬家,好景不长,房东自己要搬回来住,我只能又开始找房。在老十字路口东南,租了一家新盖的北房其中的两间,墙是水泥墙,地面是水泥地面。那时正赶上非典,不让出门,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家用消毒液把所有被褥拆洗了一遍。这期间我在广告公司,跑过印刷彩页的活,帮一家牛奶厂做过宣传推广。
第五次搬家,疫情过后,房东想整体装修房子,我便找房子搬家,这次搬到二厂家属区南楼二层,住了没多久,很快在朋友帮衬下,我在步行街租了一间门面房卖女装。
第六次搬家,步行街的房子是独立的上下两层,楼下营业,楼上住人,楼下有个小门通向楼梯间,角落还带个厕所,很方便。我可以一边看店一边做家务,晚上营业时间也自由,可长可短。这期间的故事太多了,儿子上了初中、店里生意不错、开始添了电脑、手机。记得有次两个男顾客进店,说要给女朋友买件衣服,说体型和我差不多,让我帮着试穿,我试完衣服,他们说再逛逛吧就走了,我发现我的第一部小灵通丢了。
第七次搬家,在步行街住了三年,2006年我和朋友合伙在解放街开了家内衣店。两个店顾不过来,加上步行街生意逐渐萧条,儿子上高中要去城内,离住的地方有点远,于是我把步行街的店转出去,专心做内衣店,这一做就是十八年。住的地方则搬迁到翼城中学附近。
在翼城中学附近租的房子也是二楼,有一天中午,我午休时突然醒来,天旋地转,我以为自己病了,听见楼下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我赶紧下楼,感觉整个院子地面都在扭曲,波浪翻滚的那种感觉,几分钟后平静下来,很快就知道了,是汶川大地震波及到了这里。
儿子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我搬进了自家的单元楼,终于结束了租房搬家的日子,以前为了搬家方便,从不敢添置家具,那些从村里拉来的旧家具,也在一次次搬家中变得伤痕累累,斑驳不堪。
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说明什么,只是想记录自己走过的路,生活过的细节。等以后老了,记忆模糊时,或许可以从字里行间,找回自己当年的模样。
翼城王姐感谢你的点赞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