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暑气正浓。沈阳师范大学“童梦乡教助力团”的12名青年学子,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与对困境儿童的关怀,奔赴辽宁省鞍山市“梦想之家”,开展“暖阳润乡——鞍育童梦启航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集结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师范类等多专业力量的队伍,以知识为笔、以行动为墨,为这里的孩子勾勒成长蓝图。
一、缘起:一份牵挂,一场奔赴
鞍山“梦想之家”由柏剑老师于1995年创办,三十余载风雨中,它成为了数百名困境儿童的“避风港”——这些孩子或因父母离异、重病,或因家庭贫困面临成长困境,柏剑老师用爱与坚守,助许多孩子通过体育特长找到人生方向。
了解到“梦想之家”的孩子渴望多元知识滋养,却面临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后,“童梦乡教助力团”迅速行动。出发前,团队与柏剑老师反复沟通,摸清孩子们的学习基础与兴趣点,结合成员专业优势,打磨出涵盖知识科普、技能培训、心理关怀的11类特色活动方案,还募集了书籍、文具等物资,只为让这场奔赴更有温度。
二、课堂:多元赋能,点亮童心
抵达“梦想之家”后,学子们迅速化身“小老师”,把精心设计的课程搬进课堂,让知识在互动中生根发芽。
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学子们结合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与辽宁本地红色资源,用生动故事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古生物知识科普环节,借助“沈师鸟”“赫氏近鸟龙”等辽宁特色古生物化石模型与文创产品,带孩子们探索地球生命奥秘,点燃科学好奇心;化学实验课上,“消失的铁锈”“水变汽水”等趣味实验,让抽象的化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地震自救演练、心肺复苏培训则教会孩子们实用的应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除知识科普与技能培训,团队还重点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与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课业难点,志愿者们开展个性化作业辅导,传授高效学习方法;心理健康课上,通过情绪识别游戏、冥想练习,引导孩子们正视负面情绪,建立自信;数独挑战、素质教育宣讲等活动,则在轻松氛围中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意识。
三、共情:教学相长,双向奔赴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从课堂流向童心的过程,更是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双向治愈、共同成长的旅程。“梦想之家”的日子简单而朴素,孩子们白天要完成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傍晚匆匆吃过饭,就搬着小板凳围到临时课堂,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从没人喊过累。
这份执着,成了成员们心中最暖的光。“有个孩子为了搞懂一元一次方程,课后拽着我的衣角追了一路,从操场到宿舍,把解题步骤拆成‘小问题’一个个问,直到自己能完整算出来才肯回去。”回忆起这段经历,负责人王一茗至今动容,“那股不放弃的劲儿,比任何感谢都让我觉得值。”
四、续航:爱不停步,共赴未来
社会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童梦乡教助力团”的行动并未停止。团队正整理活动中的1500余份线上问卷、200份线下访谈记录,撰写3万字实践总结报告与数据分析报告,计划将孩子们的需求与“梦想之家”的发展建议,反馈给鞍山当地民政、教育部门。
同时,成员们还在整理活动纪实照片、短视频,搭建“宣传教育材料库”,通过学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讲述“梦想之家”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关注困境儿童群体。“我们想和‘梦想之家’建立长期联系,以后寒暑假还来,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同学加入进来。”团队负责人王一茗说。
此次“三下乡”,沈师学子用专业与爱心,为“梦想之家”的孩子搭建了一座“知识桥梁”,也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教育的实践中绽放光彩。正如孩子们在感谢信中写的:“谢谢大哥哥大姐姐,你们让我们知道,梦想离我们并不远。”而这份“暖阳润乡”的初心,将继续照亮更多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
沈阳师范大学 童梦乡教助力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