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从关税拉锯到市场准入,双方积压的经贸分歧早已摆上桌面。但两天磋商结束,贸易问题几乎 “零提及”,反倒是 TikTok 成了唯一被公开的共识 “框架”—— 这种意料之外的转向,恰恰藏着中美博弈的真实样貌。
先说说被绕开的贸易议题:不是没谈,是谈不出结果。回顾几轮中美贸易磋商,只有第一轮顺利压降了税率,后续谈判全陷在 “僵局循环” 里。要知道,日欧当年接受了诸多不平等条款,最终仍没躲过美国的单边关税;中美之间要突破关税壁垒,难度只会更大。美国的单边施压与中国的反制立场早已形成平衡,短期内很难找到能让双方都让步的突破口,这或许正是此次谈判对贸易战 “讳莫如深” 的核心原因。
真正的焦点 TikTok,本质是一场 “控制权和安全焦虑” 的博弈。特朗普政府对 TikTok 的心态一直很矛盾:一方面,它在美国坐拥海量用户,还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直接禁掉会引发民生反弹。另一方面,这家中资控股企业手里攥着核心算法和千万级用户行为数据,在美方看来,这无疑是 “国家安全隐患”。毕竟短视频平台的舆论影响力,早已被反复印证。
中方的诉求很明确:保住 TikTok 的实际控制权。而最终达成的 “框架”,本质是一场妥协:名义上保留中资控股的身份,但通过 “委托运营 + 技术授权” 的模式,把本地化数据管理、网络安全审核等核心权限,全部交予美方监管。更关键的是,TikTok的禁令只是 “延期”,而不是 “解决”。一场重量级会晤只拿出这样的阶段性结果,足以说明谈判效果远低于预期,也暗示着美国内部对科技议题的决策,仍被关键力量攥在手里。
最值得琢磨的问题是:既然谈不出实质结果,中美为什么还要频繁会面?答案藏在 “牌桌逻辑” 里。双方都想通过每一次接触传递信号:“自己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手里明明握着对方需要的筹码,却始终找不到利益互换的平衡点;既不可能彻底击倒对方,又不敢打破现有国际秩序让世界陷入混乱,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微妙博弈:必须保持对话,确保对方还在 “牌桌” 上,哪怕只是熬时间。
眼下的对抗早已进入 “消耗战” 阶段:美国想切断中国的科技和出口链路,逼我们陷入内卷。贸易战的反噬却让美国深陷通胀和滞涨的泥潭。而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第三方议题,暂时成了这场对抗的 “买单者”,但经济贸易的 “战火” 早已烧到双方眼前。
没有所谓的 “合则两利”,现阶段的中美更像是在硬碰硬中各自寻生机。但这些看似 “没意义” 的会谈,会长期持续下去,毕竟现代博弈的核心不是瓜分土地,而是争夺经济利益,而所有利益的最终敲定,终究要回到谈判桌前。这场围绕 TikTok 的拉扯,或许只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