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初,我国外交部对俄发布重磅消息,宣布将于15日全面实行对俄免签。
消息一出,就有一位俄罗斯女议员表态:如果一旦开放,将会有大批的中国男子跑到俄罗斯找对象。
这女议员的话说得也有几分道理,甚至还是中国单身汉的福利。
毕竟俄罗斯女子肤白貌美,还长着个大长腿,而且还不需要彩礼。
尤其是这些年俄乌冲突之下,俄罗斯的单身青年男性越来越少,加剧了俄罗斯女性的择偶竞争。
那么,俄罗斯女议员的这个猜测是否会化为事实?我国的免签又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
01 漂洋过海找爱情?
从数据上来看,这位女议员的猜测的确有着一定的依据。
俄罗斯原本就是女多男少,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的俄乌冲突后,如今俄罗斯的单身女性就更多了。
根据俄罗斯最近公布数据,在2024年俄罗斯的男性人口为6660万人左右,而女性却有7700万人。
男女比例空当将近一千万人有余,而我国男女人口结构刚好相反,是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人。
男女结构的颠倒天然的提供了爱情的温床。
再加上目前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和免签协议的落实,乍一看的确会造就中国男性浩浩荡荡前往俄联邦的虚景,但现实冰冷的戳破了这一美好的畅想。
毕竟爱情往往并不能单纯的以现实来看待,而作为中俄交往前哨站的黑河就是这一现实的完美具现,尽管中俄两国交好多年,但真正意义上实行跨国婚姻的人数只是凤毛麟角。
而从全国来看更是如此,在我国的婚姻占比中,跨国婚姻占比仅占1.8%左右,其中还有近40%的比例是女性外嫁,而这一数据恰恰体现了我国更倾向于内需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大规模的跨国婚姻还是比较遥远。
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俄罗斯并没有对中国实行对等免签协议。
现在中方游客前往俄罗斯旅游,需要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签证检查,只是单方面的免签,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择偶标准,对方还是需要面临看望对方家长繁琐的手续。
02 双方相同的消极
除此之外,双方同样存在的婚恋困境也是阻挡爱情的一大顽石。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婚恋模式正在被打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于各式各样的理由而选择不婚或者丁克,向往婚姻,选择步入婚姻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以我国为例,在2024年全年的登记人数仅为610万对,尽管这一数据在2025年上半年略有回升,却依然没有办法改变总体下滑的现状。
在这种消极的大环境下,即便侥幸有人真的在俄罗斯寻觅到了爱情,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例如两国之间的语言问题,国家文化的家庭传统观念的冲突,在这些现实问题的冲击下,最终能够真正步入婚姻殿堂的,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罢了。
03 中俄免签的真正意义
综合以上因素不难得出一个现实的结论,那就是所谓的免签让中国男性大批量跨入俄联邦寻觅爱情,最终只不过是一句笑谈而已。
当然,在免签制度的鼓励下,并不可否认两国之间的人员交往会迎来一波高峰,跨国婚姻的占比也会略微上升,但在根本问题例如年轻人婚恋欲望低,结婚成本高等现状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光靠免签协议就想要造就跨国婚姻的盛况,还是不太可能。
不过也不需要为这一结果而感到唏嘘,毕竟免签真正带来的效益并非是所谓的爱情,而是双方交往所诞生的经济机遇。
仅仅在9月15日免签开启的当日,就有近1100名俄罗斯旅客入境旅游,涨幅高达107%,暴涨的游客给边境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助力和活力,不少小镇都相继成立了面向于俄罗斯游客的服务窗口。
面对此举,俄罗斯政府方面也在表态准备实行对华免签,并设立了与2030年将中国游客提升至570万人次的目标,这些政策的调整,都代表了中俄两国日益密切的国家关系。
因此,可以想象今后的中俄边疆交互之地,一定是两国互相看望,相互交流的盛景,而在两国文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的前提下,并不能排除中俄跨国婚姻成为外国婚恋占比主流这一可能,当然,中俄两国最后到底会走向何方,还是需要时间的缓慢沉淀才能知道答案。
参考资料: 光明网:对俄免签首日 从黑龙江入境俄罗斯籍旅客增长107% 参考消息:俄罗斯“已着手执行”对华免签 界面新闻:外交部重磅发布,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