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重新站起来了?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白药营业超212亿元,实现净利润36.33亿元。要知道,云南白药有这么高的净利润,可不容易。
因为在2021年,云南白药还亏损了近20亿,同比下降49.17%。还好2023年公司宣布退出证券投资,聚焦主业,才重新回到稳健增长的轨道。而说起云南白药的发展,有一位关键人物绕不开。那便是曾作为其大股东的陈发树。
在2024年时,云南白药的一纸公告,彻底揭开了一场史诗级资本博弈大戏的尾声。公告称,陈发树及其儿子陈焱辉辞去所有职务,彻底退出云南白药。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这个曾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男人,曾连续7年稳坐福建首富之位,一度身家高达380亿元,却在2024年悄然“失联”。而他唯一的儿子,也在海外迟迟不归,甚至被传出试图转移资产。这对父子的结局,不仅让整个资本圈震惊,也让公众开始重新审视这场长达十余年的“白药梦”。
他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又为何在最辉煌时选择孤注一掷,把全部身家砸进云南白药?
1970年代末,福建安溪农村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少年,靠着搬木材起步,用了不到十年,积攒下人生第一桶金。木材生意虽然赚钱,但他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更大一点的生意——百货。
1987年,他在厦门盘下一家濒临倒闭的百货店,改名“华都百货”。靠着低价进货、薄利多销,他的零售生意逐渐做大。几年后,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到1995年,兄弟分家后,他独立创办“新华都”,开始布局地产、酒店、旅游、工程等多个领域。
真正让他一跃成为亿万富翁的,还是一次“失败”的设备生意。1999年,他和朋友合伙花了6000多万买了一批开矿设备,原本想倒卖给下家,结果下家破产,设备砸手里。眼看全部积蓄要打水漂,他想到了一个人——紫金矿业的陈景河。
对方买不起设备,却建议他干脆自己入股开矿。这一建议改变了陈发树的命运。他拿设备入股紫金矿业,占股33%。2008年紫金矿业A股上市,股价暴涨,他手中的股份市值飙升至200亿。他用不到十年时间,从千万富翁跃升为福建首富。
此后,他继续在资本市场上“神操作”:投资青岛啤酒、隆基绿能、中国中免……几乎每一笔都赚得盆满钵满。可就是这样一个靠投资封神的人,却在云南白药跌了大跟头。
早在2006年,他就在一次游学中被云南白药的“神秘配方”打动。当时一位云南本地的高层跟他说,白药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级机密资料,这让陈发树顿时联想到巴菲特的“可口可乐情结”——他也想要“永不卖出的股票”。
2009年,他拿出22亿现金,尝试从红塔集团手中拿下12.32%的云南白药股份。钱给了,合同签了,股份却一直没有过户。
红塔集团被中国烟草叫停交易,理由是“国有资产可能流失”。陈发树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打了五年官司,却只拿回本金和760万利息,连诉讼费都不够。他没有放弃,而是转向二级市场默默扫货,逐步成为云南白药第四大股东。
2016年,云南白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陈发树终于等来机会。他孤注一掷,变卖家产,拿出253亿买下白药控股50%的股份,成功与云南国资并列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他的身家也不过235亿,这一举动几乎是“倾家荡产”。
他进入董事会后不拿工资,却给高管们开出高薪,赢得一片人心。但他并不满足,想要推动所有制改革,却因制度限制无法大展拳脚。于是他另辟蹊径,让云南白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炒股。
2019年开始,云南白药陆续投入138亿买入九州通、腾讯、小米、茅台等股票,最初确实赚了22亿。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千亿元,风头正盛。但好景不长,2021年开始,资本市场风向突变,白药账面亏损超过25亿,舆论哗然。
民众质疑这家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为何“不务正业”,连“炒股亏了20亿”的话题都登上了热搜。2023年,面对压力,云南白药宣布退出二级市场投资,专注主业。
就在公司逐渐回暖之际,一场巨大的“窝案”突然爆发,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及多位高管陆续被带走调查。这场风暴很快蔓延至陈发树。2024年5月26日,他和儿子陈焱辉被正式免职,彻底退出云南白药。
有人发现,父子俩的名字也从云南白药的股东名单中悄然消失。更令人震惊的是,陈焱辉早在事发前就“滞留海外”,甚至试图通过海外账户转移大额资产。所幸在监管的及时介入下,他的380亿资产没有被带出中国。
外界猜测纷纷,陈发树到底是“出事了”还是“躲起来了”?不少人回想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小时候穷怕了,所以只敢有一个爱好——赚钱。”这句话在今天听来,或许更像是一种警示,而不是励志。
从木材、百货、地产,到矿业、资本、股市,陈发树的每一步看似精准,背后却是一场场豪赌。他曾想把云南白药作为传给儿子的“永不卖出”的股票,结果却变成了“父子入局、双双出局”的悲剧。
云南白药也在经历这场风波之后,开始全面“洗牌”:多个董事辞职,新人上位,战略重回主业。如今,公司半年营收达到212亿元,净利润36亿元,业绩有所回稳,但依然面临品牌修复、市场信任等挑战。
在中国大力推动实体经济、严打资本无序扩张的大背景下,云南白药的这场“回归”顺应了时代趋势。陈发树的落幕,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一个时代资本逻辑的终结。
他曾是福建最传奇的商人,也是资本市场最典型的“创一代”。如今时代变了,规则也变了,曾经的“资本神话”逐渐退场,留下的,或许是关于实业与投机、梦想与代价的深刻启示。
这场“大洗牌”,既是云南白药的转身,也是陈发树的谢幕。有人说,他输在了贪心,也有人说他败在了执念。无论真相如何,他用380亿的代价,给后来者上了一课。中国的未来,属于那些脚踏实地的实业者。
信息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254亿豪赌,昔日“股神”折戟云南白药》 凤凰财经:《福建前首富陈发树的打败局:身价暴跌200携妻儿违规举牌被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