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的北京,天还没亮,警笛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一具年轻男子的遗体,倒在了高楼下。
事发前,他和几位朋友在房里聚餐,凌晨两点反锁了房门,几个小时后却永远失去了呼吸。
他是于朦胧,一位出道多年、粉丝无数的演员。离世三天,官方一句“排除刑事嫌疑”轻描淡写,评论区却炸开了锅。
真正让这件事发酵的,是网友对当晚“饭局人员”的挖掘。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最终引爆了另一个名字——程青松。
这位曾经在电影圈“指点江山”的影评人,竟被扒得体无完肤。
从私生活到工作行为,从骚扰到潜规则,甚至连关注列表都成了“罪证”。
一句话,底裤全被撕烂,连“靠边站”的资格都没有。
他是谁?这桩“饭局风波”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
一、重庆放映员的电影梦:从影评写手到“金扫帚先生”
程青松,重庆人,年少时是那种爱写作文的学生,17岁就开始往杂志投文章。
高考没考上大学,他去当地电影院做了9年放映员。
但他不只是放片子谋生,而是一部一部看进去、记在心里。他说自己看了上万部电影,练出了一双“毒眼”。
1995年,他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成了电影圈的一员。
那一届同学,不少人后来都成了响当当的导演、编剧、制片。他在其中,混得也不差。
起初是写影评、做策划,后来他干脆搞了个“金扫帚奖”,专门评那些被大家骂烂的电影。这个奖一出,震惊四座。
别人都在舔明星、捧导演,他倒好,反着来,直接颁个“最烂导演”“最失望影片”上去。
这种操作,不仅得罪人,还特别拉仇恨,但偏偏也火得很。
很多人一开始佩服他敢说真话。但随着年头一长,他这个奖越来越变味。
大家发现,他评的片子,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片子真的差,而是因为“他不爽”“他主观”“他搞私仇”。
久而久之,这个奖从“犀利”变成了“恶心”。
但他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还靠这个“扫帚奖”出书、办展、办活动,站上了电影节的舞台,混成了一股“边缘势力”。
2018年,他搞了一场舞蹈类节目,来了半个娱乐圈的人捧场,看似风光无限。可背后,却开始传出不太干净的绯闻。
二、骚扰、威胁、资源诱惑:他的人设从“文艺”到“龌龊”
让网友反胃的,是他的另一面。
在网友曝光的聊天记录中,他频繁给长相俊秀的男生发私信,用“老婆”“宝贝”称呼人家,深夜骚扰,甚至提出各种不堪入目的要求。
有个被他私信过的小网红爆料:程青松先试探有没有男朋友,再借着推荐进圈为由,暗示对方拍个介绍视频,甚至直接开口要“陪睡换资源”。
这不是简单的骚扰,而是拿着“导演”“制片人”身份,去要挟年轻人。对方要是不回应,他就在评论区阴魂不散,死缠烂打。
有人回应了,就进一步约饭、谈项目;有人不理,他也会跑到人家视频下喊“老婆”,整得那叫一个鸡皮疙瘩直冒。
最过分的是,他关注列表里,几乎清一色的“小鲜肉脸”,有好几个连娱乐圈都没入,就被他盯上。
哪怕是普通大学生,只要长得像于朦胧那一挂,他就想尽办法搭话、套近乎,实在不行就“广撒网”——这哪是导演,更像个选妃的中年男粉。
他还曾官宣自己的小男友,年龄差33岁。程青松当时已经是知天命之年,对方才刚上大一。
这种“年龄悬殊+资源在握”的组合,一度被网友怒斥是“借壳行骗”,是文艺外衣包裹下的老狐狸。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年轻男演员实名爆料:自己曾在与他合作时,被程青松提出过“无法接受的要求”,甚至被精神施压。
爆料发出后,这位演员账号差点被封,内容被清空,像极了“封口行动”。
可即便如此,程青松始终没出啥事,仿佛有人在背后罩着他。
三、“饭局疑云”之后,公司割席、口碑尽毁
原本这类骚扰绯闻,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被淡忘。
但于朦胧的突然离世,让整个舆论炸了锅。
于朦胧是那种温文尔雅、作品不多但人缘不错的演员。突然出事,让无数粉丝心痛不已。
最初说他患抑郁,可随后一位女艺人晒出两人聊天记录:正是于朦胧曾经劝她“不要轻生”。
一个温暖他人、怕高的男生,会在高楼坠落中结束自己?
越来越多的细节,被网友挖出来。
当天的饭局有五六人,照片里有两位男子外形酷似程青松和极光光。
网友对比了照片,推测他们正是当晚聚会成员。
极光光没发声,评论区直接封锁。程青松倒是连发数条微博,表示自己“红发不在场”“约饭有证据”,甚至报警自证清白。
但大家并不买账。因为你有六点钟的约饭证据,却拿不出凌晨两点到六点的行踪。
最让人寒心的是,就在于朦胧事件发酵的当天,程青松发布了一条只有“好吃”两个字的微博。
巧的是,早年一位乔姓男演员坠亡后,他也曾发过同样的内容。
这种“冷血式自证”,一度引发网友公愤。你说你无辜,那这两字是什么意思?讽刺谁?炫耀什么?
最后,连长期合作的公司都看不下去了。
北京卿欢国际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公开声明,宣布从即日起,与程青松、极光光等人断绝一切合作关系。
一纸声明,割得干脆利落,意味不言而喻。
一个曾被视为“文艺裁判”的影评人,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臭名网红”。
曾经靠嘴捧红别人,如今却被嘴骂到下不了台。
他可能永远也想不到,自己辛苦经营的“金扫帚”品牌,还不如网友一句“别再骚扰帅哥”来得实在。
结尾:躲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程青松曾说,他是那个敢骂烂片、不怕得罪人的“清流”。
可现在大家才发现,他骂人只是为了博关注,敢言只是伪装。
真正的他,是那个私信骚扰、诱导新人、利用权力压人的老男人。
更令人心寒的是,在所有质疑、爆料、扒皮之后,他依然活跃,依然发微博,依然试图“辟谣装傻”,连一点愧疚都没有。
不是所有人都能从神坛跌下,也不是每个人都值得再爬起来。
娱乐圈不是清流地,更不是垃圾场。那些把别人当“玩具”、把行业当“后宫”的老登,总有一天会失去舞台。
曾经手握扫帚的他,终究也成了垃圾堆上的一员。
真正该清扫的,不是电影烂片,而是那些披着文艺外衣,行龌龊之事的人。
不管有没有参与那场悲剧,他身上的“脏”已经足够恶心。
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次终于轮到他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