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似懦弱的刘肥,他的儿子却个个英勇?要说这位汉高祖的庶长子刘肥,史书上打的标签是“软弱无能”,可如果把目光往下移,就会发现这家人画风突变。
提到刘肥,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庶长子”“外妇之子”。他母亲曹氏家境贫寒,刘邦当时只是个四十多岁的基层吏员,每天在酒肆和官署之间忙活,连温饱都成问题。
曹氏挑起家务,让刘邦回家有热饭吃,刘肥也在市井中度过了一个平凡童年。谁也没想到,这个庶子竟随父亲斩蛇而起、逐鹿天下,七年楚汉相争后,刘邦称帝,建立大汉。
![]()
建国之后,刘邦为稳固统治,决定大封诸侯,以血缘筑屏障。作为长子,刘肥虽是庶出,却因“长幼有序”得以封齐王,辖六郡之地。
皇帝亲笔谕曰:“百姓中能说齐国语言者,皆归齐国。”光是版图便已雄厚,史称汉初最大诸侯国。
刘邦又遣开国功臣曹参为齐相,辅佐刘肥,其特殊关照可见一斑。
![]()
可这把宠爱双刃剑,背后暗藏杀机。韩信、彭越接连被诛,吕后手握实权,对刘氏子嗣更是忌惮。
一次朝觐,惠帝设家宴让刘肥上座,吕后当场欲以毒酒除患。谁知仁厚的惠帝见兄举杯,竟也起身相敬,吕后吓得打翻酒杯,刘肥才逃过一劫。
![]()
这一幕,让他明白,仅靠父命和血缘,难保安身立命。于是,他向谋士讨教,决定示弱求生。
城阳郡富甲齐国,他将此郡献给吕后之女鲁元公主,尊她为“王太后”。吕后得意洋洋,以为刘肥服帖从命,马上改变态度,设宴款待,让他返回齐地。
此后,刘肥寸土不争,只求苟全。他把齐国当作自家后院,虽数度被削地,却稳如泰山。
公元前189 年,刘肥病逝,谥号“悼惠王”。
![]()
史书记他“懦弱”,可他用隐忍保住了儿孙根基。这份能屈能伸的生存哲学,为他儿子们创造了逆袭舞台。
刘肥死后,长子刘襄继齐王,次子刘章任朱虚侯,还留在长安当宿卫。此时吕氏称制七年,外戚当道,吕禄、吕产掌兵,替换刘氏成风。
一场颠覆政权的阴谋正在酝酿,关键就在城里锁着的一个人——刘章。
![]()
“谁想到,这个被评为‘庶出刘氏’的刘章,会成为匡扶汉室的主心骨?”他的妻子正是吕禄之女,也因此得知吕氏起义计划。
于是秘密联络哥哥刘襄:“吕家想要灭刘氏,我们这边内应配合,你从齐国发兵西进,我在长安制造声势。兵分两路,一举诛吕。
”刘襄收到密信后立刻整顿军队,以“诛灭吕氏,匡扶汉室”为名下令琅琊王刘泽与祝午共商大计。刘襄使祝午以“共商大事”为名,将刘泽诱至齐国后软禁,夺取琅琊兵权。
![]()
齐王大军西进,风声鹤唳。吕禄、吕产忙调兵遣将,却发现京内早已暗潮涌动。
刘章带兵直闯未央宫,周勃、陈平联手夺北军指挥权,定好“为刘氏右袒,为吕氏左袒”的暗号。那日宫门大开,将士皆右袒,刘氏集团一举掌控禁军。
刘章挥刀斩吕产,搜捕吕氏族人于街巷。短短数日,“诛吕”行动宣告成功,朝堂再无外戚之患。
![]()
眼下最关键的一步是立谁为帝。刘襄手握首义之功,地位显赫,却因舅舅驷钧性情暴戾而失去拥立资格。
朝中大臣畏惧再重蹈魏晋外戚祸国灾民的覆辙,更想要平衡各方。低调的代王刘恒,正合众人心意。
于是,刘恒被拥立为汉文帝,光武中兴的基石就在这里奠定。
![]()
“庶子刘肥,看起来懦弱无能,却用一抔城阳土换得家族安全;他的儿子们,不负所托,以血染金戈,挽救大汉江山。”这场父弱子强的逆袭,既是乱世中最精彩的拙计演绎,也印证了“平庸”背后隐藏的锋芒。
刘肥用软弱换取喘息之机,刘襄、刘章用果敢收回失地,他们共同缔造了汉初最辉煌的转机。
![]()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汉书·惠帝纪》]、[《汉书·吕后纪》]、[《汉书·齐王刘襄传》]、[《汉书·朱虚侯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