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我看到了战斗,关于第十八集团军是否在和敌人作战,我能够回答:‘是的!我在晋西北看到了这样的战斗,看见了负伤和阵亡的中国士兵,而且和被俘的敌军和伪军谈过话,就在他们刚刚被俘的几个小时里。’”
——莫里斯·埃尔德雷德·武道
莫里斯·埃尔德雷德·武道,毕业于有“美国记者摇篮”之称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武道受聘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顾问。1944年,他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赴延安和晋绥边区考察采访。采访结束后,武道坦诚表示,过去自己是反对八路军、共产党的,可这次亲身前往延安后才发现,自己过去的看法完全错误,“八路军真是能打仗”。
一位忠于事实的特殊记者
莫里斯·武道1922年来华,执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武道受聘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的顾问,被国民党当局认为“政治上忠诚可靠”,但他更是一名忠于事实的新闻记者。
1939年至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遭到国民党政府更加严密的新闻封锁,几乎没有任何外国记者能够进入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敌后抗日战场对中国抗战起了何种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取得了成功?封锁区域内的人民靠什么生活?……西方世界急切想要了解相关信息,也因此,“到延安去!”一度成为外国驻华记者群体挑战国民党新闻管制的斗争形式。这时的延安,也需要一双“眼睛”,把这里“另一个中国”的景象如实地报道出去。1944年,在中共中央的极力促成下,国民党政府迫于压力同意外国记者访问延安,却又暗中设置诸多阻碍:一方面使出“掺沙子”的手段,将外国记者团改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借机让《中央日报》《扫荡报》等国民党媒体的记者一同参加;一方面安排中统特务杨嘉勇冒充“中央通讯社”记者参团,负责监视其他记者的行动。
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名单(中央档案馆藏)
为平衡外国记者的政治倾向,国民党中宣部还刻意安排武道加入记者团,企图让他以美联社记者的身份发挥“消息总汇”作用,协助国民党掌控国外媒体对延安的报道。这一安排立刻遭到记者团其他外国记者的强烈抗议,甚至连美国驻华大使高斯也怀疑武道能否作为独立记者发回客观的报道。高斯为此向美国国内致电交涉,恳请美国政府同美联社沟通,设法换人。最终,武道只能以《巴尔的摩太阳报》特派员的身份,参与西北之行的采访活动。
“令人惊叹的奇迹”
1944年5月17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由重庆飞往陕西宝鸡,后经西安、潼关等地到达晋西吉县克难坡,对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进行了短暂访问。5月31日,记者团一行从吉县平渡关“乘一只平底木船”西渡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
1944年5月31日,记者团一行准备乘船西渡黄河。
在南泥湾,武道亲眼见证了八路军三五九旅的各项工作。他在报道中写道,短短四年间,南泥湾的粮食产量不仅实现自给自足,甚至略有结余,惠及当地百姓。在投身生产建设的同时,战士们也从未松懈,始终坚持系统的军事训练,为日后反攻日军积蓄力量。武道还了解到,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以步枪和机枪为主,其中多数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后方兵工厂正在生产自制迫击炮与手榴弹,以填补装备缺口。在武道看来,南泥湾模式巧妙融合了生产建设与军事训练,在艰苦环境中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1944年6月,武道在延安撰写的《巴尔的摩太阳报》新闻电稿,记录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训练和生产建设的情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一群身穿八路军制服的日本人引起了武道的注意——他们大多是在战争中被俘的日本士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经过政治教育蜕变为反战勇士,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们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通过写信、编写反战宣传教材等方式,向日军官兵宣传中共优待俘虏的政策以及各项抗战主张,从事瓦解日军的工作。据武道统计:“1943年,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生编印的反战宣传品有30种,宣传小册子14种,共计52万字。”日方的史料也印证了这些工作的成效,当年侵华日军分析认为,“领导中国思想战的主体是共产党”“共产党(军)巧妙地争取民众,更对日军不断实施思想瓦解工作,将来实为值得忧虑之事”。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举办的反战宣传展览
“八路军真是能打仗”
1944年10月,武道结束延安及晋绥边区之行,从延安返回重庆。在为期五个月的实地采访中,他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此前对敌后战场抱有的错误认知也随之改变。回到重庆后,武道撰写《我从陕北回来》一文,发表于《大美晚报》,文章分“老百姓生活进步”“土地革命已停止”“医药设备不够用”“人民都有选举权”“适应抗战的学校”“强烈的抗战意志”“言论出版自由”“我看见了战斗”等八个部分,如实记述了他在边区的所见所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给予了积极评价。
武道发表的《我从陕北回来》(中央档案馆藏)
在国民党中宣部召开的新闻会议上,武道公开表示:“我看到了战斗,关于第十八集团军是否在和敌人作战,我能够回答:‘是的!我在晋西北看到了这样的战斗,看见了负伤和阵亡的中国士兵,而且和被俘的敌军和伪军谈过话,就在他们刚刚被俘的几个小时里。’”他明确指出,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每一个男人、女人、小孩子和士兵都有要和敌人斗争的强烈的愿望”。人民热爱八路军,“老百姓用各种的方式和军队合作,帮助看护和撤退受伤的士兵。他们配合军队攻击敌人坚固的据点,在村庄的周围埋下地雷,使敌人不敢走进去”。武道由衷承认:“八路军真是能打仗。”身为国民党中宣部顾问,他的报道和言论在重庆舆论界引发强烈关注。
在晋绥边区,武道(前排右一)亲身参加了战斗,见证了八路军在当地民兵和百姓的配合下,成功攻占日军据点的全过程。
正如毛主席所说:“事实胜于雄辩,真理高于一切,外国人中国人的眼睛,总有一天会亮起来的。现在,果然慢慢地亮起来了。”
(本文作者:李薇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