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9-18 08:47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光伏制造体系,从多晶硅提纯到组件封装全链条自主可控。2025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产能占全球90%-95%,组件产能占全球83%,形成显著集群优势。
一、光伏组件的定义
光伏组件是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串并联方式连接、经过层压封装,并加上边框、接线盒等附件组合而成的发电单元。单个电池片的发电能力有限(约0.5V电压),通过组合成组件,可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功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一块典型的光伏组件通常主要由电池片、钢化玻璃、EVA胶膜、背板、铝合金边框、接线盒等部分构成。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光伏组件行业发展政策
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在发展进程中,深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自2023年下半年起,行业陷入价格下行、效益下滑困境,组件价格一度跌破每瓦0.6元,“内卷” 严重。为扭转局面,国家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2025年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要求重点用能行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推动 “光伏 +” 融合拓展应用场景;8月六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部署规范竞争秩序工作,行业协会也积极倡议加强自律。在政策的引导下,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回升至4.5万-5万元/吨,部分组件厂商通过业务管理优化、海外市场拓展等实现业绩好转,减亏或扭亏。不过,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周期,后续需持续落实产能压减与行业自律,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及产量
全球光伏组件市场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1388.9GW、725.9GW,同比分别增长25.9%、18.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和产量将分别达到1736.1GW和871.1GW。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及产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市场,我国光伏组件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1156.5GW、627.5GW,同比分别增长25.7%、21.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和产量将分别达到1445.6GW和753GW。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国单/双面组件市场占比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市场中,单面组件市场占比为22.4%,双面组件市场占比为77.6%。随着下游应用端对双面发电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双面组件市场占比远超单面组件,成为市场主流。受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未来双面组件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出货排名
上半年,中国光伏组件市场中,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进一步巩固地位,但整体行业仍面临盈利挑战。企业们不再一味追求出货量,而是在技术迭代(如BC、TOPCon)、市场开拓(尤其是海外高价值市场)和业务多元化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和增长动力。从排名来看,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41.84GW,排名第一。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排名第二和第三,光伏组件出货量分别为39.57GW和33.79GW。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光伏组件行业重点企业
1.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销量领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场。公司光伏产品目前主要为N型单晶组件,结合全球范围内多场景的市场需求,公司应用N型TOPCon、双面(含双玻和透明背板技术)、半片、叠焊、多主栅、大尺寸等电池及组件工艺技术,差异化地开发并推出了多个系列光伏组件产品。
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公司主营产品中,光伏组件收入301.2亿元,占比94.6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全球绿色光伏建筑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绿氢装备等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
2025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归母净利润亏损25.69亿元,同比减亏26.61亿元。公司主营产品中,光伏产品销售收入306.8亿元,占比93.5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晶澳科技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长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光伏材料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2025年上半年,晶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39.05亿元,同比下滑36.01%,归母净利润亏损25.8亿元,同比扩大195.13%。公司主营产品中,太阳能组件收入217.8亿元,占比91.1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持续深耕,穿越周期,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品牌价值,成为引领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光伏组出货量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上半年,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总收入310.56亿元,同比下降27.72%,归母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6亿元。公司主营产品中,光伏产品收入200.8亿元,占比64.6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方面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组件年产能超90GW。
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归母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1.29亿元。公司主营产品中,光伏相关产品收入266.8亿元,占比65.8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光伏组件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与绿色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中国政府通过“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政策,为光伏组件行业提供了长期发展保障。2025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目标设定为2亿千瓦,并推动“光伏+”模式创新,如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环保政策趋严促使行业向绿色制造转型,企业加大清洁生产工艺投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此外,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的突破将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降低环境影响。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组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核心力量。
2.市场需求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拓展行业增长空间
光伏发电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为组件行业带来新增长点。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屋顶、户用光伏等细分市场快速发展,推动组件向小型化、模块化方向演进。此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家庭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光伏组件的需求边界。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国企业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加速建厂,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本地需求。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达211GW,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以上,预计2024年全球前三大市场仍为中国、欧洲和美国,出口增长将持续拉动行业产能释放。
3.技术创新驱动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引领行业高端化转型
中国光伏组件行业正加速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升级。N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JT)的成熟推动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5%,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量产效率已达28%,显著降低度电成本。同时,轻量化、柔性化组件及智能光伏系统(集成物联网、AI监控)的研发,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技术迭代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通过规模化生产持续压缩成本,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平均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90%,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未来,随着BC电池等平台型技术的突破,行业将向更高效率、更高功率的高端市场迈进。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