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个人所得税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稿掀起了热议,公安部和财政部针对个税改革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这场关于税收公平与政策激励的争论,不仅关乎每个纳税人的钱包,还折射出越南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复杂抉择。让我带您走进这场改革背后的故事,聊聊我的看法,顺便看看这场“税收大戏”会如何落幕。
公安部的“免税”提案:为预算工资松绑?
越南公安部抛出了一个大胆建议:将国家预算支付的工资、薪金等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理由听起来挺有道理——既然个人所得税本身就是国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从预算工资里扣税再返还预算,简直像是在“左口袋掏钱放右口袋”,多此一举,还浪费行政资源。公安部认为,免税能简化流程,减轻部门负担,堪称一举两得。
我得说,这个想法乍一听挺吸引人。毕竟,谁不想少交点税?尤其对于靠预算工资吃饭的公职人员来说,这就像直接给钱包“加餐”。但仔细一想,这事没那么简单。如果只给预算工资免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怎么办?这种“区别对待”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公平?毕竟,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看人下菜碟”。
财政部的“硬核”回应:公平至上
财政部显然不买账。他们态度鲜明:个人所得税法必须一视同仁,收入达到起征点的,甭管你是拿预算工资还是私企薪水,都得老老实实纳税。财政部认为,如果给预算工资开“免税绿灯”,不仅会破坏税法的公平性,还可能引发社会舆论的“腥风血雨”。这话说得有点重,但不无道理。
在我看来,财政部的立场更像是站在“规则守护者”的角度。税法要是开了口子,今天免这个,明天免那个,公平的底线还怎么守?更别说,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命脉,任何减免都得慎之又慎。不过,财政部的“铁面无私”也让人感觉少了点人情味,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多留点在口袋里呢?
加班费、夜班费的“免税梦”:激励还是不公?
公安部的提案还没完。他们还建议对“加班费”“夜班费”“经济补偿金”“艰苦津贴”等收入免征个税。理由是,这些收入是对劳动者额外付出或高风险工作的补偿,征税会削弱政策的激励效果,尤其对体力劳动者和夜班工作者不公平。听起来,这是在为辛苦的劳动者“仗义执言”啊!
我挺认同公安部的出发点。加班费、夜班费这些钱,背后是劳动者熬夜、流汗甚至冒风险换来的,征税确实有点“伤人心”。比如,一个夜班护士辛辛苦苦加班,拿到的加班费却要被扣掉一部分,换谁都会觉得有点憋屈。如果免税能让这些劳动者更有干劲,何乐而不为?但反过来想,如果只对特定收入免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会不会觉得自己被“冷落”?税法的公平性又该如何平衡?这还真是个两难的选择。
数字资产与继承赠与:跟上时代的步伐
公安部还提出了两个颇具前瞻性的建议:一是将数字资产(比如加密货币、虚拟资产)纳入个税征税范围,二是明确未登记资产的继承、赠与所得标准。这两点让我眼前一亮。毕竟,加密货币在全球都成了热词,越南要是不跟上这股潮流,税法岂不是要“落伍”?至于继承和赠与,明确标准能避免“灰色操作”,让税收更透明。
我个人觉得,这两点建议非常契合当下的趋势。数字资产的交易越来越火爆,如果不纳入监管,不仅税收会流失,还可能滋生非法交易。至于继承和赠与,越南的房地产和资产交易市场日益活跃,明确规则能让大家心里有底,避免“打擦边球”。不过,数字资产的征税是个技术活,估值、追踪交易记录都不是小工程,财政部得好好下一番功夫。
科技部的“创新”加码:科研免税引热议
科技部也来凑热闹,建议对科研相关收入免税,比如科技咨询委员会的运营费用、评估小组经费,以及每次不超过200万越南盾(约3.68元人民币)的会议费、研讨会费等。他们还提议,对“执行科技创新任务”的工资薪金免税。这点得到了胡志明市税务顾问与税务代理协会的点赞,他们甚至建议把免税范围扩大到卫生、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为国家发展“添把火”。
我得为科技部的提议点个赞。科研人员、医生、教师这些群体,干的是“脑力活”,却往往收入不高。如果能通过免税给他们一点激励,不仅能留住人才,还能助推越南的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不过,我也同意协会的看法,单单免税科研还不够,教育、医疗这些领域同样需要“政策红包”。但问题来了,免税范围一扩再扩,财政收入会不会吃不消?这可是个需要好好掂量的“账本”。
社会化资金的科学家:公平还是激励?
还有个有意思的建议:对社会化资金(比如企业资助)支持的科研人员,也给予免税待遇。这点很值得玩味。科研不只是国家预算的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投入研发。如果只给“国家队”免税,民企资助的科学家会不会觉得“吃亏”?公平起见,确实得把他们也纳入考量。
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务实的建议。越南的科研创新需要“百花齐放”,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资助,都该一视同仁。否则,政策倾斜太多,反而可能打击民间的研发热情。不过,操作上得小心,比如设立科技基金的参考标准,避免“重复激励”或者“钻空子”的情况。
公平与激励的微妙平衡
这场个税改革的讨论,核心其实是公平与激励的博弈。公安部想通过免税给特定群体“松绑”,财政部则死守税法的公平底线;科技部和协会希望通过免税激励创新,但财政收入的压力又摆在那里。我觉得,越南的个税改革需要在“普惠”和“精准”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让税法公平透明,又要通过精准的免税政策激励关键领域,比如科研、医疗和数字化转型。
说到底,税收不仅是国家的“钱袋子”,还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这场改革的结果,不仅会影响每个越南人的钱包,还会决定越南在现代化赛道上能跑多快。你们觉得呢?是公平更重要,还是激励更迫切?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