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 “自家截齿性能最优” 的宣传比比皆是,那这性能好坏到底是怎样界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截齿的核心价值在于 “在复杂工况下持续高效作业”,其性能的好坏需围绕 “能否满足实际作业需求” 展开。首先要看耐磨性,这是衡量截齿 “抗消耗” 的核心,耐磨性直接决定截齿的 “抗磨耗能力”。其次是要看截齿的抗冲击性,又叫冲击韧性,这一性能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齿体材质,例如艾德截齿采用的 42CrMo 钢经调质处理,不易断、不易弯;二是齿头与齿体的焊接强度,焊接处抗剪强度需≥300MPa。再者是破岩效率,以单位时间内的掘进进尺或 “单次切削煤岩体积” 为核心评价标准,本质是衡量截齿的 “切削阻力” 大小。然后是使用寿命,这是截齿耐磨、抗冲击、适配性等性能的综合体现。最后是工况的适配性,“好截齿” 并非 “万能截齿”,而是 “适配具体工况的截齿”。工况适配性需匹配作业场景的煤岩硬度、掘进机功率、作业湿度等条件。
面对 “性能最优” 的宣传,仅靠指标描述不足以判断真实性,需通过 “实验室量化测试 + 现场实测对比” 双重验证,让数据说话,例如山东艾德通过实验室测试把控质量,核心测试项目包括:耐磨测试、抗冲击测试、材质检测等,若你选择的截齿企业无法提供完整的实验室测试报告,其 “性能好” 的宣称需谨慎对待。另外截齿的好坏,也不是自己说的,而是经过现场实测,给出的最直观的评价,口碑才是“试金石”。实验室数据需结合实际工况验证,且必须遵循 “同工况对比” 原则,截齿的性能差距便能一目了然。
据某煤矿负责人介绍称,目前市面上都是对自家截齿性能的各种宣传,让其在选择截齿时,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如何跳出 “宣传陷阱”呢?其实不难,第一,要求企业提供实验室测试报告及同类工况的现场实测案例;第二,优先考虑 “适配性” 而非 “通用型”:根据作业面煤岩硬度选择专用截齿。第三,关注 “全周期成本” 而非 “单齿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截齿,保证生产效率及安全。
截齿性能的好坏,从来不是 “自卖自夸” 的结论,而是数据支撑、实测验证的结果。只有建立 “以指标为核心、以测试为依据” 的选择逻辑,才能真正选到适配工况、高效耐用的截齿,为工程降本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