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经典楚菜致敬青春风华
武汉的十大名菜和十大名点,是几代武汉人吃出来的智慧结晶,对武汉人来说是从来不需要想起,一刻也不会忘记的家乡美味。
曾经的一席春晚长桌宴,让人品尽荆楚烟火魂。2025年9月15日晚,由武汉餐饮协会联合年轻人喜欢的可口可乐和部分餐饮企业,在三阳路武汉宴·禧庭酒店,共同启动了一场以楚菜之丰饶,敬学子之风华的“春晚长桌宴,礼遇大学生”的活动。活动现场,武汉市餐饮协会刘国梁会长对大学生们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和对楚菜特色的介绍。
这桌以武汉十大名菜和十大名点汇集的长桌宴,从田间鲜物到江湖珍味,每一道菜品都是荆楚大地的味觉注脚,既藏着老武汉的烟火记忆,又显新湖北的物产之盛,楚菜那纯正而鲜香的美味,让来汉的大学生们的青春与美味撞个满怀。也让我们这些楚菜的老饕再次感到楚菜对心灵的撞击和对味蕾的抚慰。
前菜:开胃启味,先品荆楚鲜韵
新农牛肉:精选本土黄牛,肉质紧实肌理间浸满卤香,嚼之弹牙生津,咸香和醇厚的味道缠绕舌尖,是武汉人刻在骨子里的“开席前味”,一口唤醒味蕾期待。
辣得跳拼藠头:“辣得跳”以鲜椒浸煮牛蛙,辣劲鲜活跳脱,香辣中透着楚菜的鲜美;而搭配脆嫩微酸的本地藠头,清爽解辣,一烈一柔间,尽是荆楚调味的巧思。
头汤:暖汤润心,熬煮湖北本味
排骨藕汤:湖北人宴席的“灵魂开场”,选用粉糯的洪湖莲藕,与土猪排骨慢火煨煮,汤色乳白香浓,藕香裹着肉鲜沁入肺腑,一口暖到心底,这是家的味道,也是荆楚的温情。
热菜:珍馐荟萃,尽显楚菜风骨
清蒸海参武昌鱼:武昌鱼自古为“席上珍”,清蒸保其鲜嫩,鱼肉细腻如脂,入口即化;配上海参的弹润鲜美,鲜上加鲜,而黄亮的黄贡椒不仅衬托出楚菜“鲜”味的极致表达,更是对与时俱进楚菜的生动写照。
油焖小龙虾拼藕夹:油焖小龙虾吸饱秘制酱汁,虾黄饱满、虾肉Q弹,辣中带鲜;旁侧藕夹外酥里嫩,酥香四溢,是夏夜江湖味与家常味的完美碰撞。
今晚的甲鱼牛三鲜则把楚菜的以鲜为本的特点极致的发挥。甲鱼裙边软糯黏唇,胶质满满;牛肉、牛筋、牛肚炖至酥烂,酱香浓郁入骨,真是“鲜美入魂魄,未嚼已先销”。每一口都是荆楚“大菜”的厚重感,尽显待客之诚。
粉蒸回鱼拼珍珠园子:回鱼肉质细嫩,裹粉清蒸后带着米香,鲜嫩清香;珍珠园子以糯米裹鲜肉丸,圆润可爱,咬开肉汁香醇,米香与肉香缠绵,是湖北宴席的“吉祥味”。
黄陂三鲜:鱼丸、肉丸、肉糕三色齐聚,鱼丸弹嫩、肉丸扎实、肉糕绵密,高汤烩煮后鲜醇入味,是黄陂人代代相传的宴席硬菜,藏着荆楚人家的团圆意。
糍粑鱼:鲜鱼腌后煎至金黄,外皮酥脆,鱼肉咸香让人销魂,嚼之鲜美中带着韧劲,是武汉人餐桌上的“下饭神器”,也让宴席多了份市井烟火的亲切。
主食:烟火主食,锁住武汉记忆
热干面:武汉的“城市名片”,碱水面裹满香油、芝麻酱,撒上萝卜丁、葱花,拌匀后香气扑鼻,麻香醇厚,一口下去满是老武汉的清晨烟火。更是百吃不厌的家乡美味。我常用四句话形容武汉人对热干面挚爱:出门在外魂牵梦萦,回到家乡迫不及待,吃起来津津有味,吃完后欲罢不能。
三鲜豆皮:外皮金黄酥脆,内藏糯米、鲜笋、香菇、鲜肉,咬开层次丰富,米香、肉香、菜香交织,是武汉人刻在DNA里的“过早珍味”,端上宴席更显地道美食的骄傲。
甜汤:甜润收尾,漾起荆楚柔情
米酒桃胶汤圆:本地米酒清甜微醺,桃胶炖至软糯Q弹,裹着小汤圆的嫩滑,入口甜而不腻,暖意在舌尖化开,为这桌楚菜盛宴画上温柔圆满的句号。
楚菜的“好吃”,核心在于“鲜、香、醇、辣”的平衡融合,既不追求单一味觉的极致刺激,又能通过食材本味与调味的巧妙结合,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地域风味。楚菜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鲜香微辣,融合四方的菜系特点,也被南来北往的食客所认可,大家总能在楚菜中感受到鲜美的味道和力量,也能在楚菜中找到自己家乡菜的影子。武汉宴·喜庭的出品团队完美演绎和精心呈现了这一桌楚菜经典美味,令人回味无穷,欣喜不已。
如果说楚菜好吃在哪里?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无外乎是:
优质的食材决定了楚菜好吃的基底,中庸的味道决定了楚菜广泛被接纳的现实,舒适的口感是健康楚菜的底色和魅力。楚菜也许没有繁杂的摆盘,更多是“家常味里见功夫”,口感上兼顾“软、糯、脆、嫩”,让人吃得轻松又满足。
至于“到底有多好吃”,其实更像一种“吃了还想回味”的亲切感——它没有让人惊艳到“哇”的强烈冲击,但无论是一碗热干面、一份排骨藕汤,还是一桌湖鲜宴,都能让人尝到“生活的踏实滋味”,就像湖北人的性格,热情不张扬,醇厚又实在,吃一次就会记住这份独特的“家常鲜香”。
这场春晚长桌宴,既是用楚菜的鲜香滋味礼遇青春、传递温暖,让大学生在舌尖上读懂荆楚大地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也为楚菜搭建了与年轻群体对话的桥梁——让传统味道走进青春视野,让青春活力反哺传统饮食文化的创新。
来自武汉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代表对今晚的楚宴赞不绝口。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左绍杰同学这场美食的盛宴,既是城市的礼遇,更是来自武汉的深情厚谊。
未来,楚菜将持续扎根荆楚沃土,深挖地域文化内涵,既守好“老味道”的根与魂,也紧跟年轻一代的饮食需求与审美潮流,在菜品研发、文化表达上不断突破。相信在与青春力量的碰撞融合中,楚菜将打破地域与圈层的界限,从“地方风味”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承载荆楚文化、连接青春情感、传递中国味道的闪亮名片,在新时代的饮食文化浪潮中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李继强,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特聘美食研究员、湖北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金梧桐中国餐厅指南评委、《吃的智慧》和《食见生活》作者、《食话强说》美食博主。
《食话强说》同步
视频号、抖音号、网易号、
小红书、大众点评、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罗一闻
图文编辑:追光工作室
摄影师:周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