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提到“铁哥们”,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巴基斯坦。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中亚广袤的沙漠腹地,还有一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堪称“铁上加铁”——它就是土库曼斯坦。
这个国名读起来略显生僻,国际曝光度也不算高,但它却完成了一项令人刮目相看的举动:一次性结清了欠中国的81亿美元贷款,同时还坚持每年向中国输送高达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堪称一份持续不断的能源厚礼。
2023年9月3日,土库曼斯坦总统亲自出席我国举行的九三阅兵仪式,这一外交举动充分彰显了两国之间非同寻常的友好关系。不少人或许会问:这个遥远的中亚国家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它为何愿意与中国建立如此紧密的合作纽带?
土库曼斯坦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土库曼斯坦”这个名字仍带着几分陌生感。该国地处中亚西南区域,南边与伊朗接壤,西侧紧邻里海,国土面积中有超过八成被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宛如一片沉睡在黄沙中的神秘之地。
听起来是不是像电影中才有的场景?尽管全国人口仅六百多万,规模大致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大的地级市,但这个国家却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蓝金之国”。
所谓“蓝金”,指的就是天然气。原因无他,只因这里的天然气储量实在惊人——总量高达13.6万亿立方米,位居全球第四位。正因其地下蕴藏丰富,土库曼斯坦境内常出现令人瞠目的自然奇观。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深处,不时可见熊熊燃烧的火焰坑;地下气体自行喷涌而出,形成天然气泉;就连低洼处的积水也会不断冒泡,那并非水下生物活动,而是大量天然气正从地层缝隙中逸出。
然而,资源富集并不等于经济繁荣。特别是对像土库曼斯坦这样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来说,若缺乏资金、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再多的天然气也难以转化为发展动能。
要将深埋地下的宝藏变为现实财富,必须解决三大难题:开采投资、技术支持以及通往市场的运输通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库曼斯坦将目光投向东方,选择与中国携手共进。
那么,中国是如何助力其实现能源价值转化的呢?
中土能源大动脉
2007年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一份极具前瞻性的合作协议:由中国承担资金与技术投入,帮助土方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并修建一条横跨多国的超长输气管道,将天然气从沙漠核心地带直送中国境内。
作为回报,土库曼斯坦承诺在未来三十年内,每年稳定供应中国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条被誉为中亚天然气管道关键组成部分的工程,起点位于土库曼斯坦东部,穿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最终接入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全线总长度逾万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往返五次以上。而沿途并非平坦通途,而是遍布沙漠戈壁、高山峻岭、草原湿地,还需协调多个国家的政策与施工标准,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但中国人始终相信:要想发展,先打通命脉。这一次,我们修的不是公路,而是一条贯通两国命运的“能源高速路”。2013年,复兴气田产能建设项目顺利竣工,标志着这条跨国能源通道全面投入运营。
自此以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得以持续稳定输往中国,惠及中国中西部地区乃至长三角、珠三角的千家万户与众多工业企业,成为清洁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启动之初,部分西方媒体曾持怀疑态度,甚至公开质疑土库曼斯坦是否具备偿还巨额贷款的能力。
出乎意料的是,2021年6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在公开讲话中宣布:此前所借中国的81亿美元贷款已全额清偿完毕!
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该国恪守承诺的国家信誉,更反映出该项目已实现可观收益。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看看这项合作究竟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果。
还得起、送得爽
有人或许会问:一口气还掉80多亿美元,难道土库曼斯坦非常富有?事实上并非如此。该国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能源出口占其外贸总额的九成以上。
正因如此,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出口市场和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对其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的介入,恰好填补了这两大关键空白。
中土之间的天然气合作远不止于简单的买卖交易,而是一种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在内的全方位深度协作。
统计显示,相关合作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超过2.2万个就业岗位,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逾11万人次。此外,中方还积极参与民生改善工程,曾出资400万美元为偏远村庄修建净水系统,使6000余名居民首次喝上了安全饮用水。
站在土库曼斯坦的角度看,这笔贷款虽数额巨大,但投入极为值得。通过与中国合作,成功开发了世界级的复兴气田——全球第二大单体气田,实现了出口路线的多元化布局。
过去,其能源出口严重依赖少数传统通道,议价能力弱且风险集中;如今,通过直连中国的管道网络,不仅保障了销量稳定,还能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土天然气贸易累计金额突破720亿美元。
这是一个怎样的体量?几乎占据了土库曼斯坦年度出口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可以说,中国不仅是其最大的天然气采购方,更是支撑其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核心支柱。
对中国而言,每年接收300亿甚至未来可达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同样意义非凡。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面临巨大的环保与减排压力。
相比燃煤,天然气燃烧更清洁,碳排放更低,因此扩大天然气进口是推进“双碳”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十余年来累计替代标准煤约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4.26亿吨,生态效益相当于种植了39亿棵树木。
由此可见,双方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自2009年正式通气以来,土库曼斯坦已连续十余年向中国供气,两国合作关系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许多人一听到“国家贷款”“能源合作”这类词汇,往往觉得这是高层政治博弈的游戏,与普通人生活毫无关联。
但实际上,这段始于沙漠深处的合作故事,源于一缕缕燃烧的天然气,成于万公里长的钢铁管道,体现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真诚互信、务实协作的精神内核。
土库曼斯坦按时履约、如期还款、持续供气,赢得了中国的坚定信任,也为资源型小国如何借助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范本。而中国则以资本输出换取能源安全,以技术援助推动基建升级,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格局与担当。
真正的国际友谊,不在口号多么响亮,而在行动多么扎实。
土库曼斯坦与中国之间,没有华丽辞藻,没有频繁宣示,却有一条真实存在的能源动脉,有年复一年的稳定供气,有一次干脆利落的全额还贷。这或许正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质朴、最坚韧的“铁”的定义。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以及土库曼斯坦进一步释放其巨大的资源潜力,两国在能源、交通、绿色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前景广阔。
主要信源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互利共赢——2021-06-16 09:57 来源:经济日报 土库曼斯坦:已按时并全额还清中国贷款——环球网 土库曼斯坦——蓝金之国——经济日报 2023-05-07 06:45 冬季供气逐渐结束,中石油这几项数据刷新历史记录——界面新闻 2019-03-1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