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前言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房价持续走低,曾经“闭眼买房都能赚”的黄金时代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市场普遍的观望与焦虑。
随着楼市不断调整,公众的关注点也逐渐转移:当前房价是否已触底?未来的五年里,房地产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成为无数家庭关注的焦点。
高昂的房价
中国现代房地产市场的起点可追溯至1980年,那一年国家正式开放房屋买卖政策,标志着住房商品化的开端。
然而初期发展极为缓慢,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初步形成市场化体系。即便进入2000年前后,全国平均房价尚不足每平方米两千元,整体水平仍处于低位。
以如今房价高企著称的北京三环为例,在当时每平米仅需3500元,一套百平米住宅总价不过35万元,对今天的购房者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低价。
回望那段时期,早期置业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群体。不少人正是凭借当年购入的一两套房产实现了财富跃迁,生活质量发生根本性转变。
但在这片看似繁荣的背后,实则潜藏着深层危机:
随着房价逐年攀升且涨势似乎永无止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房产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工具,纷纷投入资金抢购房产。
这种趋势催生出一种扭曲的市场现象:购房人数激增,价格节节攀高。
深入观察却发现,大量买家并非出于居住需求,而是为了资产增值;真正需要安家落户的普通民众却因价格过高而被迫边缘化,甚至背负沉重贷款压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房地产被赋予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重要使命。
这一举措直接推动2009年房价再度大幅上涨,行业热度空前高涨,开发商争先恐后拿地建楼,消费者也争相贷款入市,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
然而,这种依赖地产驱动的增长模式并未惠及大众,反而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最终促使政府出手干预:
自2016年起,一系列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重点打击投机性购房行为,力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但由于房地产利润空间巨大,短期内市场降温并不明显,许多人依旧沉浸在升值幻想中。
就在这个阶段,一些具有前瞻视野的企业领袖已经悄然行动:
孙宏斌与王健林两位地产巨头几乎同步启动战略收缩,逐步剥离房地产相关资产。
王健林更是公开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能长期繁荣五十年,中国也不可能打破这一规律。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在相近时间段发出警示:“年轻人不必急于买房,未来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
尽管这些言论在当时被视为危言耸听,未能引起广泛重视,大多数人仍前赴后继地涌入楼市,不惜负债累累也要参与这场财富游戏。
但从今日视角回顾,他们的每一句判断都如同提前敲响的警钟,精准预示了后续市场的剧变。
暴跌的房价
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1年:
这一年,全国新房与二手房价格首次同时出现同比下降,虽然一线城市尚未明显松动,但众多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现下滑迹象。
这仅仅是个开端。进入2022年,下跌态势进一步扩大,许多业主挂牌出售房产长达半年却无人问津,交易活跃度急剧萎缩。
至此,“买房必赚”、“房产抗通胀”的固有认知开始在公众心中瓦解。
到了2024年,房地产市场近乎全面失速:泡沫加速破裂,法拍房源大量增加却难以成交,投机资本纷纷撤离。
房产身份从“优质资产”迅速转变为“持有负担”——卖不出去,持有又持续贬值,亏损感强烈,令人进退两难。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待售商品房总面积高达7.5亿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0.6%。
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局面已然显现:供应过剩,需求疲软,市场陷入深度调整期。
进入2025年,全国房价平均降幅达到23%,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腰斩;就连一线城市也难逃下行压力,个别区域跌幅超过30%。
这意味着,若你在2020年前后购入房产,如今资产价值可能已缩水近半。
而对于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客来说,处境尤为艰难:出售面临巨额亏损,不出售则持续贬值,一旦房产税全面开征,还将承担额外成本,未来压力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楼市走向充满忧虑,迫切希望了解:现在价值180万元的房子,五年后还能值多少?
未来的房价
要给出确切数字固然困难,但我们完全可以基于现有趋势推演未来走向。
首先,自2021年起,我国年度新增人口数量显著减少,人口增长拐点已经到来。
这预示着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住房刚需基础随之削弱,进而对房价形成长期压制作用。
其次,房产税试点已在多个城市持续推进,制度设计日趋成熟,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可能性极高。
一旦实施,多套房持有者的维护成本将大幅提升,囤房不再划算,炒房动机被有效抑制,市场回归居住本质。
再者,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拥有产权房才是成家立业的标志,购房意愿强烈。
而如今新生代更注重生活灵活性与财务自由,不愿为一套房子牺牲数十年生活质量,宁愿选择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导致整体购房需求持续走弱。
综合以上因素,未来房价继续下行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以2020年至2025年的数据为参照:若当初购置一套180万元的房产,目前市值可能已降至120万元左右;展望五年后,预计将进一步回落至90万元甚至更低。
当然,并非所有房产都将同等贬值。位于一线城市核心地段、配套设施完善、智能化程度高的优质住宅,抗跌能力更强,估值或能维持在130万元上下。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将逐步摆脱投资炒作属性,重新回归“住有所居”的基本功能。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河山新闻 5年后,房子是“黄金价“还是“白菜价”王健林一语惊醒梦中人
中国质量万里行 楼市迎来“贬值潮”,一套房3年亏100万,内行提醒:不要乱买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