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家面对面|作家赵德发:一山一海三十年

0
分享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近日,由作家赵德发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电视剧《生万物》出圈,而他的另一部作品《大海风》也进入大众视野。在赵德发看来,这“一山一海”是他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去年,赵德发从生活了30年的日照搬到济南,一张电脑桌、一个书橱、一个沙发构成他创作的全部空间。记者如约到访,这位年届七旬的作家,将关于文学、大海与人生抉择的故事娓娓道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大家面对面》栏目专访作家赵德发

一场跨越30年的“大海风”

“算是蓄谋已久。”赵德发说,在许多读者印象中,他是乡土文学作家,鲜少有人知道“写海”才是他最初的文学夙愿。

这份夙愿的起点在1991年,赵德发从临沂到日照,初见大海便深受震撼。次年春天,他在日照第一海水养殖总场挂职。有一次,他和渔民一起出海捕蟹。“十几个人很吃力,拉上来的网里却只有海草和杂鱼。”副场长感慨,“这个海穷得治不了了。”望着大海,赵德发思索渔业资源的困境。恰在此时,一阵海风吹过,他猛然想起电影《渔光曲》的插曲,心里生出一个念头,一定要写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

可那时,他对海洋的认识尚浅,只好暂且搁置这个想法。

这一放,便是17年。2008年,赵德发与日照书画家去韩国交流,18个小时的航程里,他坐在轮船甲板上,四顾皆是深蓝色的大海,思绪万千。他想到八仙过海,想到黄海之上的历次海战,想到近代列强乘着轮船打开中国门户。

也是这次航行,《大海风》的框架终于清晰。“我就写从1906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的渔家风情、航海故事、时代风云。”

经过13年的酝酿与准备,2021年赵德发开始动笔,完成10万字初稿,后因撰写纪实文学《黄海传》暂停;待《黄海传》完稿,他调整构思继续创作,2024年完成全书,并于今年1月正式出版。

创作《大海风》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对海洋领域的陌生。

赵德发为此做足了功课。一方面,海量阅读,从海洋文明史、渔业史、海盐史到地方志、港口专业的书,塞满了他的书橱。另一方面,他深入渔村,还跟着渔民一起出海打渔。

为了贴合《大海风》主人公邢昭衍在青岛的生活,赵德发专程去青岛港考察,沿着邢昭衍可能走过的路,想象他的生活轨迹。

聊起调研时的经历,赵德发几度眼眶泛红。“渔民给我讲过一次海难,当时天气预报未预警,渔民也没有预料,海上突然来了大海风,很多船只被掀翻,海边一片哭声。”赵德发想起一句谚语,能上西山当驴,不下东海打渔。他这才真正了解渔民的苦,那是在大海里讨生活,是在风浪里搏命。

为了还原这份艰辛,他在书中写下一处细节:小媳妇发疯一般沿着海边来回跑,鞋底和裹脚布让海蛎子壳割透,一双小脚也被割伤,鲜血染红沙滩。


赵德发讲述《大海风》创作背后故事

弃政从文,如同无所归依的蝙蝠

写《大海风》时,赵德发保持着多年不变的写作习惯。每天清晨5点起床,喝一杯咖啡就开始写作,直到8点收工。

傍晚,他会到海边走一走,坐一坐,感受海风,眺望大海,让自己沉浸在大海的氛围中,让思路有所拓展。

熟悉赵德发的人,总说他“很能写”。

不过,他算是一个晚成的作家。

赵德发出生于临沂莒南县一个农村家庭,14岁辍学,初中仅读了四个月,后来他做过乡村教师,又步入仕途,曾任公社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在旁人眼里,他的仕途顺风顺水。

人生的转折发生在他24岁那年。当时,他还是公办教师,同事从县里开会回来,聊起“伤痕文学”等文学思潮喷涌式爆发。赵德发心血来潮,决定当个作家。“这个念头决定了我的一生。”

得知山东大学作家班招生,赵德发不假思索,立即决定报考。1988年,33岁的赵德发弃政从文,到山东大学作家班学习。父亲非常生气,亲友同事更是不解。按理说,这样一个在普通家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应该更珍惜仕途。

但,赵德发铁了心要走文学这条路。

进入作家班后,身为班长的赵德发并不如意。他迫切想写出作品,发表作品,想向所有人证明,“我是当作家的料。”

赵德发笑了笑。“谁知道,迟迟证明不了。”

投出去的稿件,大多被装在鼓鼓囊囊的信封里“完璧归赵”。“别人去拿邮件,要么是用稿通知,要么是稿费单,我却总是抱着退稿回来。”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心里又苦闷又焦虑。

那个冬天,他经常去洪家楼天主教堂附近散步,看着教堂上空来来回回的蝙蝠,赵德发自嘲,“你离开机关单位去当作家,但是文坛也不接纳你,你成了一只无所归依的蝙蝠了。”

赵德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底子差,读书少。从此他不再急于创作,而是泡在图书馆里读书,用书本“垫高”自己,也更新了自己的文学理念。

“再回头打量我的家乡,满目珠玉。”赵德发说。

1990年,赵德发的短篇小说《通腿儿》在《山东文学》发表,被《小说月报》转载,次年斩获《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这也成了赵德发的成名作。

“即便在最沮丧的时候,在看蝙蝠的时候,我也没有后悔过。当时就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没有回头路可走,必须向前,必须这样写。”赵德发说,“一直是屡败屡战,终于圆了我的作家梦。文学于我,就是信仰,值得我投入整个生命。”


作家赵德发

打破标签,挑战陌生题材

至今,赵德发在文学道路上已经跋涉45年。回望这段历程,他将自己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地育生。赵德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利用8年时间创作“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土地养育了我,催生了我的最早一批作品。”赵德发说。

第二阶段,香火熏染。一次偶然的机会,日照五莲山光明寺住持邀请赵德发上山,探讨如何发掘五莲山佛教文化。赵德发由此便生出了写传统文化的念头。他大量阅读书籍,走遍全国几十家寺院去调研,后来创作《君子梦》《双手合十》《乾道坤道》。

第三阶段,海风催发。在日照生活的30年里,赵德发每天观海听涛,感受海风,海边景观、渔家生活渐渐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也渐渐融入他的创作基因,便有了《人类世》《经山海》《黄海传》《大海风》。

为什么“经山历海”,跨越题材写作?

写完“农民三部曲”后,赵德发曾思考,今后写什么。“继续写乡村土地,也是可以的,但是我掂量了一下,可能难以超越之前的作品。我不想让我的创作在一个平面上滑行,我想跳出舒适区,在创作生涯中不断给自己提出挑战,去涉足陌生的新鲜的题材,在新的题材上开疆拓土。虽然有难度,但是我还有股劲儿,不惧艰难。”

他甚至还尝试过更“年轻”的题材。十多年前,日照举办迷笛音乐节时,赵德发去看了三次。“台上是疯狂的,台下也是疯狂的。我就很好奇,为啥这样呢?”后来,音乐节由于台风天气提前结束,乐迷依依不舍,拉着条幅,喊着明年再见。“我一下就被感动了。这是一种流行于青年的雅文化。”赵德发请乐迷团队队长吃饭,还去看了5部摇滚乐电影,最终写了一部短篇小说。文友打趣,这文风看着像20多岁的小青年写的。

“我不想被标签化,尤其不想被标签为乡土作家。也算一份小小的虚荣心吧。”赵德发坦言,他曾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这作者写得不错,就是没文化”,这话深深刺激了他。“所以,我要勇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让自己创作的文学世界斑斓多彩。”

而无论题材如何变化,他的创作追求始终没有变:“精准地表现世道人心,精彩地表现人物命运。”


作家赵德发

波澜不惊

如今,《大海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成为当下海洋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评价,《大海风》以个人奋斗、家族命运与民族历史构建叙事桥梁,结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既展现中国现代化转型,更暗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海洋、轮船等意象成为文明互鉴的载体,为相关文学创作提供全新范式。

在赵德发心中,《缱绻与决绝》和《大海风》是他文学生涯里“一山一海”两座里程碑。“成为作家是我最初的梦想,新的梦想是想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这让我耗费全部心力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每一部作品都认真准备、认真构思、认真写作。”

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时,赵德发才30多岁。“我当时有个野心,要写就写同题材中的拔尖作品。”到40岁时,他用一年时间创作完成。到70岁时,看到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赵德发感慨良多。“我当年就是个埋头写稿还屡屡被退稿的小作家,最后长篇小说被改编,他们演绎我写的故事,让我笔下的人物鲜活地到了荧屏上,我怎么会不幸福呢。”

写第十部长篇小说《大海风》时,赵德发已近70岁。“乡土题材我能写好,其他题材也能写好。尤其到了这部《大海风》,我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来完成,当作我要攻上的重要的高地,一步步扎扎实实写好。”

70岁的赵德发,仍有新的“航海梦”。他计划继续创作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目前已有两部作品正在构思中。“我想尽快动笔,争取在三五年之内写出来。”

“最近,老赵的生活影响很大。”随着影视作品出圈,赵德发的约稿、采访、活动不断,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他感慨:“到我这个年纪,还是要波澜不惊,不忘掉作家本分,还是要继续搞创作。”

这段时间,赵德发总会谈及过去的创作经历。“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为当初做出从文的抉择而感到庆幸,也为成就了我的文学人生而感到自豪。如果我没有选择这条路,我的人生完全就是另一种模样,那也许是我不想要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70814文章数 822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