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05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截至2025年6月30日,《福建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残疾人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残疾人合法权益有力保障,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关心、理解、帮助和包容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从政策落地到服务惠民,“十四五”残疾人事业的每一步推进都承载着民生期盼。
近日,福建省残联印发了《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工作的通知》(闽残联办〔2025〕32号)。
截至2025年6月30日,《福建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残疾人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残疾人合法权益有力保障,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关心、理解、帮助和包容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这份成绩单,既温暖了千万残疾人家庭,也为接下来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更包容的社会图景,谱写了充满希望的开篇。
重点任务落地,目标完成良好
作为福建残疾人事业“十四五”时期的核心指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任务已基本实现收官。
据记者了解,《规划》共确定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12个,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7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等5项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等5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良好,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按照《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福建残联也立足省情实际,稳中求进、重点突破,强化协同、共同推进,带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福建残联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县域农村地区有劳动意愿和贷款需求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成员等对象给予重点服务,帮助他们以农行最优惠利率贷款解决发展生产项目资金。“十四五”以来,为残疾人发放贷款380笔近9000万元;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建立健全防止困难残疾人“漏保”“漏救”长效机制,将全省24万多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逐年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代缴政策,全省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统筹实施中央“阳光家园计划”、省级“托养服务补助项目”,“十四五”以来,全省建成138家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县域覆盖率达100%,有力解决年均2万名残疾人的托养难题。
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福建残联积极推动扶持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奖补等一揽子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全省投入补助资金近2.3亿元,促进5万多名残疾人稳岗就业,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8.21万人,任务指标完成率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全省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263家。同时,打造“残疾人就业+快递+商贸”的产业助残模式,全省建立圆梦家园驿站101家。“十四五”以来,通过短视频制作、抖音直播带货等新形态就业创业的残疾人达1.4万人。同时,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十四五”以来,全省2975名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就业率达100%。
在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方面,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十四五”以来,全省为133.22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率为99.98%,其中有16.85万人次残疾人接受辅具适配服务,辅具适配率为99.59%,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扩大康复服务供给,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重点联系点工作。“十四五”以来,全省为8.53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对232名申请人工耳蜗的残疾儿童实施救助。
此外,福建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上,同样交出了成效突出的答卷。
发展成效凝经验,锚定“十五五”新目标
结合福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实施成效,凝练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与发展建议。
首先,福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成效显著。创新采取“融入大局、整镇推进、一户一案、全程跟踪、综合帮扶”的工作对策,主动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的“小切口”,构建家改到综合帮扶的整体框架,实现扩量提质增效。补助标准提高至户均4800元,补助对象扩大到所有类别残疾人,改造目录由14项增加至31项。“十四五”以来,省级投入资金42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9567.65万元,为3.08万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家改,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其次,两岸残障事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以每年举办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闽台残疾人文化周”等为载体,持续搭建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纽带,不断促进两岸残障事业务实合作和文化情感交融,努力打造两岸残疾人事业交流的“福建样板”,得到中国残联的充分肯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及全省实施意见,加强闽台残疾人事务交流,其中向中国残联提出争取“台胞在大陆办理残疾人证”的建议已纳入《残疾人证管理办法》修订内容,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作出残联贡献。
此外,残疾人合法权益更有保障。福建残联联合省检察院开展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的公益诉讼、支持起诉等工作,联合省司法厅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活动,切实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
据记者了解,福建作为中国残联与最高法“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六个试点省份之一,在莆田市探索残疾人维权解纷服务新模式,仙游县听障人士经济借贷纠纷调解案例成为全国残联系统第一个“总对总”多元调解成功案例,率先在全国推广。
总结梳理过往经验是为了更好地锚定方向、接续前行。
基于此,“十五五”时期,福建残联将聚焦残疾人需求与事业发展重点,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效能,健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保障标准,夯实保障基础;强化农村残疾人常态化帮扶,精准解决其生活难题;同时拓展新型就业形态,通过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筑牢生活保障底线。
同时,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扩大关键领域服务覆盖,重点增加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服务资源;立足残疾人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升级服务品质;以社区为载体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让服务更贴民心。
此外,在政策引领与机制保障双重支撑下,大力推进科技助残创新。以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核心,健全科技助残工作机制,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前沿技术在助残领域的落地应用,培育助残新技术、发展助残新业态,以技术创新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动能。
承继“十四五”残疾人事业积淀的坚实成果,福建残联将以“总结过往、赋能未来”为遵循,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以扎实行动兑现对残疾人群体的郑重承诺。
文|王晓慧
见习编辑|李氏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