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其中涉及的地理、历史及具体事件均为艺术创作,不代表任何真实立场。请读者理性看待,请勿对号入座。
01
长白山之巅,天池。
科考队的临时营地就设在天池边不远处,几顶专业的防寒帐篷在山风中绷得笔直。
队长李文博正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眉头紧锁。
屏幕上是一张被放大了数倍的模糊照片,那是一个在网络上被疯传的最新“水怪”目击图,一个长条形的黑影在湖面一掠而过。
“一派胡言。”李文博扶了扶眼镜,低声嘟囔了一句。
他五十出头,是国内古生物学界的权威,一辈子都在和化石、数据打交道,对这种捕风捉影的民间传说有着本能的排斥。
在他看来,这百分之九十九是光影、水波或者某种已知生物造成的视觉误差。
“李老师,话不能这么说嘛。”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帐篷门口传来,陈思颖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走了进来,她把其中一杯放在李文博手边,自己则捧着杯子,好奇地凑到电脑前。
“万一呢?”
“万一这百分之一的可能是真的呢?”
“那可是足以颠覆整个生物学界的发现啊!”
陈思颖二十七八岁,海洋生物学博士,浑身洋溢着一股未经磨砺的热情和锐气。
她就是为了这“百分之一的可能”才削尖了脑袋挤进这次科考队的。
在她眼里,天池深处藏着的不是什么“水怪”,而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未知物种,一个等待她去发现、去命名的“小可爱”。
李文博喝了口咖啡,苦涩的液体让他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思颖,科学研究不能靠‘万一’。”
“在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证据之前,它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我们才要去找证据呀!”陈思颖指了指窗外波光粼粼的天池,“设备都调试好了,明天是不是可以先放无人潜航器下去了?”
李文博点点头,目光转向帐篷的另一个角落。
那里,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男人正在默默地擦拭着一套复杂的潜水设备,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对待一件艺术品。
他叫王伟,是这次科考队聘请的潜水技术总监和水下摄影师,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驾驭深潜器的顶尖高手。
他很少说话,但只要他点头确认过的设备,就意味着绝对可靠。
“王伟,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李文博问道。
王伟抬起头,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眼神像深海一样平静。
“随时可以下潜。”
“不过……”他顿了顿,看了一眼窗外,“老金说,今天风向不对,明天可能会变天。”
老金是他们请的本地向导,一个五十多岁的朝鲜族汉子,在天池边生活了一辈子。
他不像科学家们那样关心数据和设备,他只信奉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和对这座“圣山”的敬畏。
傍晚时分,老金果然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条刚钓上来的冷水鱼。
他把鱼交给负责后勤的人员,然后走到李文博面前,压低声音说:“李教授,我劝你们明天别下水。”
“我这眼皮一直跳,山里的鸟叫得也乱。”
“这是‘湖神’要发脾气了。”
陈思颖忍不住笑了:“老金大叔,我们是搞科学的,不信这个。”
“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
老金摇了摇头,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固执:“天气预报在咱们这圣山上,没用。”
“‘湖神’的脾气,比天还大。”
“你们要动它的家,它会不高兴的。”
李文博虽然不信鬼神,但对当地人的经验还是保留着几分尊重。
他安抚道:“老金,你放心,我们只是做一些科学探测,不会打扰到‘湖神’的。”
“明天先看情况,如果天气真的不好,我们就不下水。”
老金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转身走出了帐篷。
看着他的背影,陈思颖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而李文博的心里,却莫名地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这天池,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神秘。
02
第二天,天亮得出奇的早,阳光刺破云层,给整个天池镀上了一层金边。
天气预报似乎赢了,是个进行水下探测的绝佳日子。
“看来‘湖神’今天心情不错嘛。”陈思颖一边调试着声呐探测仪,一边开着玩笑。
老金默默地站在一边,望着平静无波的湖面,眼神里的忧虑却丝毫未减。
科考队的第一步,是用高精度多波束声呐对整个天池进行一次彻底的“B超”检查。
设备启动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湖底的地形地貌开始以三维图像的形式一点点构建出来。
“我的天……”陈思颖看着屏幕,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这湖底也太复杂了!”
“到处都是火山岩形成的峭壁和裂谷,这深度……最深处已经超过370米了!”
李文博也凑了过来,表情严肃。
这个深度已经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估,意味着水下的压力和未知因素都将成倍增加。
声呐扫描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就在数据采集即将结束时,异变突生。
“嘀!嘀!嘀!”控制台突然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声。
“怎么回事?”李文博立刻问道。
陈思颖死死盯着屏幕上的一片数据,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试图稳定信号。
“在湖心偏南的深水区,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异常的移动回声信号!”
“体积……体积非常大!”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屏幕上,代表着湖底地形的蓝色图像中,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巨大红色斑点。
它在缓慢地移动,长度估算下来,至少有十五米!
“这是什么?”
“鱼群吗?”一名年轻的队员问道。
“不可能。”陈思颖立刻否定,“天池里已知的鱼类,最大的高山冷水鱼也超不过一米。”
“这么巨大的体积,不可能是任何已知鱼群能形成的。”
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李老师,这……这会不会就是……”
李文博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个时隐时现的红色斑点。
它移动得毫无规律,时而加速,时而静止,仿佛一个幽灵。
这完全不符合他对任何已知生物行为模式的认知。
是设备受到了火山岩矿物的干扰?
还是……真的有什么东西在那里?
团队内部的气氛瞬间被点燃了。
“就是它!”
“绝对是它!”陈思颖激动地站了起来,“我们必须马上下潜!”
“用无人潜航器,不,我们必须亲自下去看看!”
“我反对!”李文博的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思颖,你冷静一点!”
“这个信号非常不稳定,我们连它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那个区域是湖底地形最复杂的裂谷区,贸然下潜,风险太大了!”
“可是机会就在眼前啊!”陈思颖争辩道,“等我们慢吞吞地分析完数据,它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科学发现需要冒险精神!”
“科学发现更需要严谨和对生命的负责!”李文博的声调也高了起来,“我是队长,我不能拿队员的生命去冒险!”
两人的争执让帐篷里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
一直沉默的王伟站了出来,他指了指屏幕上的深度数据,言简意赅地说:“这个深度,高海拔低温淡水环境,载人下潜的生理和技术风险都是极限。”
“我同意李老师的意见,先用ROV(无人潜航器)下去探路。”
王伟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陈思颖一半的热情。
她知道,在专业技术问题上,王伟的判断就是权威。
她有些不甘地坐了回去,但眼睛依然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个神秘的红色斑点,仿佛要把它看穿。
最终,李文博拍板决定,下午,先派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机械臂的无人潜航器“深海之眼”,去那个神秘信号出现的区域一探究竟。
03
下午两点,阳光正好。
无人潜航器“深海之眼”被起吊装置缓缓放入水中,黄色的外壳在蓝色的湖面上格外显眼。
伴随着螺旋桨的轻微嗡鸣,它很快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指挥帐篷内,气氛紧张而又压抑。
所有人,包括一直忧心忡忡的老金,都围在了主显示屏前。
屏幕上,是“深海之眼”传回的实时画面。
镜头下的天池,是一个与水面截然不同的世界。
起初,阳光还能穿透水层,照亮成群的微生物和偶尔游过的小鱼。
但随着深度计上的数字不断跳动,四周的光线迅速暗淡下去,湖水从透亮的蓝色变成了深邃的墨绿,最后彻底陷入了黑暗。
“打开探照灯。”李文博命令道。
雪亮的光柱刺破黑暗,照亮了前方的一小片区域。
能见度很差,水中悬浮着大量的白色絮状物,像是永不停歇的“湖底雪”。
镜头所及之处,都是嶙峋怪异的火山岩,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滑腻的苔藓,宛如巨兽的皮肤。
“这里简直就是一片死寂之地。”陈思颖喃喃自语。
她想象中的水下世界,应该充满了奇特的生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深海之眼”按照预设的航线,慢慢靠近了上午声呐发现异常信号的坐标区域。
这里是一片更加陡峭的水下岩林,巨大的岩石柱拔地而起,形成一个天然的迷宫。
“小心点,别撞上了。”李文博提醒着操控员。
就在这时,传回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在探照灯的光晕边缘,一些细长的、像是水草一样的东西在轻轻摇曳。
“放大看看。”陈思颖立刻说。
镜头推近,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根本不是水草,而是一缕缕挂在岩石上的……渔网!
而且是那种非常老旧的、已经腐烂不堪的尼龙渔网。
“怎么会有渔网?”李文博皱起了眉头,“天池不是一直禁止捕鱼的吗?”
老金凑过来看了一眼,脸色变得有些苍白:“是偷猎的。”
“早些年,总有些胆子大的,晚上偷偷跑来下网,后来淹死过好几个,就没人敢了。”
“他们说,是‘湖神’收走了他们。”
这个发现让原本就诡异的气氛更加凝重。
就在众人思索之际,一直稳定传输数据的副屏上,一个参数突然开始剧烈跳动。
“是水压!”
“水压在异常波动!”负责数据监控的队员喊道,“还有强烈的金属共振信号!”
“这……这数据模型不对劲!”
几乎在同一时间,主显示屏上的画面,毫无征兆地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仿佛“深海之眼”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
“稳住!”
“快稳住!”操控员惊慌地大喊,双手在控制杆上徒劳地操作着。
画面天旋地转,探照灯的光束疯狂地扫过黑暗,最后,镜头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画面定格在一片漆黑的、布满划痕的巨大平面上。
一秒钟后,屏幕上闪过一片雪花,所有信号——图像、数据、通讯——全部中断。
“失联了!”
帐篷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那片雪花屏,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是设备故障?
还是……它真的遭到了某种外力的攻击?
那个一闪而过的、漆黑的巨大平面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强烈的金属共振信号?
无数个问题瞬间涌上李文博的心头,让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天池的神秘面纱之下,第一次对他们露出了冰冷而危险的獠牙。
04
“深海之眼”的失联,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科考工作。
那不仅仅是一台价值数百万的设备,更是他们探索湖底唯一的“眼睛”。
现在,他们彻底变成了瞎子。
指挥帐篷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一连几个小时,技术人员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联络方式,但回应他们的,只有一片死寂。
“肯定是它干的!”陈思颖的脸色苍白,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股混杂着恐惧和兴奋的火焰,“一定是那个大家伙!”
“它攻击了我们的潜航器!”
“李老师,它就在那儿,我们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了!”
李文博疲惫地揉着太阳穴,没有回答。
他脑子里一遍遍地回放着信号中断前那混乱的几秒钟。
强烈的金属共振……被卡住的画面……这一切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失去“深海之眼”让科考工作陷入了彻底的停滞。
没有影像资料,没有实地勘测,光靠那一个不稳定的声呐信号,他们什么也证明不了。
这次兴师动众的科考,很可能就要以一个“设备故障”的尴尬结论草草收场。
他不甘心,陈思颖更不甘心。
当天晚上,陈思颖拿着一份手写的计划书,走进了李文博的帐篷。
“李老师,我请求进行载人深潜。”她开门见山,语气不容置疑。
李文博抬起头,看着她布满血丝但异常坚定的眼睛,心里叹了口气。
“思颖,这太危险了。”
“我们已经损失了一台ROV,我不能再拿你和王伟的生命去冒险。”
“但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陈思颖将计划书拍在桌子上,“王哥的技术你信得过,我们的深潜器也是国内最顶尖的,安全系数极高。”
“我们只要下去,找到失联的ROV,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拿到第一手资料就马上回来!”
“我保证,绝不恋战!”
“你拿什么保证?”李文博反问,“水下的情况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那个东西,不管它是什么,都具有极强的攻击性!”
“那就更要下去了!”陈思颖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是科学家,我们的职责就是探索未知!”
“如果因为害怕就退缩,那我们来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要回去告诉大家,我们被一个影子吓跑了吗?”
她的话,每一个字都敲在李文博的心上。
他何尝不想搞清楚真相?
他一辈子都在追求严谨的证据,而现在,唯一的证据就被困在三百多米深的湖底。
放弃,就意味着他向那些他曾经嗤之以鼻的“传说”低了头。
那一夜,李文博彻夜未眠。
他反复评估着载人深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的风险。
他把王伟也叫了过来,三个人对着湖底地形图,一遍又一遍地推演着下潜和规避路线。
王伟的话依旧不多,但他眼神里的平静给了李文博巨大的信心。
他只是说:“只要设备不出问题,下潜三百米,我可以做到。”
天快亮的时候,李文博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无比清晰。
“我同意。”
“但是,你们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下潜深度不能超过ROV失联的区域。”
“第二,任何情况下,优先保证自身安全,设备可以不要。”
“第三……”他看着陈思颖和王伟,“你们两个,必须完完整整地给我回来。”
陈思颖的眼圈红了,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计划就此敲定。
由王伟负责驾驶小型深潜器“蛟龙号”,陈思颖作为科学观察员,两人组成深潜小组,目标——寻找失联的“深海之眼”,探明水下真相。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赌注是他们的生命,以及科学的尊严。
05
“蛟龙号”深潜器的准备工作在一种庄重而紧张的氛围中进行着。
这台小型的深潜器外形像一颗白色的胶囊,可以容纳两人,虽然不大,但集合了最顶尖的维生、探测和抗压技术。
下潜前,李文博亲自为两人做最后的检查,他一遍遍地叮嘱着安全事项,啰嗦得像个送孩子远行的父亲。
老金则不知从哪弄来两条红色的布绳,默默地系在了王伟和陈思颖的手腕上,嘴里用朝鲜语念叨着什么。
陈思颖知道,那是在为他们祈福。
“各单位注意,‘蛟龙号’准备入水。”李文博在通讯器里下达了指令。
起吊臂将“蛟龙号”稳稳地吊离地面,缓缓移向湖面。
透过小小的圆形观察窗,陈思颖看到了岸上队员们担忧的脸庞。
她深吸一口气,对着通讯器说:“放心吧,我们下去看看就回来。”
“蛟龙号”平稳地穿过水面,向着无尽的深蓝沉去。
外界的光线迅速被湖水吞噬,驾驶舱内只剩下仪表的微光和两人沉重的呼吸声。
“生命维持系统正常。”
“内外压差正常。”
“通讯系统正常。”
王伟冷静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响,每一个口令都像定心丸,让陈思颖紧张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她开始专注地观察着窗外的景象,并记录着各项数据。
随着深度不断增加,水下的世界和昨天通过ROV看到的一样,黑暗、死寂,充满了悬浮的白色絮状物。
探照灯的光柱在黑暗中显得如此孤独和无力。
“我们正在接近目标区域。”王伟的声音传来。
深度计显示,他们已经来到了280米深处。
陈思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紧紧贴着观察窗,试图从这片混沌中找出“深海之眼”的踪迹。
“看到了!”突然,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她指着前方的观察窗,“王哥,就在那片岩壁上,是我们的ROV!”
王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在探照灯的光束尽头,那个熟悉的黄色外壳正静静地卡在一处巨大的岩壁缝隙中,一动不动。
“太好了!”
“找到它了!”
王伟沉稳地操控着机械臂,缓缓靠近:“别急,看上去只是被卡住了。保持警戒。”
就在这时,一直平稳的被动声呐探测系统突然响起了一声低沉的“嗡”声,一个巨大的标记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雷达屏幕上,位于他们的正下方深渊里。
“这是什么?” 陈思颖的脸色瞬间变了。
王伟紧盯着屏幕,额头渗出了冷汗,声音因难以置信而有些沙啞:“读数不对……这体积……这不可能……”
话音未落,那标记开始以一个物理学上近乎不可能的速度急速上浮!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撕裂了驾驶舱的寂静!
“它冲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