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让刘伯温蒸螃蟹,却不给锅灶,刘伯温一法让皇帝连声叫好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秋高气爽,御花园内却暗流涌动。

雕花石桌上,数只活蹦乱跳的螃蟹在青瓷盘中挥舞着钳子,墨绿的甲壳在午后斜阳下闪着冷峻的光芒。朱元璋一袭明黄龙袍,端坐在雕龙宝椅上,目光如刀锋般犀利,缓缓扫过跪立在花园中的满朝文武。

"金秋九月,正是品蟹佳期,朕心情甚佳,想与众爱卿共品这江南美味。"皇帝的声音在花园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些螃蟹要现场蒸制,新鲜出锅才有意思。"

群臣暗自松了口气,以为不过是寻常的赏赐。

然而朱元璋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令人不寒而栗的笑意:"不过,不许用锅,不许用灶,不许用任何火源。"

满座皆惊。文武百官你看我,我看你,额头瞬间冒出冷汗。这哪里是什么恩典,分明是一道要命的考题。

刘伯温缓缓抬起头,与龙椅上那双深不可测的眸子对视。那一刻,整个御花园仿佛被无形的重压笼罩,连秋虫都停止了低鸣。

所有人心中都明白,这不是在考验如何烹饪,而是在试探臣子的智慧与忠诚。

一念之差,便是万劫不复。一计得当,则可化险为夷。



01

洪武十二年秋,秋高气爽,梧桐叶黄,菊花绽放。紫禁城内丹桂飘香,金秋九月,正是品蟹佳期。朱元璋心情大好,下旨在御花园设宴,招待开国功臣们。

这一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御花园内张灯结彩,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朱元璋一身明黄龙袍,端坐在主位上,龙威赫赫。左右两侧坐着的都是当朝重臣,个个衣冠楚楚,却又小心翼翼。

刘伯温坐在离皇帝不远的位置,一身青色官袍,神情淡然。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目光在花园里转了一圈。这御花园他来过无数次,每一处风景都熟悉得很。

"诸位爱卿,今日天气甚好,朕心情也不错。"朱元璋举起酒杯,声音洪亮,"来,咱们君臣一同饮酒赏花!"

"臣等敬陛下!"众臣齐声应道,纷纷举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元璋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忽然皱了皱眉头。徐达见状,忙问道:"陛下可是菜品不合胃口?"

"这些菜都不错,就是..."朱元璋停顿了一下,"朕忽然想吃螃蟹了。"

刘伯温放下酒杯,心中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以他对皇帝的了解,朱元璋从来不会无故提出这种要求。果然,朱元璋接下来的话验证了他的猜测。

"不过,朕要吃的不是厨房做好的螃蟹,而是要在这里,当着大家的面蒸制的新鲜螃蟹。"朱元璋的目光在众臣脸上扫过,最后停在刘伯温身上,"刘爱卿,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刘伯温起身行礼:"臣遵旨。"

话音刚落,就有太监端上来一盘活蹦乱跳的大螃蟹。那螃蟹个个膏肥肉美,在盘子里挥舞着大钳子,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众臣都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任务,毕竟蒸螃蟹算不上什么难事。可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过有一个条件。"朱元璋嘴角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不许用锅,不许用灶,不许用任何火源。"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

常遇春第一个反应过来,急忙起身:"陛下,这怎么可能?没有火怎么能把螃蟹蒸熟?"

"就是啊,陛下,这不是为难刘军师吗?"胡惟庸也跟着说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摇头叹息,有的窃窃私语。整个宴席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只有刘伯温,依然站在那里,神色平静如水。

02

朱元璋看着众臣的反应,心中暗自点头。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作为开国皇帝,他深知功臣们的能力,但也时常想要试探一下他们的智慧。

"怎么?都觉得不可能吗?"朱元璋故意问道,"那朕就换个人来做这件事。"

"陛下且慢。"刘伯温终于开口了,声音依然温和,"臣愿意一试。"

"刘军师,你可想清楚了?"李善长忍不住劝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刘伯温转头看向李善长,微微一笑:"李大人,世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

这话说得颇有深意,让在座的人都若有所思。

朱元璋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果然,刘伯温就是刘伯温,永远不会让他失望。

"既然刘爱卿愿意接受挑战,那朕就等着看好戏了。"朱元璋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不过,时间有限,一个时辰内如果做不出来,就算失败。"

一个时辰?众臣心中更是捏了一把汗。要知道,平时蒸螃蟹都需要半个时辰左右,何况现在还不能用火。

"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刘伯温再次行礼。

话虽这么说,但他的内心也在快速思考着。朱元璋突然提出这个要求,绝不是心血来潮那么简单。以皇帝的性格,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用意。

胡惟庸见状,忍不住说道:"刘军师,要不我们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说,用热水烫?"

"用热水烫怎么行?那又不是蒸的。"常遇春摇头道。

"那就想办法生火啊。"另一个大臣建议道。

"可是陛下明确说了不许用火源。"徐达提醒道。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时,刘伯温却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见他这副模样,心中更加好奇。他了解刘伯温,这个人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既然他答应了下来,说明心中一定有了计划。

"各位爱卿,既然刘军师已经接受了挑战,我们就安静等着看结果吧。"朱元璋摆摆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来人,给刘军师准备一张桌子,其他什么都不要准备。"

很快,太监就搬来一张空桌子,放在御花园的空地上。那盘活螃蟹也被端了过来,放在桌子上。

刘伯温走到桌子前,仔细观察着这些螃蟹。它们在盘子里爬来爬去,钳子一张一合,显然很是新鲜。

要让这些活蹦乱跳的螃蟹变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军师,你真的有办法吗?"李善长还是有些担心。

刘伯温回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李大人,有时候答案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这话说得更加玄乎,让众人都摸不着头脑。



0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刘伯温依然站在桌子前一动不动。他时而抬头看看天空,时而低头看看螃蟹,偶尔还会走动几步,观察周围的环境。

众臣看得心急如焚,恨不得上前帮忙。可是朱元璋既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伯温,他们也不好多嘴。

"刘军师这是在干什么?"有大臣小声嘀咕。

"可能在观察地形?"另一个大臣猜测道。

"观察地形有什么用?又不是行军打仗。"

"说不定刘军师真有什么妙计呢。"常遇春虽然也很困惑,但还是选择相信刘伯温。

胡惟庸却有些不以为然:"我看他就是在拖延时间,希望皇上能够收回成命。"

"胡大人,话不能这么说。"徐达皱眉道,"刘军师的智慧我们都见识过,既然他答应了,肯定有他的道理。"

"可是没有火怎么可能把螃蟹蒸熟?这不是智慧的问题,这是自然规律的问题。"胡惟庸坚持自己的观点。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朱元璋却一直在观察刘伯温的举动。他发现,刘伯温的目光经常会停留在某些特定的地方,而且神情越来越专注。

"有意思。"朱元璋心中暗想,"看来他真的有想法。"

此时的刘伯温,确实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他刚才的观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在寻找可以利用的条件。御花园的环境、天气的状况、甚至是宴席的摆设,都被他仔细考量过。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不使用传统火源的情况下,产生足够的热量来蒸熟螃蟹。

"时间过去一刻了。"朱元璋提醒道,"刘爱卿,还有三刻的时间。"

刘伯温点点头,依然没有急躁的表现。他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乱了阵脚。

李善长看不下去了,走上前低声说道:"刘军师,要不我们向陛下求情,说这个任务确实太难了?"

"李大人好意,刘某心领了。"刘伯温摇摇头,"不过,我既然答应了陛下,就一定要做到。"

"可是..."

"李大人请放心。"刘伯温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眼中已经有了一丝光芒,"臣心中已有计较。"

这话一说,不仅李善长愣住了,就连附近的其他大臣也都竖起了耳朵。

难道刘伯温真的想到办法了?

朱元璋也听到了这句话,心中一动。看来,这场好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04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刘伯温,从淮西起兵时就跟在他身边,可以说是他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当年在濠州城下,正是刘伯温献计,让他避开了陈友谅的重兵围困。鄱阳湖大战时,也是刘伯温提出的火攻之策,一举击败了陈友谅的水师。还有那次在应天府,面对张士诚的突然袭击,又是刘伯温临危不乱,用疑兵之计化解了危机。

每一次危难关头,刘伯温总是能够想出常人想不到的办法。

但是,正是因为刘伯温太过聪明,朱元璋心中也有些复杂的情绪。作为皇帝,他当然希望手下的大臣都是能人,但同时也担心这些能人会不会有二心。

今天这个考验,表面上是为了吃螃蟹,实际上却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一次试探。他想看看,在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刘伯温会如何应对。

是会选择放弃?还是会硬着头皮胡乱尝试?又或者,真的能想出什么神奇的办法?

从目前的情况看,刘伯温显然属于第三种情况。他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显得胸有成竹。这让朱元璋既感到欣慰,又感到隐隐的不安。

"陛下在想什么?"坐在旁边的徐达小声问道。

朱元璋回过神来,摇摇头:"没什么,只是在想,刘军师到底会用什么办法。"

"我也很好奇。"徐达说道,"不过以我对刘军师的了解,他既然敢答应下来,肯定是有把握的。"

"是啊,刘伯温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朱元璋点点头,心中却在想着别的事情。

此时的刘伯温,已经在桌子前站了将近半个时辰。他的姿态依然从容,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目光已经锁定在了某个方向。

胡惟庸有些不耐烦了:"我说刘军师,你到底有没有办法?别在那里装模作样了。"

这话说得有些重了,让其他人都皱起了眉头。

"胡大人,话不能这么说。"常遇春不悦地说道,"刘军师正在想办法,你这样催促有什么用?"

"我这是实话实说。"胡惟庸毫不示弱,"没有火就想把螃蟹蒸熟,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早点承认失败。"

"胡大人似乎很希望刘军师失败啊。"李善长意味深长地说道。

胡惟庸脸色一变:"李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只是就事论事。"

"好了,都别吵了。"朱元璋摆摆手,制止了这场争论。不过,他的目光在胡惟庸脸上停留了一会儿,若有所思。

时间还在继续流逝。御花园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刘伯温的下一步行动。

就在这时,刘伯温忽然动了。他缓缓转身,面向朱元璋,神情严肃而郑重。

"陛下。"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臣有一法,可让螃蟹不用火而熟。"



这话一出,整个御花园都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伯温身上,连鸟儿的叫声都仿佛停止了。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哦?爱卿莫非要施展仙法不成?"

刘伯温淡然一笑:"陛下,臣所用的并非仙法,而是世间常理。只是这个方法,需要陛下答应臣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朱元璋好奇地问道,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刘伯温深深看了皇帝一眼,缓缓开口说道:"臣希望陛下能够..."

他的话刚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他说出那个神秘的条件。

当刘伯温说出那个条件的瞬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