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李德山在“夕阳红”养老院度过了十八年安静岁月,每天规律作息,很少与人交流,是所有人眼中的“普通老人”。
“爸,您总是神神秘秘的在房间里做什么?”儿子李强每月探望时都会好奇地问。“就是些小玩意儿,没什么好看的。”老人总是这样回答,眼神闪烁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直到2023年春天,李德山突发心梗住院,儿子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个大秘密...
01
2005年的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李德山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强子,我想住养老院。”六十七岁的李德山坐在儿子的办公室里,语气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
李强放下手中的文件,满脸不解:“爸,您身体好着呢,为什么突然要住养老院?是不是我照顾得不够好?”
“不是不是,”李德山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笑意,“你工作这么忙,每天早出晚归的,我一个人在家也无聊。养老院有人说话,有人照顾,我觉得挺好的。”
李强心中五味杂陈,作为独生子,父亲的这个决定让他感到愧疚。从小到大,父亲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除了工作就是在家里摆弄一些木头块子,做些小凳子、小盒子之类的东西。母亲去世后,父亲更是话少了,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窝在自己的小屋子里,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爸,要不我请个保姆吧,您还是别去养老院了。”李强试图挽回。
李德山摇摇头,表情坚定:“不用,我已经决定了。你帮我找个离你公司近一点的地方,这样你来看我也方便。”
一个月后,李德山拖着一个老旧的行李箱,住进了城市边缘的“夕阳红”养老院。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他还带了一个神秘的木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奇怪的工具。
“李大爷,您这是做木匠的吗?”年轻的护工小王好奇地问道。
李德山淡淡一笑:“以前做过一些,现在老了,就是闲着没事摆弄摆弄。”
入住的前几天,李德山表现得异常安静。他不像其他新入住的老人那样,会因为不适应而抱怨或者要求这要求那。他静静地接受了房间的安排,静静地熟悉着养老院的作息时间,也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的房间在二楼靠东的位置,虽然不大,但采光很好。李德山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个木箱子放在了窗边的桌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锁上了。
在“夕阳红”养老院的日子,李德山过得格外规律。每天早上六点,他准时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到院子里散步半小时。养老院的花园不大,但种着各种花草,春天有迎春花,夏天有月季,秋天有菊花,冬天有梅花。李德山总是慢慢地走着,偶尔停下来仔细观察一朵花的形状,一片叶子的纹理。
散步回来后,他会到餐厅吃早饭。李德山从不挑食,护工们端什么他吃什么,从来不抱怨。其他老人经常会对饭菜品头论足,有的说太淡,有的说太咸,有的说菜品单调。只有李德山,总是默默地吃完自己的那一份,然后轻声对护工说一句“谢谢”。
吃完早饭,李德山会回到房间,关上门,开始他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房间里很快会传出轻微的敲击声,有节奏地响着,就像钟表的滴答声一样规律。
起初,隔壁的张大爷有些好奇,也有些不耐烦:“李老头,你在里面敲什么呢?吵得人睡不着觉。”
02
李德山透过门缝轻声回答:“不好意思张大哥,我在修一个旧柜子,马上就好。”
就这样,敲击声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所有人都认为李德山就是个爱修修补补的老人。
每天中午,李德山会准时出现在餐厅,吃完午饭后回房间午休一个小时。下午的时间,他通常会到院子里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拿着一张报纸细细地看。其他老人喜欢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牌,但李德山从来不参与,他总是独自一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
“李大爷,您不觉得无聊吗?”护工小王有一次忍不住问道。
李德山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光芒:“不无聊,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情啊?”
“就是一些小玩意儿,等做好了给你们看。”李德山神秘地笑了笑。
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李强会准时来看望父亲。父子俩的谈话总是简短而平淡。
“爸,身体还好吗?”
“好着呢,这里的护工都很照顾我。”
“有什么需要的吗?”
“没什么需要的,你工作忙,不用老是惦记我。”
“那我下个月再来看您。”
“好,路上开车小心点。”
这样的对话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李强觉得父亲在养老院过得很好,至少比在家里独自一人要强。他也渐渐习惯了父亲的安静和淡然,以为这就是所有老人都会有的状态。
2006年的夏天,李德山开始收到一些奇怪的包裹。邮递员每个月都会送来两三个不大的包裹,有时候是方形的,有时候是长条形的,重量都不轻。
“李大爷,又有您的包裹。”护工小王将包裹放在李德山的床头柜上。
李德山接过包裹,眼中闪过一丝紧张:“谢谢,我自己拿就行。”
小王注意到包裹的发件地址各不相同,有北京的,有广州的,还有成都的,但发件人的名字都很模糊,像是故意涂改过的。
“李大爷,这些都是什么啊?”小王好奇地问。
“就是一些木头、工具什么的,网上买的。”李德山的回答依旧简单。
包裹到手后,李德山总是迫不及待地回到房间,然后紧紧关上门。房间里很快会传出拆包装的声音,接着是满足的轻叹声。
有一次,护工小王收拾走廊时,恰好经过李德山的房间,门没有完全关紧,她透过门缝看到老人正小心翼翼地从包裹中取出一块看上去很珍贵的木头。那块木头的纹理清晰,颜色深沉,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李德山抚摸着木头的表面,眼神中充满了一种小王从未见过的专注和热爱。他轻轻地闻了闻木头的香味,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王正想继续观察,李德山突然回头,两人的目光相遇了。老人的脸上闪过一丝慌张,立刻将木头收了起来。
“小王,有什么事吗?”李德山的声音有些颤抖。
“没事,李大爷,我就是路过。”小王赶紧走开了。
从那以后,李德山更加小心了。每次拆包裹前,他都会仔细检查门是否关紧,窗帘是否拉好。房间里的敲击声也变得更加轻微,生怕被人听到。
李强在一次探望中无意提到了包裹的事情。
“爸,听护工说您经常收包裹,都买些什么?”
李德山淡淡地回答:“就是一些小玩意儿,老了闲不住,总想做点什么。”
“做什么呀?能给我看看吗?”李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心。
“还没做好呢,等做好了再给你看。”李德山的眼神有些闪烁。
03
李强也没有深究,他觉得老人有个爱好总是好事,至少不会觉得无聊。
2010年的秋天,养老院里来了一个新的护工,叫小刘。小刘是个细心的姑娘,她很快注意到了李德山的一些特别之处。
首先是房间里的木屑。每次小刘来打扫卫生时,都会发现房间的角落里有细细的木屑,就像有人在里面刨木头一样。但李德山总是在小刘来之前就将这些木屑清理得差不多了,只是偶尔会有一些遗漏。
“李大爷,您是在做木工吗?”小刘直接问道。
李德山正坐在床边整理着什么,听到问话,手中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就是修修补补,老习惯了。”
“能让我看看您修的东西吗?我对手工活儿很感兴趣。”小刘的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
李德山摇摇头:“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没什么好看的。”
小刘观察到,每当有人要进入他的房间时,李德山都会显得特别紧张。他总是站在门口,身体微微向前倾,似乎在阻止别人进入。而当别人离开后,他又会迅速关上门,然后在里面忙碌很久。
更奇怪的是,小刘发现李德山的手指特别灵巧。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的手指修长而有力,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指尖还有一些细微的老茧。这些老茧的位置很特别,不像是一般劳动留下的,更像是长期握着某种精细工具形成的。
“李大爷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小刘问其他护工。
“听说是在工厂上班,具体干什么不清楚。”老护工小王回答。
“他儿子呢?”
“在一家公司当经理,工作很忙,每个月来看一次。父子俩话不多,感情倒是不错。”
小刘越来越好奇了。她开始留意李德山的各种细节:他走路的姿态很平稳,即使在雨天也不会滑倒;他的眼神很专注,看任何东西都会仔细观察;他的手很稳,吃饭时从不会抖动。
这些都不像是一个普通老人应该有的特质。
2015年的春天,养老院进行房间装修,所有老人都需要临时搬到其他房间住几天。李德山对此显得异常焦虑。
“能不能不搬我的房间?”李德山找到院长,语气中带着恳求。
“李大爷,这是统一安排,每个房间都要装修,您的也不能例外。”院长耐心地解释。
“那我的东西怎么办?”
“我们会帮您搬到临时房间,装修好了再搬回来,您放心,不会丢东西的。”
李德山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但他没有办法拒绝。搬家的那天,他亲自监督着护工搬运他的物品。大部分东西都很普通:衣服、生活用品、一些旧书。但当护工要搬那个神秘的木箱子时,李德山坚持要自己来。
“这个箱子很重要,我自己搬。”他紧紧抱着箱子,生怕别人碰到。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搬运过程中,李德山脚下一滑,箱子掉在了地上,锁头松了,箱子微微打开了一条缝。
小刘眼尖,她看到了箱子里的一角:那是一个精美的木雕,看上去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雕工极其精细,每一根羽毛都清晰可见。
李德山发现了小刘的目光,慌忙将箱子重新锁好,抱在怀里。他的脸色很不好看,眼中闪着警惕的光芒。
“李大爷,您雕的吗?真好看。”小刘忍不住赞叹道。
李德山没有回答,只是紧紧抱着箱子快步离开了。
04
从那以后,李德山变得更加谨慎。他加强了房间的防护措施,在门上加了一把额外的锁,窗户也挂上了厚厚的窗帘。他还改变了作息时间,选择在其他人都休息的时候进行他的“小玩意儿”制作。
但小刘心中的疑问却越来越大。那个木雕的精美程度远远超出了一般老人的手工水平,那种工艺水准,绝不是随便玩玩就能达到的。
2018年开始,李德山的身体状况开始下滑。他走路变得缓慢了,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喘息。但奇怪的是,他对自己的“小玩意儿”制作却变得更加专注了。
房间里的敲击声变得更加频繁,有时候甚至会持续到深夜。护工们开始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
“李大爷,您年纪大了,不要太累了。”新来的护工小张关心地说。
李德山摇摇头:“不累,做这个我不觉得累。”
他的眼中闪着一种奇特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时间的紧迫感,似乎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完成某种使命。
这一年,李德山收到的包裹变得更加频繁,有时候一个月能收到四五个。护工们发现这些包裹越来越小,但包装却越来越精致,显然里面装的都是很珍贵的东西。
李强在一次探望中发现了父亲的变化。
“爸,您最近瘦了不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李德山正坐在床边,手中拿着一块小木头仔细端详着。听到儿子的话,他抬起头,眼中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没事,就是年纪大了。强子,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李德山第一次和儿子谈这么深的话题,李强有些惊讶:“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健康吧,还有家人。”
李德山笑了笑:“对,家人很重要。可是有时候,一个人还需要有些自己的东西,一些能够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的东西。”
“爸,您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就是随便说说。”李德山的神情又变得平淡了。
但李强能感觉到,父亲的话里有着深深的含义,只是他不明白是什么。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养老院实行封闭管理。李德山已经八十二岁了,身体更加虚弱,但他的精神却异常专注。
由于无法外出,也无法收到包裹,李德山开始使用房间里积攒的材料进行创作。房间里的敲击声变得更加密集,有时候护工经过时,能听到里面传出轻微的打磨声、雕刻声。
“李大爷最近很用功啊。”护工们私下里讨论。
“是啊,八十多岁了还这么有精神,真不容易。”
但细心的护工发现,李德山的房间里开始出现更多的木屑。这些木屑很特别,颗粒很细,颜色各不相同,有的是深红色的,有的是金黄色的,还有的是纯白色的。这些都不是普通木头的颜色。
更奇怪的是,房间里开始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那是一种很淡很淡的香味,闻起来有些像檀香,但又不完全一样。只有走到李德山房间门口时才能闻到,离远了就闻不到了。
小刘忍不住敲了敲李德山的门:“李大爷,您在做什么呢?味道好香啊。”
门内传来李德山有些慌张的声音:“没什么,就是熏熏蚊子。”
“这么冷的天哪来的蚊子啊?”小刘心想,但她没有多问。
疫情期间,李强无法来看望父亲,只能通过视频通话联系。每次视频时,李德山都会特意坐得离摄像头远一些,身后的桌子用一块布盖着。
05
“爸,您那桌子上放的什么啊?”李强在一次视频中好奇地问。
“就是一些旧东西,乱七八糟的,用布盖着干净一点。”李德山的解释依旧简单。
2021年,李德山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他开始经常咳嗽,走路也需要扶着墙。但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甚至比以前更加投入。
护工们发现,李德山开始在深夜工作。凌晨两三点的时候,还能听到他房间里传出轻微的声响。大家都很担心他的身体,但李德山总是说自己没事。
“李大爷,您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护工长小王劝说道。
李德山坐在床边,手中依旧拿着雕刻工具:“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我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有些事情,必须要趁还能做的时候做完。”
他的眼中有一种坚定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时间的珍惜,对使命的执着。
2022年的秋天,养老院请来了一位年轻的实习护工小李。小李是学艺术的,对手工艺品特别敏感。
她第一次经过李德山的房间时,就被从门缝里飘出的木香味吸引了。那种香味很特别,不是普通木头的味道,而是一种经过精心处理的高级木材才有的香味。
“这位大爷是做木工的吗?”小李问老护工。
“是啊,十几年了,每天都在房间里做一些小玩意儿。”
小李的专业直觉告诉她,这绝不是简单的“小玩意儿”。那种木香,那种有节奏的雕刻声,都暗示着这里有着不一般的工艺活动。
一天下午,小李在走廊里整理物品时,恰好听到李德山房间里传出一声轻微的叹息。那声叹息中带着满足,也带着一种深深的眷恋,就像艺术家完成一件心爱作品时的感叹。
小李忍不住轻轻推了推门,发现门没有完全关紧。她小心翼翼地透过门缝向里看去,这一看让她震惊了。
李德山正坐在窗边的桌子前,面前摆着一件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那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雕工极其精细,每一根羽毛、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凤凰的眼中似乎有神韵,整个作品散发着一种艺术品才有的灵性。
更让小李震惊的是,李德山手中的雕刻刀运用得极其娴熟,每一刀都精准到位,没有一丝犹豫。这种技法,绝不是一般的业余爱好者能达到的水平。
李德山似乎感觉到了有人在看他,突然回过头来。两人的目光相遇了,空气中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李德山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他迅速将木雕收了起来,同时用身体挡住了桌子。
“你在干什么?”他的声音中带着从未有过的严厉。
“对不起,李大爷,我不是故意的。”小李赶紧道歉。
李德山站起来,走到门口,仔细检查了门锁:“以后没有我的允许,不要靠近我的房间。”
说完,他重重地关上了门。
小李站在门外,心中的震惊久久无法平息。她确信自己看到的绝不是普通的手工艺品,那种工艺水准,那种艺术水平,绝对是大师级别的。
但她也明白,李德山不愿意让人知道这个秘密。
2023年的春天,八十五岁的李德山突发心梗,被紧急送往医院。
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德山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散步。突然,他捂着胸口倒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呼吸困难。
护工们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同时通知了李强。救护车很快赶到,将李德山送往医院。
在急诊室里,医生对李强说:“老人家的情况不太好,心梗范围很大,虽然抢救过来了,但是情况不太乐观。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06
李强握着父亲的手,心中充满了懊悔。这么多年来,他只是机械地每月探望一次,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父亲的内心世界。现在父亲病重了,他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生养自己的老人了解得太少了。
李德山在重症监护室里躺了三天三夜,生命垂危。医生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但老人顽强的生命力让他一次次挺过了危险。
第四天,李德山终于苏醒了。他看到守在床边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强子,你来了。”他的声音很虚弱。
“爸,您感觉怎么样?”李强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李德山的语气很平静,“有些话,我想和你说。”
“爸,您别多想,好好养病,医生说您的情况在好转。”
李德山摇摇头:“我在养老院住了十八年,有些东西应该让你知道了。”
他的眼中有一种释然,也有一种不舍,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一周后,医生允许李德山回到养老院,但叮嘱要随时准备住院治疗。李强决定将父亲房间的物品整理一下,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带到医院附近的住处,方便照顾。
当李强打开父亲房间的门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房间里摆满了木雕作品,大大小小有几十件。每一件都精美绝伦,工艺水准之高让人叹为观止。有花鸟鱼虫,有人物肖像,有山水风景,还有一些抽象的艺术造型。
这些作品风格统一,技法娴熟,显然都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而且从作品的磨损程度可以看出,有些是最近几年的作品,有些则明显有了十几年的历史。
“这些都是爸爸做的?”李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件作品,那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鹿,雕工极其精细,鹿的眼神中似乎都有生命的光芒。在小鹿的底部,有一个不太明显的落款:“云山”。
李强仔细查看了其他几件作品,发现每件作品的底部都有同样的落款:“云山”。
“云山?这是什么意思?”李强心中充满了疑问。
他用手机搜索了“云山木雕”,搜索结果让他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