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克东县交通局锚定“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总目标,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紧扣服务民生主线,聚焦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交通执法、客运服务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用“交通温度”温暖民心,用“作风实效”诠释担当,全力推动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
铺就“民生路”,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养护,全力推动农村公路从“通得了”向“通得好”转变。高标准推进建设。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原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年初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934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里程145.1公里,改造危桥11座,全面完成省交通厅“三年行动”建设任务目标。推动4.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有效缓解群众出行困难问题,农村公路危桥全面清零,通行品质显著提升。精细化落实养护。创新推行“路长制”管护模式,构建了政府主导、合力共管的管养机制。明确乡村级公路由乡镇负责管护,破损维修资金超20万元的部分,按县财政30%、乡镇70%比例保障。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公路6648.6公里、桥梁139座、涵洞700余处,出动巡查人员982人次、车辆274台次;完成公路养护1200余公里,清雪13万立方米;针对降雨引发的68处公路水毁,紧急投入资金968.5万元、机械180台次、人工165人次,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品质化提升颜值。引入公路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实现农村公路100%机械化检测,做到病害早发现、早处置;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在公路两侧种植行道树1300余株、花草120平方米,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农村公路景观,让群众出行“走在路上、美在心里”。
筑牢“法治线”,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屏障。坚持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理念,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规范执法强力度。推行“互联网+执法”,将执法主体、执法流程、执法结果等信息全面公开,实现“阳光执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营运问题,联合拜泉七大队、克山六大队进行区域联合执法。与县交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严打超限超载运输。柔性执法有温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对未携带从业资格证、车辆轻微超载等12类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告诫提醒”,让群众感受到执法的“人情味”;开展执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讲解交通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让“守法出行”成为自觉。
提升“服务力”,打造便民客运“幸福圈”。聚焦群众出行中的“急难愁盼”,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升级。从群众最直接的出行体验入手,在客运站等窗口单位全方位完善服务设施。克东县客运站设立温馨母婴室,打造旅客书屋,精选各类书籍,丰富旅途体验;设置便民充电区,解决续航难题,保障通讯畅通无忧;完善无障碍卫生间,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彰显人文关怀;开辟环卫工人休息角,配备热水、微波炉等设施,为城市美容师提供暖心保障;结合季节特点,冬季供应暖心汤品驱寒,夏季备好解暑饮品降温,用“冷暖相宜”的细节传递民生温度。拓展服务企业新格局。依托客运站等交通枢纽,搭建本土产业推广平台。增设电商直播专区,通过主播现场推介,让克东苏打水、腐乳、鲜食玉米等特色产品走出县域,拓宽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在站内设置飞鹤企业宣传展牌,在营运车辆外体喷涂二克山、苏打水、鲜食玉米等地域标识,让交通工具变身“流动宣传员”,既提升本土企业及产品知名度,更彰显交通系统服务地方产业的主动担当。定制服务获群众赞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冬季早班出行“打车难、安全感弱”等问题,打破传统服务定式,以作风创新推动服务升级,推出“点对点”定制客运服务。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4月15日为订购早晨5点发车班次的旅客,提供凭购票信息预约次日免费上门接驳服务,实现“门对门”无缝衔接,切实打通家到车站的“最后一公里”。(苏广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