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稿与目前报道要点的通知
1948年 12月 8 日 , 肥乡县委发出 《关于征稿与 目 前报道要点的通知》 , 要求各区各单位要落实好专门写作人员, 对一些重大事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投稿。 通知说: 自我们的小报出版以来, 在各组通讯员同志的热心爱护与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己出版六期, 充分完成了党给予的 "交流经验, 反映情况" 的任务。 但是还有很大的缺点, 首先是拉的时间太长, 不能更及时、 更快地反映农村工作的情况; 其次是在前两期中不是很清楚, 使读者同志不感兴趣; 再其次是缺乏校对,粗枝大叶, 因而小报的词句和文字, 常有不顺和白字, 降低了小报的成色;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稿件不多。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办报负责人没有与各组干部和通讯员进行积极的联系, 如五区研究组郭广民、 祁维周、 韩从让、 张达村工作组等同志, 均在这月 内写稿三篇以上, 但报社均没有跟这些同志主动联系。 尤其是一区王保福同志写来的一篇辛店村妇女织军布的稿子,给弄丢了, 这证明我们对工作是何等没有责任心呢。 其次是个别区的负责人对小报认识与关心不够,如三区、 四区一个月来仅来稿件一篇,这说明区委领导督促不够。
为了下一步把小报办好, 进一步提高质量, 重新强调以下几点:
1. 各组每段工作小结要及时报来, 每月 9 日、 19 日、 29 日 。2. 每 5天一篇稿子; 政府生产组要将生产经验 5天一报道, 总结性的工作 10
天一报道。
另外, 该通知还列出了各区、 各单位目前的报道重点。
在此之前的 1948年 10月 19 日, 肥乡县委员会就发出了 《关于创办小报的通知》 , 通知说: 肥乡县的整党、 抽补, 这场彻底消灭封建阶级的斗争, 即将在全县掀起, 这个历史任务是非常艰巨而复杂的,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县委决定重办小报。 通过小报及时反映下层情况, 交流各区、 各村工作经验, 成为指导全县工作的一个有力武器, 成为完成土改、 整党、 生产工作的一个得力助手, 成为肥乡劳动人民的喉舌, 因此, 重办小报是很有必要的。关于小报的名称定名为 《肥乡群众》 。
在报道中心与编辑方针上, 则应以土改、 整党为中心, 但冬季生产也必须重视, 并成为经常报道的内容之一。
怎样使小报在这个伟大的阶级斗争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成为县委领导和各工作组有力的助手呢? 第一, 希望各区工作组同志要掀起写稿的热潮,留心收集题材,工农同志不会写的要和会写的同志互助起来,集体研究集体写, 这样才能达到目 的, 才能把小报办好。 第二, 关于报道的形式, 用通讯、快板、小结、诗歌均可。第三, 关于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做啥写啥, 力求通俗, 工作中的点滴经验, 创造的方法, 吸取的教训, 特别是贫雇农群众在各个运动中的典型、 例子和痛苦, 都要及时报道, 并要注意组织各阶段工作小结。 在写的方式上要具体明了,一个成绩要说明这个成绩怎么来的, 有什么经验; 一个缺点要说明缺点怎么来的, 如何克服。 要求每个识字的同志都要动手。 第四, 各区委同志和小组长同志应当亲自动手,经常给小报写稿,并切实负起责任,布置、 督促、 检查, 这样, 小报的稿件才能源源不断。
(馆藏739号文)
注: 文中 "工农干部" 不是代表工人和农民, 是解放初期很多干部没有文化或只认识少量的字, 这在当时被称为 "工农干部" 。本卷引用 "识字" 的、 "不识字" 的, 有时指工作人员 , 多指农村的群众。
作者:陈剑
本文选自《肥乡那些事儿大事记》专集书籍
素材提供:肥乡区政协
转发请注明来源,不得修改和片段摘用,违规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