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承德市召开教育大会,对建设教育强市工作进行再部署。近年来,承德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以政策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协同为抓手,持续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筑牢教育保障基石。承德市委、市政府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民生首要任务,健全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以来,主要领导39次调研教育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研究;2023年出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质量提升、优质均衡、强师工程三大改革举措(以下简称“1+3”政策),从顶层设计上加快破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师队伍结构不优、教育质量整体不高等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现实难题。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基础教育活力。承德以“1+3”政策落地为核心,实施质量提升3年计划,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439所规模中小学同步制定“一校一策”,推行职称年聘、优绩优酬绩效工作分配等激励措施,建成21个学科教研基地,生源外流等现象得到缓解。
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481个,扩增城区学位1.17万个。整合优化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423个,安置1778名学生到中心乡镇学校,分流550名富余教师。探索“3+3”集团化办学,组建教育集团、协作体、联合体13个。
实施强师工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落实人才补贴、班主任津贴、绩效工资等资金7.83亿元。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设置周转编制1098个,通过“绿色通道”选聘教师87人,公开招聘补充教师1185人。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共认定骨干、精英、卓越3个梯队教师4411名,建立“卓越教师工作室”14个,年均培训教师7.6万人次。
坚持五育并举,优化职教布局。在全省率先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广泛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小胖墩”“小眼镜”比例分别降至23.4%、46.5%。3所高职专科学校专业与承德主导产业匹配度达94%;20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6%以上。近3年投入3.89亿元改善8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成30余个高水平实训基地。2023年以来,11所中职学校新增21个专业,高职学校锚定全市主导产业,培育打造研学旅游、氢能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新专业。8所院校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省级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0家。
深化京津冀协同,拓宽教育发展空间。近年来,承德积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承德薄弱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推动京津优质资源助力教育发展。与京津130所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互派挂职研修学习及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9.6万人次。选派14名中层干部赴北京十八中、中关村三小、天津一中、南开中学等知名学校跟岗学习。开展中职教育“2+1”专业共建跨省一体化人才培养,兴隆县职教中心、宽城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平泉市职教中心分别与天津北辰区中职学校、天津经贸学校、西青区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
财政投入上,全市教育经费总量从2022年的81.83亿元增至2025年的93.67亿元,成为财政第一大支出项目。2023年,在国家公共教育质量满意度测评中,承德在省内参评四市中居首位。2024年,承德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速达2.34%,居全省第一。
(原标题:承德与京津130所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来源:河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