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你看咱们家这客厅,都快站不下人了。”
“你这叫什么话,朋友多,路好走,这都是我半辈子的积蓄,你不懂。”
王建国看着满屋子的贺礼和喧闹的朋友,得意地对妻子李秀英说。
李秀英默默地收拾着桌上的空酒瓶,看着丈夫被众人簇拥的背影,眼神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轻声叹了口气,心里想着,希望这些人,是真的靠得住吧。
01
王建国的五十岁生日宴,办得风风光光。
市里有名的福满楼,他直接包下了最大的一个宴会厅。
红色的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主桌,气派非凡。
下午五点刚过,人就陆陆续续地来了。
来的人,个个都有些头面。
做建材生意的刘总,挺着个大肚子,手里拎着一盒顶级的武夷山大红袍,人还没到声先到。
“老王,我亲爱的大哥,五十华诞啊,可喜可贺!”
王建国哈哈大笑,迎上去就是一个熊抱。
“老刘,你能来,就是给我最大的面子了!”
“那哪儿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刀山火海也得来啊!”
两人热络地拍着对方的后背,仿佛真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紧接着,在机关单位上班的老同学老张也到了。
老张提着两瓶一看就价格不菲的茅台,一脸的感激。
“建国,当年要不是你,我们家那小子的上学问题还不知道怎么办呢,这点心意,你可千万得收下。”
王建国摆摆手,显得十分豪气。
“过去的事,提那个干嘛,咱们是同学,是兄弟,应该的!”
他越是这么说,老张就越是恭敬。
最让王建国感到有面子的,还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小孙。
小孙如今已经是他们部门的主管了,年轻人,有干劲。
他一进门,就先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王哥”,然后又对着李秀英喊“嫂子好”。
他带来的礼物最实在,一个厚厚的红包。
“王哥,没你的栽培就没我的今天,以后但凡有任何事,您一句话,我小孙绝无二话。”
王建国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暖洋洋的。
他觉得,自己这识人的眼光,真是没得说。
妻子李秀英在一旁,只是微笑着,不停地给人倒茶,递毛巾。
她就像一个背景板,默默地做着一切,话不多。
客人们跟她打招呼,她也只是温和地笑笑。
有几个客人的太太想跟她拉拉家常,她也只是简单应付几句,似乎并不习惯这种热闹的场面。
宴会开始了。
巨大的圆桌上,坐满了人。
推杯换盏之间,全是恭维和赞美的话。
刘总举着酒杯说:“要说仗义,我这辈子就服王哥一个,当年我资金周转不开,王哥二话没说就给我凑了十万,这份情,我记一辈子!”
老张也跟着附和:“是啊,建国这人,从上学的时候就热心肠,谁有困难他都帮,咱们这帮老同学,谁没受过他的恩惠?”
小孙更是把姿态放得极低:“没有王哥,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杯酒,我敬王哥,我先干为敬!”
一杯杯酒下肚,王建国的脸喝得通红。
他不是因为酒精,而是因为激动。
他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听着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感觉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他觉得,自己这半辈子最成功的投资,不是房子,不是股票,而是眼前这些遍布各行各业的“人脉”。
他坚信,有了这些人,他王建国的人生下半场,只会更辉煌。
他甚至有些醉醺醺地想,就算哪天天塌下来,有这帮兄弟撑着,也砸不到他头上。
儿子王浩也从外地赶了回来。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自己创业,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他在酒桌上,看着自己的父亲被众人簇拥,眼神里也充满了崇拜。
他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端着酒杯,笨拙地给父亲的这些朋友们敬酒。
“刘叔叔,张叔叔,孙哥,我爸以后就拜托你们多照顾了。”
刘总大手一挥,拍着胸脯说:“大侄子你放心,有你刘叔在,你爸的事就是一句话!”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王建国才在妻子的搀扶下回到家。
一进门,他就瘫倒在沙发上,嘴里还在哼着不成调的歌。
李秀英默默地给他端来一杯热茶,又去卫生间拧了条热毛巾。
她蹲下身,轻轻地给他擦着脸。
看着丈夫醉眼惺忪的样子,她忍不住轻声说:“建国,以后少喝点吧,伤身体。”
王建国睁开眼,有些不高兴。
“今天是我五十岁生日,高兴,高兴你懂吗?”
李秀英没接话,只是把毛巾洗干净,又去收拾客厅里堆积如山的礼品盒。
她一边收拾,一边说:“今天这一下,花了不少钱吧?我看那些酒菜,都是顶好的。”
“钱算什么?”王建国把声音提高了一点,“这些都是人情,是关系!你一个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李秀英的动作停顿了一下,没有反驳。
她只是轻声说:“儿子创业也需要钱,咱们还是得省着点花。”
“儿子的事你不用操心!”王建国一挥手,显得很有底气,“他要是真缺钱,我这些朋友,哪个不是一句话的事?随便谁手指缝里漏一点,都够他忙活一阵子了。”
听了这话,李秀英彻底沉默了。
她把礼品盒一个一个地归置好,然后默默地走进卧室,留下王建国一个人在客厅里,回味着他那众星捧月般的辉煌。
那个夜晚,王建国睡得特别香甜。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座高山之巅,山下是无数向他朝拜的人群。
他觉得,这样的人生,才叫成功。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在悄然向他靠近。
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缓缓转动,准备给他这个五十岁的男人,上人生中最深刻的一课。
他以为自己的人缘可以遮风挡雨,却不知道,真正的暴风雨来临时,最先被吹垮的,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牢固的茅草棚。
而那个真正能为他撑起一片天的,却被他当成了理所当然的背景,忽略了太久太久。
那时候的他,对此一无所知。
他还在为自己拥有如此广泛的人脉而沾沾自喜。
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固若金汤。
然而,生活很快就会告诉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尤其是那些建立在利益和吹捧之上的人际关系。
一场巨大的考验,正在前方等着他。
而这场考验,将彻底颠覆他过去五十年的人生信条。
02
春风得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生日宴的热闹劲儿还没完全散去,王建国的生活就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单位上班。
刚泡好一杯茶,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部门新上任的总监叫进了办公室。
总监比他年轻十岁,是个海归,说话做事都讲究效率。
办公室的门一关上,总监就开门见山。
“老王啊,公司最近的战略要调整,你也知道,现在市场变化太快了。”
王建国点点头,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咱们这个部门,业务和新的发展方向不太匹配,所以......公司决定,要进行一些人员优化。”
“人员优化”这个词,王建国听过。
说白了,就是裁员。
他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总监,我在这单位干了快三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总监推了推眼镜,表情很职业,也很冷漠。
“老王,你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但是现在公司需要的是能冲锋陷阵的年轻人,你在新技术和新业务这块,确实有点跟不上了。”
“公司会按照规定给你补偿,N+1,一分都不会少。”
王建国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着对方那公事公办的眼神,他知道,一切都已成定局。
从总监办公室出来,他感觉天旋地转。
走廊里,遇到的同事们眼神都有些躲闪。
想必,这个消息已经传开了。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那杯刚泡的茶,已经凉了。
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五十岁,失业。
这四个字,像四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回到家,他没敢告诉李秀英。
他怕看到妻子担忧的眼神,更怕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家之主”的形象就此崩塌。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个人坐着发呆。
冷静下来后,他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找他那些朋友们。
对,他有人脉,他怕什么?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他翻开手机通讯录,第一个就想到了刘总。
刘总是做建材生意的,和很多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都有合作,给他安排个顾问之类的职位,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他拨通了刘总的电话。
电话那头,依旧是刘总那标志性的大嗓门。
“喂,王哥!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了?”
“老刘啊,哥哥我遇到点难事......”王建国把单位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嗨,多大点事儿!”刘总在电话里说得斩钉截铁,“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跟好几家公司的老总都熟得很,给你弄个副总当当都绰绰有余!你先在家歇两天,等我消息!”
听了这话,王建国心里的石头,落下了一大半。
他觉得,这才是真朋友,关键时刻,真顶用!
然而,三天过去了,刘总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
王建国有点坐不住了,主动打了个电话过去。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王哥啊,我这儿正开会呢,等下给你回过去啊!”
说完,就匆匆挂了。
王建国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还是安慰自己,刘总是个大忙人,得体谅。
可等到晚上,刘总的电话也没回过来。
他又打过去,这次,直接被挂断了。
再打,就提示对方正在通话中。
王建国心里彻底凉了。
他发了条微信过去:“老刘,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等了半个多小时,对方才回了几个字:“嫂子身体不好,住院了,最近没心情,勿扰。”
看着这条信息,王建国拿着手机,手都在发抖。
他想起生日宴上,刘总还拍着胸脯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这才几天,就变成了勿扰。
他不甘心,又想到了老同学老张。
老张在机关单位,路子广,消息灵通,让他帮忙打听一下其他单位的机会,应该不难。
他约了老张在一家茶馆见面。
老张倒是来了,可一坐下,就开始唉声叹气。
“建国啊,你的事我听说了。”
“现在这大环境,是真不好啊。”
“我们单位也人心惶惶的,说不定哪天就轮到我头上了。”
王建国听着他诉苦,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咽了回去。
整个下午,老张都在说自己的不容易,自己的压力大,对于帮王建国找工作的事,只字不提。
临走的时候,老张拍了拍王建国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兄弟,想开点,就当是提前退休了,享享清福也好。”
王建国看着老张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嘴里一阵苦涩。
当年他为了帮老张的孩子上学,跑前跑后,托了多少关系,请了多少顿饭。
如今,他只是想请对方帮忙打听个消息,换来的却是这样的推诿。
最后,他还剩下一根救命稻草——小孙。
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总不至于也这么绝情吧?
他给小孙打了个电话。
小孙的态度倒是很客气,很恭敬。
“王哥,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王建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问他公司内部还有没有别的岗位可以转。
小孙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然后用一种非常惋惜的口吻说:“王哥,真是对不住,最近公司人事冻结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是没有空缺了。”
“再说了,您也操劳了大半辈子了,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享受一下生活嘛。”
“您放心,部门这边,有我顶着,您过去打下的江山,我一定给您守好。”
这话听起来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尊敬,又拒绝得干干净净。
王建国还能说什么呢?
他只能苦笑着说:“行,我知道了,你们好好干。”
挂了电话,王建国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点燃了一支烟。
他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那些曾经的称兄道弟,那些酒桌上的信誓旦旦,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儿子的电话打了过来。
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爸,我那个项目现在急需一笔资金周转,大概要二十万,您看......”
王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和期盼。
失业的压力,朋友的背叛,再加上儿子的求助,像三座大山一样,瞬间将王建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下意识地回答:“爸......爸现在手头有点紧。”
电话那头的王浩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个回答。
“爸,您不是有很多朋友吗?刘叔叔他们,随便哪个帮一下不就行了吗?”
儿子天真的话,像一把锥子,狠狠地扎进了王建国的心。
是啊,他有很多朋友。
可那些朋友,现在在哪里呢?
他试着给几个过去常在一起喝酒,号称“关系铁”的朋友打了电话,想开口借钱。
结果无一例外。
有的说老婆管得严,钱拿不出来。
有的说刚买了房子,正在还贷款。
还有一个更直接,说自己的钱都投到股市里,套牢了。
挂断最后一个电话,王建国看着手机通讯录里那几百个名字,只觉得无比的讽刺。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人脉关系网,在真正的考验面前,就这样彻底地,崩塌了。
他感觉自己像个笑话。
一个天大的,笑话。
03
那个夜晚,对于王建国来说,是人生中最漫长、最黑暗的一个夜晚。
他没有开灯,就那么一个人,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依旧热闹非凡。
可那份热闹,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他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茶几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呛人的烟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他阵阵咳嗽,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山穷水尽。
这个词,他以前只在书里看过,现在,他亲身体会到了。
手机就放在手边,屏幕偶尔亮起,显示着各种无关紧要的推送信息。
那个曾经承载着他所有希望和骄傲的通讯录,此刻看来,却像一本记录着笑话的黑名单。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现出过去的画面。
生日宴上,刘总搂着他的肩膀,大声地说:“王哥,以后有事言语一声,上刀山下火海!”
茶馆里,老张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建国,你这个朋友,我认一辈子!”
办公室里,小孙恭敬地给他倒水,谦卑地说:“王哥,您就是我的指路明灯。”
还有儿子崇拜的眼神,酒桌上那些虚伪的吹捧......
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反复地在他脑中放映。
曾经让他感到无比自豪的瞬间,此刻却像一把把尖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尊严。
他想不通。
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他待人真诚,为人仗义,朋友有难,他哪次不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他为了维护这些关系,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金钱,多少精力。
甚至,他为此忽略了家庭,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他总觉得,男人就应该在外面打拼,就应该把人际关系搞好,这才是立身之本。
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
原来古人说的话,一点都没错。
一阵剧烈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客厅的死寂。
是儿子王浩打来的。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爸,钱的事情怎么样了?我这边真的很急,再拖下去,合同就要泡汤了。”
王浩的声音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期盼,只剩下浓浓的失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埋怨。
王建国喉咙发干,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说你爸失业了?
说你爸那些朋友,全都是一群白眼狼?
说你爸现在连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他张了张嘴,最后只是沙哑地说了一句:“爸......再想想办法。”
“还想什么办法啊......”王浩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爸,您那么多朋友,难道一个都帮不上忙吗?”
这句话,又一次,像利刃一样,刺穿了王建国的心脏。
他默默地挂了电话,再也忍不住,将手机狠狠地摔在了地毯上。
他将头深深地埋进双臂之中,五十岁的男人,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压抑的呜咽声,在寂静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人生,彻底失败了。
事业没了。
朋友靠不住。
连在儿子面前,都失去了最后的尊严。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戳破了的气球,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在这一刻,漏得一干二净。
就在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绝望之际,他感觉到肩膀上,轻轻地被拍了一下。
他猛地抬起头。
黑暗中,他看到了妻子李秀英的轮廓。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自己身后。
客厅里没有开灯,他看不清妻子的表情。
但他能感觉到,她的眼神,没有责备,没有嘲讽,只有一如既往的温和平静。
李秀英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过去,将一本存折,轻轻地放在了他面前的茶几上。
那个动作很轻,却像一声惊雷,在王建国的心中炸响。
他疑惑地,颤抖地伸出手,拿起了那本存折。
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他翻开了存折。
当他看清上面那串数字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二十万。
整整二十万。
他知道,这几乎是妻子这些年能拿出的所有积蓄了。
他拿着那本有些陈旧的存折,双手微微颤抖。
他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妻子。
就在这一瞬间,过去几十年的画面如电影般在他脑海中闪回:
酒桌上朋友们虚伪的吹捧、自己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豪爽、以及妻子在灯下默默缝补衣服、在菜市场为几毛钱讨价还价的背影......
所有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比清晰且残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