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班总盼着“不用早起的自由”,真失业了才发现,那种自由是带刺的——早上醒来不用赶地铁,却会盯着天花板发呆到中午;不用应付领导的临时需求,却会因为银行卡余额变少而心慌。这3个月里,我没少干傻事,也总算把以前打工时“左耳进右耳出”的道理,嚼出了真滋味。
先说最打脸的一点:我以前总觉得“工作稳定=铁饭碗”,直到被优化那天才知道,哪有什么铁饭碗,真正的“饭碗”是自己手里的本事。
我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每天按部就班写稿子、改方案,领导没说不行,我就觉得“这样挺好”。公司有内部培训,讲短视频运营、数据分析,我总找借口“太忙了没时间”,心里还嘀咕“我又不转岗,学这些干嘛”。结果失业后投简历,发现80%的岗位都要求“会做短视频”“能看数据优化内容”,我那些只靠文字堆出来的简历,根本没人理。
有次面试,HR拿着我的作品问:“你写的文章阅读量不错,但能说说怎么通过数据调整标题吗?”我当场卡壳——以前都是凭感觉写,从来没关注过“标题里的关键词点击率”“不同时间段发布的差异”。后来跟一个还在上班的朋友吐槽,他说:“我现在每天花半小时学新东西,哪怕是学个简单的修图技巧,总比万一失业了手忙脚乱强。”
这话我现在信了。以前觉得“稳定”是公司给的,现在才懂,稳定是自己给的——你多会一样本事,就多一条退路,哪怕哪天工作没了,至少手里还有能换饭吃的东西。
再说个特实在的感受:以前发工资就乱花,总觉得“下个月还能挣”,失业后才知道,“手里有钱”比什么都安心。
我以前是标准的“月光族”:发工资先买新出的护肤品,周末跟朋友聚餐必选网红店,看到喜欢的衣服不管用不用得上,先下单再说。存款?我总觉得“还年轻,以后再存也来得及”。结果失业第一个月,房租、水电费、吃饭的钱一扣,银行卡里的数字瞬间见底,我才慌了神。
有次想吃顿火锅,打开外卖软件看了看,锅底加菜要一百多,犹豫了半天还是关了,最后煮了包泡面加个鸡蛋。那时候才明白,以前随手花的钱,在没收入的时候有多重要。后来我开始记账,才发现以前很多开销都是“没必要的”——比如一年没背过几次的名牌包,比如囤了一堆却用不完的化妆品。
现在我学会了“把钱分成三份”:一份留着当生活费,一份存起来应急,剩下的才用来买喜欢的东西。不是说不能花钱,而是要知道“钱该花在刀刃上”,手里有笔能撑三五个月的存款,哪怕失业了,也不用慌慌张张找工作,能有时间选个真正适合自己的。
还有个道理,是我失业后“闲”出来的:以前总把“工作”当全部,丢了工作就觉得“自己没用”,后来才发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你的全部。
刚失业那阵,我特别自卑。看到朋友圈里同事晒加班、晒项目成果,我就会躲在被子里难过,觉得“别人都在往前走,就我停下来了”。有次我妈给我打电话,说:“你以前总说没时间陪我,现在正好回家住几天,咱们一起做饭、逛公园。”
回家后我才发现,以前忙得连跟我妈好好说话的时间都没有,现在每天跟她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听她讲邻居家的小事,晚上一起看老电视剧,居然特别踏实。我还捡起了以前喜欢的画画,每天下午画两小时,虽然画得一般,但每次画完都觉得特别放松。
慢慢我就想通了: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自己的兴趣爱好,丢了就很难找回来了。以前总把“升职加薪”当成目标,却忘了生活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学会一道新菜,比如跟朋友去爬一次山,比如安安静静看一本好书。这些事不能帮你挣钱,却能让你在没工作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现在我已经找到新工作了,薪水没以前高,但我很满意——公司有时间让我学新东西,我也能平衡工作和生活,每个月还能存下一笔钱。回头看这3个月的失业时光,虽然苦过、慌过,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前没懂的道理。
其实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停留在原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业,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改进。就像我以前总觉得“打工就是混日子”,直到丢了工作才知道,打工不是混日子,是为自己攒本事、攒底气。
如果你现在有工作,别总想着“应付了事”,多学一样本事,多存一点钱,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和家人;如果你现在正好失业,也别太慌,把这段时间当成“调整期”,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慢慢找,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毕竟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停下来的时候,但只要你知道自己要往哪走,就不怕走得慢。欢迎评论区进行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