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推荐机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欢敝号
请进入敝号页面点亮“星标”
这样不会错过好文推荐
天下大半故事,无非报恩和报仇。
王伦不知道,留下林冲的一刻,他的生命就进入倒计时。
晁盖七人要上山,王伦拒绝了。
拒绝的底气,大概来源于身后的“万人敌”林冲。
至于王伦为什么认为林冲会给自己撑腰,大概觉得自己于林冲有恩——当初你命案在身,走投无路,是我收留了你。
可王伦忘了,林冲是在自己百般刁难下留下来的,他对自己非但不会感恩,还充满怨恨,这种怨恨就像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它会在哪一刻爆炸。
柴进送林冲上山,本是送顺水人情给王伦,王伦要么痛快收留并让他身居高位;要么以“梁山庙小得罪不起高太尉”为由拒绝到底,任其被官府抓走,自己损失一点江湖声誉。
即使林冲下山后大难不死,他日相见,大概率也不会加害王伦,因为柴进正是考虑到林冲目标大才送他上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不能苛责柴进,那么也不该苛责王伦,毕竟当时的梁山只有三个好汉,且武艺平平。
但王伦两个都不选,选了一个类似胯下之辱的纳投名状,把顺水人情做成了夹生人情。
这就像你求人帮忙,能帮就帮,不能就算,可他偏要人为设一道门槛,这就很恶心——大家都是成年人,装什么外宾?
要林冲纳投名状,这就面临两个结果:一是交了留下,二是交不上走人,不论哪一种结果,林冲都会记得王伦“若明日再无,不必相见”的刻薄嘴脸。
吴用等人挑唆下,林冲终于爆发,王伦倒在血泊之中。
王伦的悲剧告诉我们,人情要么主动做,要么不做,半做不做最要命。
更多时候,即使你做了人情,也别期望着对方报答,更不能挟人情去要求人家报答。
彭城之战后,项羽派丁公(一说丁固)追击刘邦,刘邦狼狈不堪,请丁公高抬贵手,丁公还真放了他。
待刘邦当了皇帝,丁公主动去找刘邦求官,刘邦却以事主不忠为由杀了他。
丁公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明明对刘邦有恩,为什么到最后是这个结局。
他不明白的是,“对刘邦有恩”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刘邦看来,能逃出生天是自己妙计得逞。
项羽死后,刘邦对项羽旧部季布发出了通缉令,身为季布弟弟的丁公却不在通缉令内,这已经是对他的报答了,而丁公犹不知足,挟私恩跑去跟与皇权讨价还价,终于自取其祸。
丁公当初要么杀掉刘邦,要么主动放走刘邦,从此归隐江湖,要啥自行车?
刘邦还算好的,对于有的人,别说报答,不恩将仇报就不错了。
雷横杀人获罪,朱仝在解赴济州途中将雷横放走,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后来朱仝获沧州知府赏识和小衙内的喜爱,人生柳暗花明。
没过多久,雷横奉宋江之命骗朱仝上山,配合李逵砍死小衙内,断送了朱仝的新生。
有时候人情这东西,做了广结善缘,不做未必不是对自己的保护。
正如秉烛夜行,为人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当留心脚下的深渊。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